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民事 執行異議 制度
作者簡介:潘昕,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
中圖分類號:D9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249
由于法律的制定本身具有滯后性,因此后續的完善尤為必要。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力,制定良好的法律是法制的必要前提。民事執行實踐中往往存在掣肘之處,只有從根本上不斷完善民事案件執行的相關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才能為民事執行難的問題解決打好基礎。
(一)民事執行異議制度的含義
關于民事執行異議的含義及性質界定學界說法各有不同。文中以為民事執行異議是在民事案件執行過程中,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或案外人認為人民法院對民事執行侵害到自己的合法權益,因而對民事案件的執行標的主張全部或部分權利,進而提出變更、終止或撤銷執行的行為。執行異議大多涉及財產類的民事案件。
民事執行異議有實體與程序的執行異議之分,程序異議是當事人或者案外人認為民事執行過程中存在不合理或違法行為,不符合法定程序,從而針對執行標的提出暫?;蜃兏鼒绦写胧┑漠愖h,重點在于針對法院執行程序的不正當。民事執行實體上的異議是針對實體法律關系而言,案外人或債務人認為民事案件的執行損害自身的合法權益,基于實體權利義務關系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撤銷執行行為的一種制度。這種情況下需要啟動審判監督程序,為合法權利救濟提供解決路徑。當然民事執行異議制度的程序與實體上的區分只是分類方式之一。
民事執行異議制度中的案外人可簡單理解為沒有參加執行程序而對民事案件執行標的主張權利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我國的關于民事異議之行的相關規定還需逐步完善,賦予了案外人得到權利救濟的道路。
(二)民事執行異議權的界定
我國民事執行相關的法律規定不盡完善,這不僅是由于民事案件執行實踐中情況較為復雜,更是因為執行程序復雜,執行難也是常見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存在民事執行不當以及違法行為,損害執行程序的權威性。民事執行異議之訴一種補救制度,對其界定業界說法也各有不同。所稱執行異議之訴,是當事人、利害關系人針對執行程序所依托的實體法律權利義務提起的異議,對其性質界定主要說法有以下幾種。一是形成之訴,其主張案外人對異議權有權要求法院審理并作出相應的判決,對抗對民事案件執行標的的強制執行,目的在于判定異議權是否存在而不波及實體上的法律關系。二是確認之訴,這一說法的立足點在于異議之訴是案外人請求法院確認民事執行的實體權利義務真實有效,或者請求法院認定民事案件執行程序不合法或存在違法行為的訴訟。三是給付之訴,其主張案外人通過異議之訴,對主張全部權利或部分權利的執行標的物享有請求法院停止或撤銷執行行為的權利,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權利。
執行程序作為民事案件執行實現的途徑,是對執行程序進行中權利人在程序上或實體上的一種補救。皆說“善治”的前提是“良法”,囿于法律本身的滯后性,“良法”的實現還需不斷完善異議執行制度,保證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從源頭上減少民事執行中存在的執行難的問題的解決。我國現行的民事執行救濟制度的完善任重道遠,還需從基本制度的制定做起。
目前對于民事執行異議的法律規定及相關司法解釋將執行異議主體劃分為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及案外人。執行異議主體可對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執行過程中針對不當行為、違法行為提出書面異議,法院在十五日內審查并認定該異議是否有效,并對受理的執行異議以裁定的方式撤銷或變更。執行異議被認定不成立的,法院同樣以裁定的方式駁回,當事人不服可申請復議。但實踐中會出現困境,執行異議提出后,異議審查及復議期間執行程序依然在進行,例外的情形是執行標的的利害關系人或被執行人提供相應的擔保。對于執行人來說,這樣的程序設定無疑是對其權利的一種保障,但相對來說,假若案外人或者被執行人對執行標的確實享有合法權利又不能提供擔保的,異議審查、復議期間對民事案件執行標的繼續執行無疑會損害其合法權利。
民事執行難的問題無疑與民事執行救濟制度的缺陷相掛鉤,這也是我國司法實踐和執行機構應該思考的問題,建設法治國家是趨勢,那么完善民事執行的相關法律規定也不僅僅是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的要求,也是民事執行公正的體現,對逐步實現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也頗具益處。
對民事執行救濟制度的修改實現了明確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及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的權利,一定程度上使民事執行實踐操作更加可行,規范了民事案件執行程序。但是現行的執行異議制度仍有值得商榷之處。
(一) 未明確案外人在審判監督程序中的訴訟地位
雖然案外人民事異議的相關規定在修改之前就有提及,但并未明確案外人提出民事執行異議經審查后確為判決文書存在錯誤時,案外人在再審程序中將以何種身份參加訴訟,換句話說,提起異議之訴的案外人在再審程序中的訴訟地位不明確。
(二)實體民事執行異議存在問題
我國執行異議制度與國外的債務人異議之訴大相徑庭。國內實體上的民事執行異議以案外人基于執行行為所依賴的實體法律關系而提出權利主張,利用異議之訴這一途徑排除強制執行力。二者中主要的區別為債務人異議之訴為執行行為所依據的請求權已因清償、提存、抵消等而消滅。我國的民事執行異議與案外人提起的民事執行異議之訴也并非同一概念,甚至二者所去甚遠。按先后順序來說,民事執行異議發生在前,案外人的異議之訴須在民事執行異議經法院作出裁定后方可提起。也就是說,民事執行異議會是提起異議之訴的先決條件。另外一點不同的是,提出異議之訴的主體并不止于案外人,還包含其他符合條件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