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杰 崖寶基


2014年6月23日,從卡塔爾首都多哈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環江喀斯特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的一部分“申遺”成功,被列入《世界白然遺產名錄》。鮮為人知的是,環江“申遺”之路,歷經10年的漫長艱辛歲月。
深山閨秀揭面紗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川山鎮北部樂衣、白丹一帶有一片一望無邊的原始森林,那里重巒疊嶂,地下巖洞縱橫交錯,雨水很難儲存,山多地少水缺。
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人就在這片生存條件惡劣的土地上頑強地繁衍生息。這里的人們信奉樹神,珍惜樹林,熱愛石山,他們深知,大石山區雖然貧瘠,卻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由于保護得當,這里綠色植被良好。連綿起伏的大山上綠樹蔥蔥,猶如千里畫廊。盡管如此,但在當地人的眼里,它是平凡的,普通的。因為千百年來,生于斯長于斯的人們,忙于生計,苦于奔命,對此美景或熟視無睹,或無暇欣賞。
1990年,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在進行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時發現,這一片廣闊的森林是保存良好的原始喀斯特森林,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 “喀斯特”即巖溶,是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是一種地貌特征。當時,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掛任環江科技副縣長的鄭穎吾建議當地建立自然保護區,對這片喀斯特白然資源進行保護。
1993年至1994年,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在自治區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組織區內外專家對木論林區進行綜合考察,調查、收集保護區相關自然資源原始材料。經過對木論保護區進行綜合調查后,自治縣人民政府根據其保護價值、意義,呈文上報自治區人民政府,要求建立木論白治區級白然保護區。1996年5月,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文件同意將木論自然保護區由縣級升格為自治區級。
木論白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建立后,編制材料,向國務院申報建立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8年8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發布紅松洼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國函[1998] 68號),木論自然保護區成功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0829.7公頃,包括川山鎮的東山、下榮、樂衣、木論、白丹、社村、何頓等7個行政村的部分喀斯特山地及木論村板南屯后山單性木蘭保護小區。
首次“申遺”鎩羽歸
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貴州茂蘭國家級白然保護區相連,當地人稱為“孿生姐妹”。茂蘭國家級白然保護區位于荔波縣的東南部,總面積21240公頃。早在1990年代末,荔波就已經瞄準世界自然遺產地,備戰“申遺”。
2003年,環江喀斯特被列入“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預選名單。2005年9月,國家住建和城鄉建設部確定,將云南石林、貴州荔波、廣西環江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系列項目的第一批提名。此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在考察喀斯特一期荔波部分的時候,延伸考察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喀斯特地貌。專家一致認為,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貴州荔波提名地中的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連成片,具有很多共同的特征,也具備其他喀斯特申報點不同的特性,譬如資源價值的獨特性、物種的多樣性、景觀的完整性,完全具備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的價值和條件。然而,2007年6月27日,在新西蘭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只有云南石林、貴州荔波和重慶武隆“申遺”成功,環江失之交臂。
鎩羽而歸有多方面的原因。
“當時貴州荔波要和我們捆綁申報,我們是搭人家申報的,各種投入自然少得多。”時任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申報負責人葛建邦談起往事依然充滿無奈。
“那年環江太可惜了。其實申報世界自然遺產T作是一種提升、承諾或者說是一種宣傳、責任。申報的目的在于提高廣大民眾的認識,是為了保護。”談到2007年環江與世界白然遺產提名失之交臂,時任貴州省建設廳風景名勝區管理處處長、貴州省申報世界遺產辦公室主任傅玉良也不無遺憾地說。
“對世界來說,環江(喀斯特)是一筆貴重的財產,很遺憾,那次大會沒有更多的人熟悉、認識環江。”世界喀斯特專家保羅·威廉姆斯說。
貴州荔波“申遺”成功,華麗轉身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這讓環江人和熟悉環江縣情的人尷尬不已。荔波喀斯特主要在茂蘭國家級白然保護區,環江喀斯特主要在木論國家級白然保護區。這兩個保護區雖然地屬兩個省區的兩個縣,地理上卻是相連的山脈,有同等的優勢。更讓人意外的是“申遺”成功后荔波一躍成為世界旅游大縣,在旅游業的帶動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這大大刺激了環江人。
重整再戰凱旋歸
雖然環江首次“申遺”失敗,但世界教科文組織給環江留了一個機會,世界白然遺產委員會2007年在審批荔波世界自然遺產時,建議中國一定要把木論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項目向聯合國申報,作為第一期遺產地的必要補充。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技術評估報告(第1248號)中考慮了荔波白然遺產地完整性需要和世界自然遺產專家延伸對木論喀斯特考察結果,把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確定為“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的拓展區,計劃將木論納入“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提名地,作為荔波自然遺產地的延伸,這就為廣西環江木論再次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提供了便利條件。
2008年4月,環江成立木論“申遺”工作領導小組。之后,將木論提名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申報報告逐級上報。2009年7月,自治區領導簽署支持環江木論“申遺”意見書。
2010年4月,環江再度啟動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此時的環江人民顯得理性又而謹慎。首先是調整和充實“申遺”工作領導小組。4月27日,環江召開“申遺”動員大會,全縣副科級以上的領導干部參加大會,會議邀請自治區住建廳規劃園林處的領導到會給大家加油鼓勁。大會要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服從大局,全力支持“申遺”_工作,消除雜音,統一思想認識,全面推進“申遺”工作的開展。動員大會后,縣里及時組建“申遺”辦,人員迅速到位,并明確工作職責和要求,各項工作緊鑼密鼓開展。
2010年5月,環江委托廣西林業勘測設計院編制申報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地文本,提交國家住建部。12月,國家住建部批復環江木論喀斯特列入國家自然遺產名錄,環江木論喀斯特就此取得向聯合國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資格。
2011年,環江委托廣西師范大學師生深入木論林區進行調查,完善林區動植物資源記錄。木論林區野生脊椎動物共有417種,隸屬于5綱33目102科281屬,這些數據為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編制材料做了充分準備。
2012年6月,由貴州省住建廳牽頭在貴陽召開“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座談會。世界白然保護聯盟高級顧問吉姆·桑塞爾、中科院院士袁道先、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先、昆明理工大學教授梁永寧等國內外專家一致同意廣西環江列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報提名地之一。有關人員在會上匯報木論申報前期工作。環江“申遺”又向前邁進一步。
2012年9月下旬,國家住建部和貴川省住建廳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發出緊急通知,要求“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報的各提名地務必在2012年10月15日前提交分文本。環江“申遺”辦立即前往貴州師范大學中國南方喀斯特研究院商談有關環江喀斯特申報文本及相關材料的編制事宜,并達成了協議。10月上旬,貴州師大中國南方喀斯特研究院組織專家組一行30人深入木論保護區進行為期一周的外業考察,為環江喀斯特申報文本及相關材料的編制提供基礎資料,向環江反饋考察工作情況,并介紹貴州省“申遺”成功的經驗,為環江“申遺”工作提出寶貴意見。
2012年11月3日至4日,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總文本專家咨詢會:11月23日,召開環江分文本專家審查會,該文本獲通過:12月30日,環江申遺文本經住建部組織專家評審通過。
2013年1月21日,國務院同意將環江申遺文本報送世界遺產委員會:3月9日,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批復“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
2013年是環江喀斯特“申遺”工作攻堅之年。按照“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組織協調領導小組(以下簡稱“二期申遺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環江“申遺”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全力做好迎接IUCN專家8月底至9月初對木論喀斯特進行實地考察評估。工作內容主要包括考察線路的選定和修整、 “中國南方喀斯特”展示中心的建設及布展、環境綜合整治和接待服務等,涉及面廣,時間緊,任務重,投入資金巨大。根據“二期申遺領導小組”于3月12日和5月14日分別在桂林和重慶組織召開的兩次工作會議精神,環江全縣上下積極“申遺”。
2013年7月,環江制定了《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遺產迎評沖刺階段工作方案》,在“二期申遺領導小組”專家以及喀斯特專家保羅·威廉姆斯通過實地調查并對該方案進行指導完善后正式出爐。7月18日,環江“申遺”迎評階段工作沖刺動員大會召開。
為做好迎接IUCN專家組和國內有關陪同領導、專家實地考察評估服務接待工作,2013年8月2日,國家住建部組織國內喀斯特專家對環江申報地進行IUCN專家考察模擬演練,并對模擬演練存在的不足提出指導和整改意見。8月24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再一次進行模擬演練,對各項具體工作和動作進行細化和規范,制定更加科學、嚴謹的《環江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迎評考察接待T作方案》和詳細的《接待服務指南》《接待服務手冊》。
為迎接專家組對木論喀斯特進行實地考察評估,縣里投入大量資金,抓好硬軟件建設:在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宣教館完成展示中心的建設和布展工程:完成專家考察路線12.8公里修整和安全保障措施建設T程:完成考察線路兩旁標識標牌的設計制作和埋設:對2個社區訪談戶房屋進行內裝修,組建一支穿著民族服裝的迎接隊伍,并進行相關知識培訓:抓好環境綜合整治,按照世界遺產標準和要求,充分展示環江喀斯特在科學方面的突出普遍價值以及保護管理水平,確保遺產提名地的村莊要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居民與白然美景相和諧等;完成堯蒙、下留、下寨、舊屯等4屯186戶民居改造和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完成堯蒙至下留1600米道路硬化及停車場建設:綜合整治考察車輛經過道路兩旁木材加工廠19家和7個煤場:綜合治理考察車輛經過道路周邊街道、村莊的環境衛生和交通秩序等: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發放“申遺”有關知識宣傳單:懸掛跨街橫幅,制作宣傳畫冊《廣西環江喀斯特》;培訓一支訓練有素的接待團隊。迎檢準備一切就緒。
8月27日至28日,以萊斯·莫洛伊和禹卿植為代表的IUCN專家組在環江提名地進行實地考察。其間,自治區領導赴環江接見專家組。8月31日,在桂林召開實地考察反饋會。根據反饋的信息和提出的意見建議,在國家住建部和“二期申遺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全縣全力做好配合國內專家組按照IUCN考察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開展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14年3月,“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報項目得到I—UCN的認可,在考察評估報告中明確作出“建議列入”意見。
2014年6月23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8屆大會上,隨著卡塔爾公主瑪雅莎一聲“adopted(采納)”,砸下木槌,一錘定音。由廣西環江喀斯特、桂林喀斯特、貴州施秉喀斯特、重慶金佛山喀斯特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審議通過,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這標志著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從此正式步入“世遺時代”,廣西也實現申報世界遺產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