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今
疫情肆虐,波及眾生,即便遠離疫情中心,也不可能置之度外。于我們家而言,疫情造成的次生災害就是外甥小宇的出國留學之路受到了阻隔。
小宇正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電氣學院讀研,前不久回國實習,計劃等過完年再去澳大利亞。按照正常進度,還有兩個學期,他就能畢業回國了。
1月23日,武漢封城,各種壞信息絡繹不絕,我們一家人便開始擔心。
我說,照這種趨勢,澳大利亞會不會不讓中國人入境?
我妹妹說,澳大利亞目前只確診了幾例,而且上海不屬于重點地區,應該不會限制入境吧?
隔兩日,有風聲傳來,說澳大利亞很可能要限制中國人入境了。我有些著急,趕緊打電話給妹妹,說有沒有聽說這個消息?要不要趁還沒正式宣布,讓孩子早點過去?
妹妹有些猶豫,說,聽說中國人到了那邊還得先居家隔離兩個星期,把他一個人關在住處我有些不放心,還是等等吧,開學還有十多天,說不定疫情控制住了政策就調整了。
我媽聽到我們在討論,趕緊說,不要去啊,孩子一個人在國外被隔離起來怎么舍得?他吃飯怎么辦?不放心的。
還沒等我們糾結停當,確切的消息來了。2月1日,澳大利亞正式宣布,禁止入境前十四天內去過中國的非澳大利亞公民入境,禁止所有從中國大陸出發的人員入境。
既已如此,我們只好耐下心來等待,好在時間還早,按照專家預測,十四天后疫情就可能出現拐點,屆時澳大利亞應該也會調整入境政策。那就等等吧。
小宇剛剛拿到國內的駕照。妹妹說,不如趁這段時間把車技練練好。于是他們夫婦倆每天上午一趟下午一趟陪著小宇練車。幾天練下來,小宇的車技大長。年初五我要去單位上班,小宇自告奮勇送我去單位。疫情籠罩下的上海,馬路上幾乎見不到人,新手駕駛員小宇一馬平川,自由馳騁。我妹妹說,道路太平順了也不好,要磨練車技還得在復雜的路況下練,將來正式上路可沒有這么暢通的路。
第一個全民居家閉關的十四天終于熬出了頭,但預想中的拐點并沒有如期出現,武漢的疫情仍在蔓延,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仍在遞增,澳大利亞入境政策沒有變化,依然禁止從中國大陸出發的人員入境。世界各國對中國人避之不及,限制入境的國家增至130個。
小宇本是個脾氣溫順的孩子,但遙遙無期的等待和即將開始的新學期讓他備感焦慮。如果趕不上這個學期開學,修不到新學期的課,面臨的將是延遲一年畢業。
我妹妹和妹夫無計可施,陪著他一起焦慮。多方打聽,終于有了解決方案。小宇了解到,去澳大利亞可以轉道泰國,在泰國隔離十四天后,再從泰國飛往澳大利亞。
全家人思來想去,似乎這是目前能夠趕上開學的唯一途徑。當即決定,由我妹陪著小宇去泰國,等隔離十四天把小宇送上去澳大利亞的航班后再回來。
正月十五,全家人無心過節。當天下午五點,我妹就陪著小宇乘上了前往曼谷的飛機。
飛機上空空蕩蕩,偌大的波音777乘客不足五成。
五個小時后,飛機準時降落在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妹妹和小宇走下飛機,一股熱浪迎面而來,曼谷的地面溫度高達35度,相隔幾個小時,冰火兩重天。
通關時,妹妹擔心會有些阻礙,預想泰國一定會嚴陣以待,對中國人從嚴防控。沒想到,通關居然很順利,既沒看到目光凜冽的邊境檢查人員,也沒有人手持測溫槍對著腦袋測溫。后來知道,為了防范新冠病毒,泰國也加大了檢疫力度,在機場加裝了紅外線體溫檢測儀。入境的中國人游客特別是武漢人當然是檢疫的重點,但旅客在未感知的情況下就已完成了檢疫。
一個小時后,妹妹和小宇順利入住曼谷市區的一家酒店,酒店氛圍祥和,服務員微笑相迎,一如往常。
安置停當后,妹妹給家里打來電話,給我爸媽報平安。
我媽知道他們一切順利,略微心安,又算算這一趟轉道泰國,機票錢加上十四天的住宿費,開支不小,有些心疼。妹妹安慰我媽說,該花的錢還得花,如果不從泰國走,錯過了這個學期,延遲一年畢業,經濟損失可能更大。
在我爸我媽的囑咐聲里,妹妹和外甥開始了在曼谷的隔離生活。
他倆很快發現,名為在泰國隔離,但實際上并不限制入境人員的人身自由,也沒有任何強制措施。第二天,妹妹和小宇走出酒店,到街上購買生活用品。街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行人形態輕松,幾乎沒人戴口罩。很多商店和超市門口,都寫著中文字:“中國加油!武漢加油!”原先街上到處都是舉著導游旗的中國旅游團,如今一個團都沒見到。街上隨處可見的泰式按摩店生意清淡,店員站在門口左顧右盼,半天招攬不到一單生意。
傍晚,我跟妹妹通電話,問起那邊的情況。妹妹告訴我,泰國也確診了三十多例新冠肺炎,都屬于輸入性的,但目前已經治愈了十人。泰國總理多次向國民承諾,政府有能力應對新冠疫情,幫助國民消除不安心理。客觀上,當下正是泰國一年最干燥的時期,氣候對抑制疫情有利。所以,泰國人心態很放松,對中國人也還是一如既往地友好,不管是賓館里,還是在大街上,遇到的泰國人都笑臉相迎。但我們除了購買一些食品和生活用品之外,也基本上呆在賓館里不出去,免得節外生枝。我們的目的是去澳大利亞,去泰國游玩其他任何時間都可以。
我說,那倒是。那從泰國出境到了澳大利亞還需要再隔離嗎?
妹妹說,不需要。很多限制中國人入境的國家,對從泰國出境的中國人并不限制,只要體溫正常就可以暢通無阻,所以選擇在曼谷隔離后轉道的中國人特別多,都是跟我們差不多情況。
我笑,泰國政府倒是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經濟增長點。
笑罷,我倒是對泰國政府刮目相看了。泰國一直被視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建設等諸多方面都不及中國。但這次泰國政府在應對中國疫情一事上,表現得非常出色。目前新冠肺炎治愈率最高的,不是北京的協和醫院,也不是美國的梅奧治療中心,而是泰國。泰國醫生首創的由抗流感藥物與抗艾滋病毒藥物組成的“雞尾酒療法”一度曾在朋友圈廣泛流傳,收獲大量點贊。事實上,泰國的疾病防控和健康檢測系統非常完善,醫療水平和國民身體素質都很高,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曾有研究顯示,泰國的健康安全狀況在全球195個國家與地區中排名第六,亞洲排名第一。
此次疫情,對泰國的旅游業沖擊很大。中國是泰國最大游客來源國,中國游客約占泰國入境游客總數的百分之三十。泰國《曼谷郵報》報道稱,原計劃于今年二三月期間赴泰旅行的中國游客中,約120萬到130萬人取消了行程。泰國國家旅游局預計,疫情將給泰國旅游業造成30億美元的損失。但在全世界都在恐慌失措的時候,泰國政府能夠鎮定自若,積極應對,及時找到對本國有利的經濟增長點,這是很了不起的膽略和魄力,這樣的心態和智慧也很值得學習。
此外,能夠對中國人開放,固然是因為泰國政府和民眾對本國的醫療體系有信心,但另一個重要原因,我覺得與國民的信仰有很大關聯。泰國是一個佛教的國度,百分之九十五的國民都是佛教徒,光是在曼谷,大大小小的寺廟就有一百多座,慈悲喜舍的佛教精神是根植在民眾靈魂深處的。或許,泰國人今時今日對中國人的友善里,也暗含著情同此理的悲憫,他們希望用笑臉溫暖深陷困境的中國人。多年前,我曾去泰國旅游,路遇的泰國人,那種因內心滿足而顯現出來的和悅,那種樸素的友善,安分的從容,淡定中的堅毅,我在其他地方很少見到。我想,這大概就是佛教長期作用于人心的結果吧。我們也一直在倡導“讓人民有信仰”,但讓人民信仰什么?怎樣讓人心悅誠服地接受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