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東
萬青選(1818-1898)是一位清代地方官,初名萬啟甸,字泉甫,一生仕宦時間長達四十余年,三任淮安府清河縣(現淮安市淮陰區)知縣,官至淮安知府。萬青選是周恩來總理的外祖父??v觀萬青選一生,他是位兩袖清風、才干卓著、深受百姓愛戴的官員,下面就讓我們走進他的歷史世界。
萬青選為官期間,自奉節儉,自己種植蔬菜、養殖家禽,以供家庭日常吃食,平日步行上堂,外出辦事多不坐轎。地方志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咸豐十一年(1861),清廷派副將陳國瑞圍剿捻軍。清兵過清河時,向萬青選索要軍糧,萬青選對日:“市墟無處得米,我舉家數十人皆食粥。”陳國瑞不信,闖入廚房一看果然如此。第二日,陳國瑞拜曰:“我遍訪百姓悉稱君廉明慈愛,真大好官,請以兄事君?!绷頁妨嫌涊d,萬青選赴蘇南做官時,為了不牽扯是非,從不帶家眷赴任,早起晚睡處理公務,日常生活極為簡約。
萬青選任清河知縣后,考慮到捻軍多次襲擾淮安,造成百姓流離、市井蕭條,對于已被燒毀的官衙,萬青選沒有像其他知縣那樣,籌措經費再蓋一座,因為這樣會讓已經遭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平添更多的負擔。萬青選用最少的官家經費租賃清河老百姓的民舍作為平常辦公的官署。
任淮安府同知時,萬青選分管水利。在選擇官署的位置時,漕督大吏等官員都選擇在既有堅厚城池保護又有舒適生活保障的清江浦城內,唯獨萬青選沒有這樣選擇,而是與兵士們一起駐守在城外的土圩堤壩上。
史志對這一系列事情的記載,體現了萬青選是個廉潔奉公、體恤百姓的官員。
萬青選被清河地方志稱為“清河三青天”之一,其為政建樹則為“三青天”之首。萬青選一生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五朝,做了近四十年地方官。他從師爺、主簿做起,經歷了從軍征戰、治理河道、統管府縣等多個職位的鍛煉,每任一職,皆能干出成績來,現代學者張震南在《淮陰風土記》中稱贊萬青選為“循吏”。
萬家治水代有傳人,從萬青選的父輩至子孫大都從事過河道治理,萬青選一生的多數光陰也是從事運河管治。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宜在一篇文章中這樣描述萬青選的精明強干:“有一年黃河水上漲迅速,眼看就要淹沒堤壩,大家十分驚恐。于是前去請教萬青選。萬青選讓他們去河中舀一瓢水過來。他仔細觀察了一番瓢中的水,又聞了聞水的氣味,然后說大家不必擔心,三天以后水就會退去。三天后,水果然退去,從此萬青選名震鄉里?!贝耸孪等f家后人對周秉宜的當面敘述,雖無其他史料證實,但萬青選了解水情、諳熟疏浚方法,卻是有史料證明的。
萬青選在任南河主簿、山陽外河主簿時就參與了治理黃河南徙的工作。他勘察黃河故道后,向上級提出“自鄭州河決全黃下注洪澤湖,淮陽各工久潰,其禍延及里下河,奏請開侍家塢各河就近人海,拓展張??谝?,開新窯河入吳城七堡,復浚楊莊以下舊黃河,讓洪澤湖水暢流人海,淮揚各工即可保全”。上級采納之后,果然很有成效。
萬青選在淮安為官時,完成了一項重要的工程,即在運河兩岸修筑土圩。吳昆田在《漱六山房札記》中記載:“去秋(即咸豐十一年)萬邑侯蒞任,始議筑圍。招集人夫晝夜興筑,汰黃堤上新土尺余。”萬青選筑的土圩,周回二十余里,既讓流離失所的百姓有了安居樂業的處所,又讓淮水之戾患得到了解決,同時又可以抵御捻軍的進攻,可謂一舉三得。
清代的清河縣是河道和漕運事務的重地,機構、人員、事務匯集于此,官比民多,利益瓜葛多、是非訴訟也多。多數知縣不太善于處理如此錯綜復雜的關系,容易引起官民、兵民、民眾之間的糾紛。萬青選治理清河的思路,很重要的一條是“以和洽輿情為本”,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回應老百姓的訴求與愿望。萬青選每遇疑獄,“必詳審再四核實”,對疑案做周密調查,務必詳細謹慎,再三再四核實后才做出判決。這在古代縣官中實屬少見。
地方志對萬青選的治理效果給予了很高評價,稱之為“可以旦夕之治也”,隨著社會的安定,鄉野民風也大為改觀。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曾記錄周總理開家庭會議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的外祖父萬青選在淮陰(清河)縣做知事及淮安知府30年,沒有出過錯,沒有被裁下來,一般人都稱贊他。”
萬青選曾在江南任官,這段經歷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江南的富庶繁華、農耕技術的先進、商業和手工業的繁榮,以及水網密布、水利和航運的發達,促使他回到蘇北以后作出規劃和部署,把江南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理念傳授給當地百姓。他“勸導棉桑,刊為圖說,傳示通邑”,“設局募工教以蠶績之法,而除其累賦,民懷其德久而化之”。很快,淮陰的石碼頭“戶戶聞織機聲”,黎民百姓得到了實惠,推動了清河縣的經濟發展。萬青選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
光緒年間,江浦共有二十三任知縣,萬青選是第二任,在這些知縣中,他是出類拔萃的一位。江浦志書唯獨對萬青選作了政績介紹:“舊有科派馬草弊政,甫下車即申請裁草,勒石永禁,民德之。城內河房溝久塞,兩岸民居半為沮洳,青選捐廉疏浚。時浦口興復同文書院,經費苦絀,適有充公房基田畝洲產三頃,先后撥給為膏火資,通評立案,士林歌頌焉。”他制止亂攤派,疏浚河道,資助辦學,因而“民德之”“士林歌頌焉”,可見當地百姓對他的感激和敬仰。
在江浦任知縣后,萬青選第三次任清河知縣。一年秋天,清河縣遭受天災,“道饉相望,值歲大祲”,萬青選主動上書給駐節淮安府城的漕運總督文彬,請求設廠施粥,賑濟災民,最終救活十萬民眾。
萬青選卒后十余年,由于他為官廉潔公正,體恤百姓,清河縣民眾牒請官府批準祭祀,淮安府在越河街的堤壩旁建祠,當地民眾恭稱之為“萬公祠”。
(選自《中國紀檢監察報》2020年1月17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