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婕 江振強 陳贊美



[摘要] 目的 探討干預性護理在危重CRRT治療非計劃下機的效果分析。方法 方便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該院ICU行CRRT治療的70例危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干預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非計劃性下機發生率、非計劃下機原因、治療時間。結果 觀察組非計劃性下機發生率為11.4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1.43%,而計劃性下機率為88.5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57%(χ2=12.780,P<0.05);觀察組動脈壓過高、跨膜壓過高、管路內有空氣、濾器凝血等非計劃性下機原因發生率分別為2.86%、2.86%、0.00%、5.7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57%、5.71%、5.71%、11.43%(χ2=6.780、5.210、6.960、7.020,P<0.05);觀察組非計劃性下機時間(16.7±9.5)h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4.6±11.8)h,而CRRT時間(33.4±10.9)h明顯長于對照組的(19.8±5.8)h(t=5.647、4.749,P<0.05)。結論 干預性護理在危重CRRT治療非計劃下機的效果顯著,能有效降低CRRT治療非計劃下機率,對相關因素進行針對性防治,能有效延長CRRT治療時間,提升護理效果,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危重癥;CRRT治療;非計劃下機;干預性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1(b)-0137-03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Nursing on Unplanned Downtime in Critical CRRT
PENG Xiao-jie1, JIANG Zhen-qiang2, CHEN Zan-mei1
1.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Heyuan People's Hospital, Heyuan, Guangdong Province, 517025 China; 2.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People's Hospital of Heyuan, Heyuan, Guangdong Province, 51702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nursing on unplanned downtime in critical CRRT.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70 patients with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RRT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interventional nursing.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under unplanned downtime incidence, unplanned downtime causes, treatment time. Results The unplanned rate of 11.4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1.43%), while the planned lower rate was 88.5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8.57% (χ2=12.780, 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unplanned downtime such as high arterial pressure, high transmembrane pressure, air in the pipeline, and coagulation of the filter was 2.86%, 2.86%, 0.00%, and 5.71%, respectively,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57%, 5.71%, 5.71%, 11.43%(χ2=6.780, 5.210, 6.960, 7.020, P<0.05); the unplanned down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16.7±9.5) h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4.6±11.8) h, and CRRT time (33.4±10.9)h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19.8±5.8)h(t=5.647, 4.749, P<0.05). 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nursing is effective in the unplanned operation of critical CRRT.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unplanned rate of CRRT treatment, and prevent and treat related factors. It can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treatment time of CRRT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effect. It has positi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ritical illness; CRRT treatment; Unplanned machine; Interventional nursing; Nursing effect
連續血液凈化治療(CRRT)是ICU中危重癥患者進行搶救的重要支持性手段,尤其在急慢性腎衰竭、重癥感染、多臟器功能衰竭、重癥胰腺炎等患者的治療中,具有獨特的優勢。CRRT通過高通透性濾器將血液中的過多水分、代謝產物、毒物、各種致病性因子等清除出體外,能有效改善機體內環境,穩定心血管功能[1]。但臨床在治療過程中,常因各種原因導致單次治療目標無法順利完成,出現非計劃下機情況,導致治療中斷,不但影響治療效果,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也加大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更造成了ICU醫療資源的浪費[2]。因此,在CRRT治療中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至關重要。該研究進一步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該院35例危重患者使用干預性護理在危重CRRT治療非計劃下機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在該院ICU行CRRT治療的70例危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齡34~78歲,平均年齡(61.9±10.7)歲。對照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齡32~79歲,平均年齡(62.2±11.3)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危重癥納入標準,均在ICU接受治療;其中,急慢性腎衰竭31例、急性重癥胰腺炎18例、感染性休克14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5例、其他2例;所有患者均行CRRT治療,計劃治療時間在20 h,ICU入住時間>72 h。該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研究。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CRRT治療方法
根據患者的病情、凝血等生化指標、生命體征情況等選擇個體化治療模式,使用貝朗或者費森尤斯血濾機,在股靜脈局部麻醉后進行穿刺,置入12 Fr單針雙腔導管,建立臨時血管通路,治療模式選擇CVVH(持續靜脈-靜脈血液濾過);置換液采用血液濾過置換基礎液4 000 mL;根據抗凝方式確定血流速度,若凝血功能異常,使用前稀釋;若凝血功能正常,則用低分子肝素鈣抗凝,在治療前30 min靜推首劑負荷量的1 000~2 000 U,維持量200~800 U/h;血流速度180~250 mL/min,置換液1 800~2 200 mL/h[3]。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管理儀器運行、血管通路管理、液體管理、并發癥處理等。觀察組采用干預性護理:(1)分析非計劃下機的原因。①抗凝劑監測不到位。若凝血功能正常,則用低分子肝素鈣抗凝,在治療前30 min靜推首劑負荷量的1 000~2 000 U,低分子那曲肝素抗凝中未及時根據凝血功能結果調整泵入量。②濾器內進了空氣。動脈壺液面過低,或動脈端輸注完白蛋白或生理鹽水后未及時夾閉,空氣進入動脈壺和濾器,導致小氣泡殘留在濾器內,產生氣血界面,易引發凝血[4]。③靜脈壺液面過低。靜脈壺液面過低、置換液未及時更換,可導致氣泡進入靜脈壺甚至血路空氣探測器,導致血泵工作停止,增加了濾器凝血風險。④患者因素。患者本身合并多種基礎疾病,血液黏稠度較高;或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躁動導致血管通路彎曲、移位,或血流量不足,最終出現跨膜壓增高,濾器凝血。(2)預沖管路。管路中出現氣泡是引起凝血的重要因素,故護理人員在管路安裝過程中確保緊密連接各接頭,防止空氣進入;使用肝素生理鹽水預沖管路,并輕拍濾器,使氣泡隨預沖液排出;若病情允許,可用肝素稀釋液浸泡管路30 min,使管道與濾器中吸附少量肝素,以減少濾器凝血[5]。(3)合理選擇置換液稀釋方法。置換液采用前稀釋法,預先稀釋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能有效降低凝血發生率,延長濾器使用時間;CRRT治療過程中盡量減少血制品輸入,或減慢滴速,提高血泵轉速,減少濾器凝血[6]。(4)密切觀察管路。改進常規CRRT操作流程,在治療前30 min預沖管,加強治療期間巡視,盡早發現管路、濾器有無凝血,一旦發現,立即調整抗凝劑量或方式;治療期間遵醫囑檢查凝血功能,根據檢查結果動態調整抗凝方式,并密切監測血壓變化,如動脈壓、靜脈壓、跨膜壓等,盡早發現凝血風險,及時調整治療模式與參數[7]。(5)正確護理股靜脈導管。嚴格執行深靜脈導管護理規范,原則上不允許經CRRT臨時血管通路抽血、輸液;CRRT治療間歇期,每日沖管2次,以防血栓發生;CRRT治療結束后分別使用生理鹽水10~20 mL脈沖式沖洗動靜脈管路,沖洗干凈附壁血液,再用肝素原液正壓封管,注射完畢前夾閉管腔根部[8]。(6)心理護理。對發生躁動的患者分析原因、對癥處理;及時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CRRT治療時間較長、患者不能耐受,給予及時的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向患者做好耐心的解釋工作,盡量幫助患者改善體位,促進軀體的舒適度,緩解焦慮、煩躁不安等負面情緒;對于神志不清或心理護理無效的患者,使用約束帶束縛置管一側肢體,必要時給予鎮靜、鎮痛藥物,確保治療的平穩進行[9]。
1.4? 觀察指標
記錄非計劃性下機發生率;統計導致非計劃性下機的原因,包括動脈壓過高、跨膜壓過高、管路內有空氣、濾器凝血等;記錄非計劃性下機時間、CRRT時間。
1.5?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非計劃性下機發生率
觀察組非計性下機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非計劃性下機因素
兩組患者非計劃性下機因素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治療時間
觀察組患者治療時間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ICU危重癥患者病情復雜、變化迅速,CRRT治療對于改善患者機體代謝狀態、維持內環境的穩定有重要臨床作用。護理干預是維持CRRT功能狀態良好的重要手段,對于降低非計劃性下機幾率有重要意義。常規護理對CRRT護理僅停留在管道安裝、機器預沖以及治療過程中的監護,未對CRRT有深刻認識,大多依靠臨床經驗處理報警,容易發生非計劃性下機。干預性護理針對非計劃性下機發生的原因,制定護理策略,規范了護理操作細節、注重抗凝劑的合理使用、進行預防性沖管、加強濾器凝血監護等,并提升護理人員CRRT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有利于早期預防或發現可能導致非計劃性下機的潛在危險因素,早期給予處理,降低非計劃性下機發生率,延長CRRT治療時間,促進患者病情的早期改善。
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非計劃性下機發生率為11.4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1.43%,而計劃性下機率為88.5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57%(P<0.05;觀察組動脈壓過高、跨膜壓過高、管路內有空氣、濾器凝血等非計劃性下機原因發生率分別為2.86%、2.86%、0.00%、5.7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57%、5.71%、5.71%、11.43%(P<0.05);觀察組非計劃性下機時間(16.7±9.5)h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4.6±11.8)h,而CRRT時間(33.4±10.9)h明顯長于對照組的(19.8±5.8)h(P<0.05)。充分說明干預性護理在危重CRRT治療中能有效降低非計劃下機率,延長CRRT治療時間。
相關學者[10]研究顯示,傳統護理組非計劃下機率為26.1%,綜合護理干預組非計劃下機率為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認為在CRRT治療中對現有護理資源進行整合,合理人員配置,科學優化流程,能確保CRRT治療的順利完成。與該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干預性護理在危重CRRT治療非計劃下機的效果確切,有效降低了非計劃性下機率,確保CRRT治療的順利完成,值得在臨床推廣與使用。
[參考文獻]
[1]? 蔣志華.連續血液凈化治療病人非計劃下機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全科護理,2015,13(29):2939-2940.
[2]? 邵亞娣.CRRT非計劃性下機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6):546-548.
[3]? 樊蓉,孔凌,鄒華,等.降低連續性血液凈化體外循環凝血導致非計劃性下機發生率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5,16(4):475-477.
[4]? 馬雅琳,陳思,史媛媛,等.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非計劃性下機的影響因素及防范策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3):770-773.
[5]? 方秀花,梅本剛.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非計劃性下機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重慶醫學,2016,45(27):3881-3883.
[6]? 唐澤麗.預防性護理在減少危重CRRT治療過程中非計劃下機的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0):136-137.
[7]? 韓秋然,李麗,褚婭琨.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危重患者CRRT血管通路不暢的應用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20):3092-3094
[8]? 黃艷青.品管圈活動對改善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非計劃性下機護理質量的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8):26-27.
[9]? 查麗玲,周松,王婧,等.ICU患者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非計劃性下機相關因素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7,32(13):31-34.
[10]? 魏永越,趙麗萍,趙楊,等生物統計專業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初探[J].中國衛生統計,2016,33(6):1079-1081.
(收稿日期:2019-10-15)
[作者簡介] 彭曉婕(1981-),女,廣東河源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急危重癥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