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5月13日文章,原題:離開中國?“不,謝謝,”一些日企對東京的現金激勵措施如是說 日本將為企業提供政府補貼,以便后者能幫助使供應鏈實現脫離中國的多元化。但分析人士表示,此舉不大可能導致(在華)日企大規模回國或遷往東南亞。本周接受《南華早報》采訪的5家日企都表示有意繼續在華制造產品,(因為)中國自身就是至關重要的市場,且將運營遷往別處不但成本高昂,還會造成不必要的破壞,尤其在當下。
“豐田沒有任何因當前狀況而改變我們在中國或亞洲戰略的計劃”,該車企表示,“汽車行業需要大量供應商且運營著龐大供應鏈,不可能說變就變。”日本建材和住宅設備提供商驪住集團也發表類似聲明,稱該公司不打算把生產遷出中國。第三家不愿具名的日本制造商也說將繼續在華生產,因為該公司“為中國設計并在中國銷售”,遷往他處沒任何意義。
作為疫情期間公布的旨在保持國家經濟活力創紀錄刺激計劃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已為那些想要把生產轉回本土的日企準備了2200億日元專項資金,并為那些想將制造工廠遷往東南亞的日企預留了另外235億日元。
此前,隨著中國國內大部分生產因遏制病毒而暫停,一些日企曾遭遇零部件短缺問題。這并非在華日企的唯一擔憂,他們還擔心未來會因美中持續貿易戰而需支付更多關稅,并要考慮(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領土爭端引發反日游行等可能性。
但分析人士表示,日企在中國仍看到繼續上行的空間。“無論是否真想遷往別處,這些企業都會謹言慎行”,日本新潟經營大學教授謝里奇切夫說,“他們希望與中國政府保持良好關系。”即便日本政府提供資金支持,日企也要為把生產遷往新地方付出極高代價。
“企業不愿討論這類敏感話題,因為從理論上來說這可能引發中方報復”,日本明治全球事務研究所分析師奧村純說,“與此同時,中國仍是個大市場,當全球從疫情危機中走出時,中國將擁有增長最快的經濟之一,日企不希望做任何會危及自己在該市場地位的事。”
謝里奇切夫說,某些行業已啟動多元化進程,但他并不認為日本政府的激勵措施會直接引發(日企)大規模離開中國。奧村純也說:“我不確定日本政府的此類努力能否奏效。全世界都受到疫情影響,這絕非是從中國遷往別處就能搞定的事。”▲
(作者朱利安·萊奧,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