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瓦曉燕
(1.易門縣環境監測站 云南 易門 651100)(2.云南省建筑材料科學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221)
云南省易門縣是云南省最大的建筑陶瓷生產基地,陶瓷企業均以燃煤制煤氣后做陶瓷鍛燒燃料,耗煤量相對大,大量陶瓷加工煙氣中SO2和顆粒物濃度高,陶瓷上釉中釉原料含有微量重金屬,入窯高溫鍛燒后,釉料重金屬揮發到鍛燒煙氣中,隨著煙氣進入大氣環境,生產中粉塵產生節點多,收塵控制難;壓機制坯、鼓風機、干磨邊、水磨邊、球磨機等高噪聲設備使用數量大,生產區噪聲源強高,屬高噪聲企業;用煤氣發生爐制煤氣,產出的易燃有毒煤氣、煤焦油和毒性大的酚水環境風險管理責任重大。因此,建筑陶瓷企業需要認真梳理運行期環境管理內容和管理要點,才能認真履行企業生產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和義務。結合云南省易門縣建筑陶瓷企業生產工藝和污染物產排情況,分析和歸納陶瓷企業運行中環境管理內容和要點,給建筑陶瓷企業運行期環境管理給以指導和管理制度建設提供參考。
云南省易門縣建筑陶瓷企業生產工藝包括原輔料堆存、原輔料制取、原料漿液干燥成粉料,粉料壓制成坯,素坯進窯素燒,素燒半成品上釉、上墨后印花,再進窯鍛燒得到產品,產品通過干磨邊、水磨邊或拋光后得到最終外銷產品。陶瓷窯和部分粉料干燥塔用煤氣發生爐制取煤氣,通過燃燒煤氣提供熱源,因此,廠內還有配套的煤氣站。
原輔料、燃煤外購后汽車運輸入廠堆放,陶瓷生產原輔料配料后濕法成原料漿,原料漿噴到通過煤氣站煤氣或燃煤做燃料燃燒后的熱煙氣中,與熱煙氣混合中水分被干燥,干燥后的粉料通過煙氣氣流分離后收集到粉料鋼倉,干燥后的粉料通過壓機壓制成建筑陶瓷坯料,坯料進素燒窯進行素燒,素燒后上釉或噴墨后印制花紋或圖案,釉料和墨料提前配置后再供到上釉和上墨線使用;上釉或上墨后印好花紋和圖案的陶瓷半成品再進窯鍛燒得產品,產品再經鼓風冷卻,干磨邊、水磨邊或拋光處理后成為最終待售產品,紙箱包裝入庫外銷。
煤氣站用煤氣發生爐制取煤氣,均為兩段式煤氣發生爐,兩段式煤氣發生爐自上而下由干餾段和氣化段組成,首先煤從爐頂煤倉經兩組下煤閥進入爐體,煤在干餾段經過充分的干燥和長時間的低溫干餾,逐漸形成半焦,進入氣化段,熾熱的半焦在氣化段與爐底鼓入的氣化劑充分反應,經過爐內還原層,氧化層而形成灰渣,由爐柵驅動從灰盆自動排出。從煤氣發生爐引出的煤氣,不僅溫度高,而且煤氣中會含灰塵、煤塵、焦油、硫化氫及水分等雜質,因此,在煤氣使用前需對發生爐煤氣進行凈化與冷卻處理。云南省易門縣建筑陶瓷企業煤氣站煤氣凈化均采用冷煤氣工藝,即下段煤氣經旋風除塵器除去大顆粒灰塵及帶出物后再進入管束式風冷器,經過風后進入洗滌塔水洗滌,再電捕焦油;上段煤氣進入專門除焦油設備-電捕焦油器,然后煤氣進入間接水冷器冷卻。兩段煤氣混合冷卻后進入電捕氫油器,去除煤氣中剩余的粉塵、油類和水分等雜質,加壓機加壓后經煤氣總管送陶瓷鍛燒窯或干燥塔使用,煤氣使用前不脫硫,采用燃燒后煙氣脫硫。在煤氣凈化處理過程中收集的煤焦油進入煤焦油收集池,煤氣水洗滌塔酚水設酚水收集池收集,煤氣間接水冷廢水收集后循環回用。
根據建筑陶瓷企業生產工藝和產污節點,結合對云南省易門縣內10多家建筑陶瓷企業實際運行中污染治理情況,建筑陶瓷企業各類污染源治理現狀統計見表1,建筑陶瓷企業生產運行中涉及的環保設施歸納統計見表2。
前面對陶瓷企業運行期環境影響源及污染物,以及配套的污染治理環保設施和污染物排放要求分析結果。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對企業污染防治相關要求以及《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陶瓷磚瓦工業》(HJ945-2018)、《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技術要求(試行)》(國家環保局環監(1996)470號)、《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4-2010)中相關排污、運行監測、排污口管理等相關要求。陶瓷企業運行期環境管理內容應該為:
(1) 環保設施運行管理;
(2) 落實環境監測制度;
(3) 污染物管理;
(4)企業內部環境管理制度機構和體系建設;
(5) 配合環境保護檢查和監察,整改環境問題,五大管理內容,各管理內容管理要點分析如下:

圖2 煤氣站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圖
從表2對云南省易門縣陶瓷企業環保設施統計結果可知,生產運行中,投入使用的環保設施主要為廢氣治理設施,廢水收集回用或排放設施,固廢暫存設施三大類。
廢氣治理設備主要有布袋除塵器,雙堿法脫硫塔,煙囪或排氣筒,產塵車間內噴霧降塵系統、陶瓷窯煙氣在線監測系統。管理要點為:
(1) 廢氣治理設備必須經常維護保養,保障與主體生產線同步運行,禁止停用或間斷開啟使用;陶瓷窯煙氣在線監測系統不得擅自拆除、閑置、更換、改動。
(2)布袋除塵器要選用質量合格,除塵效率高效的布袋,確保除塵效率達到設計或批復的環
評文件除塵效率,破損的布袋要及時更換。

表1 運行期產污環節及污染物分析表
(3) 酸堿法脫硫塔與主體生產線同步運行,同時脫硫劑種類、配比量要符合工藝設計要求,不得私自改變脫硫劑種類或脫硫方法,循環回用的脫硫廢水PH值、氣液比等影響脫硫效果的參數要實時獲取,確保其參數到達工藝設計要求;
(4) 排氣筒和煙氣、廢氣收集管道要密閉不漏氣。
(5) 無組織產塵區要求封閉車間的做到車間封閉,車間內噴霧降塵設施運行要和主體生產線同步,禁止建設后停用或損壞后不及時維修,無法正常使用。
廢水收集回用或排放設備主要為廢水收集池、廢水收集管道、廢水回用管道、生活污水與園區污水管網銜接管道。運行期廢水環保設施管理要點為:
(1) 保障全廠做到雨污分流,禁止建成的雨水收集溝或廢水收集溝改用為其它功能,或用廢水收集溝同時收集雨水。
(2) 各類廢水收集池按批復的環評文件收集對應的廢水,不同水質類型的廢水禁止混合收集;收集到的廢水按回用去向及時回用,防止不及時回用漫流出收集池或直接排放的情況發生,池底污泥及時清理,不然影響廢水收集容量;
(3)廢水收集溝、廢水收集和回用管道、生活污水與園區污水管銜接管道加強檢查,出現破損或跑冒滴漏的節點要及時維修,消除廢水收集和回用管道、溝渠長期跑冒滴漏。
(4)初期雨水收集池要專向使用,禁止改用或占為他用。
固體廢物暫存設施主要為煤焦油收集池、爐渣和燃煤煙氣除塵灰收集點、陶瓷生產各工序不合格品堆放點。固廢收集暫存設施管理要點:
(1)煤焦油應急收集設施日常要空置,不能作為正常收集設施或改用成其它用途,煤焦油收集池四周擋水設施和頂部防雨設施要完好,禁止雨水或地表雨水徑流進入煤焦油收集設施內,產生的煤焦油外銷要出售給有資質的處置單位,且要簽訂有效的外銷合同,禁止發生長期不處置,收集暫存設施無收集容量的狀況。
(2)爐渣、燃煤煙氣除塵灰外銷前廠內臨時收集暫存場所要做到防風防雨防流失,產生后及時外銷,防止長期大量堆放;
(3)陶瓷生產各工序產生的不合格品回用前臨時收集堆放場所要防風防雨防流失,及時回用,防止大量堆放。
其次,廠內廢水收集、廢氣治理、固廢收集暫存等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符合經批準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閑置,要改建需及時報請環評文件審批部門,征得審批部門確認回復后才能改建。

表2 建筑陶瓷企業環保設施統計表
根據國家對企業運行中環境監測制度要求,運行期企業要完成委托性和監督性監測、在線監測三項監測工作。其中,監督性監測由生態環境行政管理部門實施,企業只需配合監測工作即可,委托性監測工作需要企業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實施,在線監測按要求安裝在線監測設備。
3.2.1監督性監測環境管理要點
配合和提供監督性監測條件,確保監督性監測期企業生產和環保設施正常運行,生產負荷需達到保障監督性監測數據有效性的最低生產負荷及以上。3.2.2委托性監測環境管理要點
委托性監測可自行或委托第三方監測機構開展監測工作,監測工作是自行判定污染物排放達標、及時發現運行過程中的環保問題以及核算實際排放量的重要基礎,是企業自證守法的主要依據。委托性監測環境管理要點為:安排專人專職對監測數據進行記錄、整理、統計和分析,自行監測要對監測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手工監測時,生產負荷應不低于本次監測與上一次監測周期內的平均生產負荷,同時監測期生產負荷要達到監測數據有效性對應要求的最低生產負荷及以上。監測因子、點位、頻次要滿足已行政批復的環評文件和《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陶瓷磚瓦工業》(HJ945-2018)中相關要求。每次監測數據要記錄、整理、存檔。
3.2.3 在線監測系統環境管理要點
根據《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陶瓷磚瓦工業》(HJ945-2018)相關要求,云南省易門縣建筑陶瓷企業對陶瓷窯煙氣排放實施了煙氣污染物在線監測系統。廢氣在線監測系統運行環境管理要點為:陶瓷窯煙氣污染物自動監控設施因維修、更換、停用、拆除等原因將影響設施正常運行情況的,應當事先報告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說明原因、時段等情況,遞交人工監測方法報送數據方案,并取得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的批準;設施的維修、更換、停用、拆除等相關工作均須符合國家或地方相關的標準。陶瓷窯煙氣自動監測設施的維修、更換,必須在48小時內恢復自動監控設施正常運行,設施不能正常運行期間,要采取人工采樣監測的方式報送數據,數據報送每天不少于4次,間隔不得超過6h。陶瓷窯煙氣自動監控設備停運或閑置后重新啟動,須按照有關技術規定由環境監測機構重新進行校驗,自動監測設備檢修、部件更換后,須進行人工標定。陶瓷窯煙氣污染物自動監控設施需定期進行對比監測。陶瓷窯煙氣污染物自動監控設施建立運行記錄數據系統,數據保存至少3年。
污染物管理內容為:污染物排放管理、固廢出廠處置或銷售管理、排污口管理、排污許可證管理。管理要點:
(1) 通過委托監測和陶瓷窯煙氣在線監測,及時掌握污染物排放達標情況,重點考核有組織廢氣排放源排放濃度達標、企業廠界噪聲達標,國家排放總量控制的SO2、NOX排放量不超過排污許可證核定允許排放總量和排放濃度。
(2)煤焦油屬于危險固廢,煤焦油外銷轉移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每次轉移建立轉移臺賬,同時,轉移量不能超過排污許可證核定的量。爐渣、燃煤煙氣除塵灰、脫硫石膏外銷簽訂銷售合同,并建立外銷臺賬。
(3)陶瓷企業生產廢水均可收集后回用生產,做到生產廢水不外排,生產運行中僅生活污水外排進入園區污水管網,最終進園區污水處理廠。
(4)廠界噪聲排放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生產中無組織粉塵降塵后排放,廠界濃度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
(5)排污口編號管理,每個排污口位置、高度、內徑不能隨意改變,如需改變要向生態環境部門報備;運行中要按《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生態環境部第48號)中要求落實自行監測、臺賬記錄、執行報告、信息公開制度。
(6)開展排污許可證延續,按照排污許可證規定的關于執行報告內容和頻次的要求,編制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年報告、季度報告、月報告),每年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上填報、提交排污許可證年度執行報告并公開,同時向核發排污許可證的生態環境部門提交通過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印制的書面執行報告。
(7)生產設施、環保設備發生異常,污染物超標排放時,及時記錄原因和采取應急措施,陶瓷窯煙氣在線監測污染因子出現超標時,要及時向聯網監管的生態環境部門上報超標原因,同時對超標原因、持續時間、采取的應急措施等進行書面記錄,并歸檔保存。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陶瓷磚瓦工業》(HJ945-2018) 中陶瓷企業生產運行期需要履行的環境保護責任和義務,確保企業環境保護工作全面到位,企業內部環境管理體系應該覆蓋環境管理制度建設、管理機構和人員配置、管理保障措施3部分。各部分環境管理要點為:
(1) 環境管理制度建設管理要點。企業內部環境管理制度要覆蓋環保設施運行檢查和臺賬建設、全廠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環境風險源。環保設施運行檢查和臺賬建設從車間生產工人保證環保設備運行和運行臺賬記錄、環保部門負責檢查和確認,確保每個環保設備與主體生產線同步運行,從建立的運行臺賬可核查每個時段的運行情況,同時制定環保設備運行、管理、臺賬記錄和檢測制度。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環境管理制度主要對外排污染物(廢氣、噪聲)達標排放、有毒含酚廢水、可燃危險固廢煤焦油、生產廢水收集和回用制定車間工人、車間管理層、公司環保管理部門、公司領導層四個層面的管理內容和對應責任;環境風險管理主要是對廢氣事故排放,煤氣站煤氣泄漏、有毒含酚廢水、危廢煤焦油滲漏環境風險事故制定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并向生態環境部門備案,定期對環境風險應急預案進行演練,環境風險應急物資儲備完整充足,應急聯絡人員和聯絡方式明確。
(2)企業環境管理部門人員要保持相對穩定,從企業管理層面上明確環保管理機構的管理內容和責任。
(3) 管理保證措施:環境保護管理部門定期開展學習。主要學習國家最新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國家和陶瓷行業環保政策;深入生產線學習生產工藝、掌握環境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環節,環保設施位置及其運行參數要求,生產中污染物產排情況;參加政府或社會組織開展的環境保護相關培訓。開展環境保護培訓,主要給職工和領導層進行環保法律法規、行業政策規范培訓;環境風險應急預案演練;對新員工上崗前環境保護培訓。履行企業責任:開展環境監測、繳納排污費。每年獨立核算環境管理運行費用,每年再根據管理內容,適當調整環保管理費用計劃。建立環境保護檔案管理體系。
配合環境保護檢查和監察,及時整改環境問題。企業生產運行中積極配合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的檢查和環境監察,被檢查時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對提出的環境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方案,安排整改資金,按要求實施整改。
本次主要從現行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陶瓷行業相關環保規范和標準基礎上,結合云南省易門縣然煤氣建筑陶瓷企業生產工藝和生產中污染物產排,污染治理現狀,分析了建筑陶瓷企業運行期環境管理內容和要點,以便對建筑陶瓷企業運行期環境管理給以指導和參考,各企業可再結合自身情況,充實和完善內部運行期環境管理結構和體系,做好企業運行中環境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