馮秀娟
摘要:媒體課程的建設是集眾人技術智慧、園所課程實施、家園配合力度等多項資源的一種呈現,不僅展現著幼兒園各方面工作的開展與落實,也是幼兒園反思、提高的一種可視性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梳理方法、拓展經驗、小結成果,不斷展示并提升辦園質量。
關鍵詞:媒體;課程;資源
一、團隊的成立與組建——“一團和氣”
2015年5月,我們開發區東部新城幼兒園成立了“多媒體工作室”,由園長和分管領導進行牽頭,以教科主任為主要負責人,邀骨干教師組建團隊,成立了六個小組,分別設一名小組長,同時確定審核人員,確保每個課程建設過程的質量。這一工作室的組建,目的在于打造一個優秀的團隊,致力于技術裝備的整合運用,促進課程游戲化工作的有效推進。
二、裝備與課程的整合
我園的媒體化游戲課程共分為八個版塊,分別是:最美的遇見(繪本推介)、品質課程(班本課程)、新城FM(幼兒主播)、幸福童年(活動大觀)、美好班級(班級活動)、新城快訊(園部活動),生活拾趣(生活教育)、家校合作(親子活動),這些板塊涵蓋了園本特色、班本特色、一日活動、幼兒發展、教師活動等一系列課程的建設。這些媒體課程的梳理就是多媒體工作室的任務。
(一)“二并四具”——技術設備的有效運用
既然是多媒體工作室,“多種媒體”的運用就是基礎。“二并”即技術與設備,“四具”即合適、到位、有用、高效。梳理課程所要用到的基礎多媒體設備有拍攝設備和存儲設備,自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以來,存儲設備的使用越顯其重要性。《省教育廳關于學前教育教研工作意見》強調:教師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觀察和解讀兒童行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觀察”是前提,為了讓教師做有用的觀察,我們通過視頻、圖片的方式進行分享和解讀,所以除了電腦、移動硬盤外,我們本學期還開辟了“云盤”這一共享存儲功能,教師可以將拍到的經典照片或視頻傳上云盤,大家一起觀看、研討。而多媒體工作室的成員,更可以從云盤上便捷地進行篩選,把資源錄用進媒體課程的建設中。
當然,在收集了相關的資源后,還需要進行后期的技術制作,如圖片的處理、圖文的編排等,這里就涉及各類軟件的運用:PhotoShop、美圖秀秀,還有我們平時制作微信常用的平臺:初頁、秀米、易企秀……教師根據課程的內容以及要達到的呈現方式,有目的地進行匹配,不僅使課程內容豐滿,體現幼兒的發展過程、學習品質,而且使梳理畫面清晰,有一定的美觀度,使人有閱讀的欲望,同時呈現出條理性、層次性,有效地提升了課程建設的品質。
(二)“三足鼎立”——人力資源的重點開發
裝備資源中除了物質提供的支撐,人力資源的開發也至關重要。在幼兒園課程建設中,所涉及的人員有教師、幼兒、家長。我們幼兒園相對來說較為特殊,一個園分三個園部,坐落在三個小區內,服務四個小區的家庭,在這一公里之內的教師、家長、孩子都是我們的資源。各個活動的開展、各項課程的建設,都需要在孩子、教師和家長三者的共同努力下進行。在“新城FM”這個課程版塊中,教師是“制作人”,孩子是“主角”,家長是“幕后”,我們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點,一起編劇、一起錄制、一起播報,這一期期稚嫩清爽聲音的展示,受到了全體家長的喜愛,這個課程也成了我們經典不衰的項目之一。在“幸福童年”這個課程版塊中,幼兒園是“制作人”,教師和孩子是“主角”,家長仍是“幕后”。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助于更高效、更全面地提高技術裝備的使用率,而技術裝備的進一步運用,也促進了教師和孩子的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在實踐中得以提高,幼兒的能力在與材料、同伴、教師的互動中得到發展。
(三)“四方輻輳”——裝備資源的全面匯聚
我園在媒體課程的開發和整理過程中,結合不同的課程內容,綜合性地運用著幼兒園的各項裝備資源,將之發揮出最大化的作用,最終這些資源還將全部匯聚到我們的中心點“媒體課程”的建設上,也就是幼兒活動的服務中。在“品質課程”和“生活拾趣”兩個課程版塊的建設中,教師精心地組織幼兒開展活動,深入地觀察并思考幼兒與各種設施設備的互動方式。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學習特點、探索方向,尋找改進的方法,完善活動,挖掘資源,并在最后的整理中體現思考過程,豐富媒體課程的內容,充實媒體課程的內涵,不斷提高課程建設的水平與質量。
我園的特色是繪本劇的開發與研究。要開發繪本劇,繪本閱讀自然是最為基礎的,所以我國對“繪本”這一資源也進行了深度的挖掘和充分的運用。幼兒園的圖書室中配備了豐富的繪本書籍,班內也是人手一本,茶余飯后,孩子們都會認真地沉浸到書的海洋中。開展經典項目“圖書漂流”活動,為親子閱讀創造了機會,架通了橋梁。在開學前由家委會組織家長,結合幼兒園提供的書單,選擇性地購買孩子喜歡的、適宜的繪本。每周五,孩子們在班內交換圖書,并將圖書帶回家,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時間,與爸爸媽媽一起閱讀“借來”的繪本圖書,正所謂“買書不如借書”。“圖書漂流”活動不僅起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也使孩子們更珍惜看書的機會,增進了親子陪伴的時間。這一活動在我園已持續了五年。
三、成果的積累與宣傳
(一)“五彩繽紛”——裝備成果的有序積累
在多媒體工作室成員的努力下,在媒體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已將課程建設的理念、裝備使用的理念輻射到了全園,輻射到了每一位教職員工的身上。當然,技術裝備的運用,除了體現在幼兒各項活動的過程中,為兒童的學習服務,同時也要促發成果的形成,為課程的建設服務、為幼兒提升辦園質量服務。我園的“新城FM”目前為止已積累了103篇;最美的遇見107篇;品質課程21篇;美好班級9篇;生活拾趣12篇;幸福童年124篇;新城快訊197篇;家校合作13篇;除此之外,我園還形成了許許多多的視頻集、論文集、幼兒作品集等,這些成果對于我們幼兒園的教師來說,都是美好工作的見證,是幸福教育的積累。
教育技術裝備的使用,滲透在一日活動的點點滴滴中,有的裝備就在我們眼前的,只要我們去看、去購買;有的裝備是隱藏著的,需要我們用慧眼去發現、去開發。我認為,裝備是一種保障,提升著師幼一日活動的質量;裝備是一項智慧,啟迪著我們發現與創造的能力;裝備是一個機會,幫助我們展示和提升辦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