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生活中總會看到一些人的不良行為,我們需要對其進行勸說。正確的勸說,會很好地解決問題;不正確的勸說,往往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沖突。那怎樣勸說才能打動對方,及時制止不良行為呢?對此,山東鄒平市第一實驗小學三·4班的同學們圍繞“勸告”展開了大討論。
有一個同學,課間坐在樓梯的扶手往下滑。高年級同學看到了,勸他別這么做。
你這樣做太危險了,有可能會撞到別人的。
你怎么不遵守學校紀律呢?太不應該了!
小同學,別這么玩!扶手很滑,如果沒抓穩的話,你會摔傷的。
馬云奎:我覺得那個同學會接受第三位高年級同學的勸說。因為前兩個同學勸說時雖然指出了這位同學的錯誤行為,但是語氣生硬,帶有指責的語氣,讓人難以接受;而第三位同學勸說時不僅委婉,而且理由充分,讓那個同學意識到了自己錯誤的行為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很容易讓人接受。
同樣的,在生活中遇到類似事件,我們也要注意自己的語氣,不要傷害別人。例如,如果有同學橫穿馬路,我可能會跟他說:“同學,不要橫穿馬路哦,這樣可能會造成交通事故,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傷害呀,希望你以后注意保護自己!”
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我們對當事人進行勸告時,發自內心的語言,就如同窗外明媚的春光一樣,大家容易接受!同時贊揚別人和勸說別人,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和諧!
李子煊:如果是我的話,我能接受第三個姐姐的勸告,因為她沒有直接去指責別人,而是委婉地提醒,考慮到了別人的感受,這樣更有利于別人接受建議,并改正自己錯誤的行為。
如果是我的話,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可能會對那位小同學說:“同學,你這樣做是不正確的。樓梯扶手很滑,這樣很危險,像這樣往下滑容易撞到別人,更有可能摔傷自己。我們還應該遵守學校的紀律,愛護公物,這樣滑很可能會把扶手弄壞呀!”總之,我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注意自己的語氣,不會生氣地指責別人,因為那樣很不禮貌。
所以我們在勸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說話的態度,使用合適的語氣進行勸告!
張益通:我想同學們都知道橫穿馬路是不對的!但為什么有的同學卻明知故犯呢?我想我們在進行勸說的時候可以給他們講自己見過或聽過的真實事例,讓他們感到事情的嚴重性。
我就親眼見過這樣危險的事情。有一次上學路上,我看見一個小姑娘闖紅燈橫穿馬路。一輛小汽車正好駛過,一聲很尖銳的剎車聲后,小汽車就停在了小姑娘的腳邊,嚇得小姑娘哇哇大哭起來,司機也嚇得半天沒有啟動汽車。要是司機叔叔反應再慢一點的話,就真的發生危險了。如果那樣,她會受重傷甚至失去生命,就再也不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快樂地生活了,再也不能和好朋友們一起高興地學習、玩耍了。她自己該多懊悔啊,爸爸媽媽該多傷心啊,好朋友們該多難過啊!
同學們,隨便橫穿馬路是很危險的,為了安全,過馬路一定要小心呀!遵守交通規則,不但不會給別人帶來麻煩,還能更好地保護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李依諾:當發現身邊的同學在做危險動作時,我們要學著去勸阻他們。勸告的學問可大著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方法。
我會從他們容易接受的角度考慮,也會委婉地告訴他們這樣做可能出現的后果,例如當下課后我發現有同學坐在樓梯的扶手上滑著玩時,我會這樣勸告他:“同學,你看樓梯扶手又高又陡,從扶手上滑著玩太危險了,有可能會摔傷的,如果摔傷了,那該多疼呀!要是特別嚴重還得住院,那樣的話很長一段時間你就得臥床休養了,打不了籃球,踢不了足球,也不能做游戲了,你的父母也會特別心疼的。同時這樣會違反學校的規定,會挨批評的,咱們還是一起去別的地方玩兒吧!”
這就是我勸告別人的方法,同學們,你們還有哪些勸告別人的小方法呢?也快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張衍翔:聽了上面幾位同學的發言,我表示贊同。大家在勸告時都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這樣對方才能更容易地接受我們的話語。
如果我碰到橫穿馬路的同學,我會說:同學,你這么做是很危險的。馬路上的車那么多,一不小心就會引發交通事故,輕者受傷,重者可能會危及生命。你想想,人受傷了或者失去了生命,以后可怎么去好好生活和學習啊!還有,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么多愛我們的親人、同學,如果身體受了傷,他們該多么心疼呀!所以,過馬路時遵守交通規則是對自己、對他人的負責呀!
我相信,經過這番勸說,這位橫穿馬路的同學就能真正認識到這樣做的危害,并自覺改正。
薛軒啟:對于“表哥喜歡玩電腦游戲,一玩就是一整天。”這件比較嚴重的事情,我想通過一封信來勸表哥。
親愛的表哥,你知道長時間玩游戲對身體造成的危害有多大嗎?視力下降、睡眠不足、免疫力下降等,還會影響學習成績。我可不想看到我最優秀的表哥因為玩游戲而耽誤學習,更不想看到我最帥氣的表哥因為玩游戲而變得萎靡不振。
親愛的表哥,我們當初不是約定好了要好好學習,讓父母感到驕傲,為弟弟妹妹做個好榜樣嗎?我們得遵守約定啊!
親愛的表哥,請不要沉迷電腦游戲了,多抽出一點時間幫爸爸媽媽干點力所能及的事情,陪弟弟妹妹一起做游戲,沒事多看看書,你會發現這比玩電腦游戲有意義得多!
親愛的表哥,為了自己的健康和學業,為了父母的關懷和期盼,也為了我們這些時刻關心你的人,請不要再沉迷游戲了!
勸說是一門學問。作為勸說者,我們應該站在別人的立場設身處地地說話,注意說話的語氣,讓被勸者感受到我們的真誠,自然會接受我們的勸告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