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社會治理 居民參與 治理現代化
作者簡介:陳昌盛,鄭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政治理論與網絡安全治理。
中圖分類號:D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300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迫在眉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路徑,不僅是新時代的外在要求,也是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在體現。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要充分發揮多元主體的作用,特別是需要居民參與到我國的政府治理過程中,從而提高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專業化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社會經歷了一段狂野的發展時期,利用短短四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近百年的現代化之路。但是在社會蓬勃發展的背后卻存在著部分管理人員管理能力低下、社會監督體系缺失、社會管理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恰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落后的政府治理水平將會嚴重影響了中國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最廣大人民利益為根本坐標,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就是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社會治理的本質主要在于強調治理的社會性,強調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在現代化改革浪潮中,體制轉軌與社會轉型全面推進,社會治理能力建設面臨著社會公共服務人性化、公共事務精細化的挑戰,居民參與社會治理,作為政府治理現代化中的一條路徑,是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有益補充。
基于此,本文以H省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2019年社會治理綜合調查數據和我國地方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典型案例為依據,對政府社會治理過程中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狀況進行分析。
(一)居民社會參與程度較低,社會參與能力有待提高
社會參與能力是指政府通過制度化的方式和渠道,使公民有效參與公共事務活動過程的效果和績效狀況。社會參與能力主要是指居民參與政府公共事務、自治組織以及社會組織的水平和效果。
所以居民社會治理參與可從公共事務參與、自治參與和社會參與三個維度來評價。公共事務參與選取居民公共事務活動參加情況為觀測點,自治參與選取居民自治活動參與情況為觀測點,社會參與選取居民社會組織參加情況為觀測點進行評價。總體來看,居民參與公共事務、自治組織、社會組織活動參與度低,社會參與能力應該進一步加強。
1.居民公共事務參與度較低,主動性有待加強。居民公共事務參與主要是指居民參與當地政府公共事務活動的狀況,本文選取居民反映公共問題以及參與本地基層公共事務情況兩個指標來衡量。在“過去三年中,您是否向相關政府部門反映過公共問題”這一問題調查中,數據顯示,有84.5%的居民選擇“無參與”,也就是說,超過八成以上的居民沒有向政府反映過公共問題,足以說明居民公共事務參與主動性不高。在“您參與本地基層公共事務(社區或所在單位)的情況”這一題中,僅有15.2%的居民選擇了“非常多”和“比較多”,28.0%的居民選取了“一般”,56.8%的居民選擇了“不太多”和“沒有”,由此可見,超過八成的居民基層公共事務參與度低。所以居民在參與公共事務層面上來說,提高“居民參與”的主動性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
2.居民自治組織參與度較低,居民自治參與意愿有待提升。居民自治組織參與選取居民村居委會選舉參與、社區決策參與、社區管理參與三個指標來衡量,總體來看,居民居委會選舉參與較高于社區決策參與度和社區管理參與度,居民社區管理參與最低。過去三年中,參與居委會選舉的占比為42.3%,“沒有參與”的為57.7%;向居委會(村委會)提建議或意見的占比為33.6%,“沒有參與”的為65.4%;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管理的占比為22.0%,“沒有參與”的為76.4%;可以看出,超過一半的人沒有參與到居民自治組織選舉、社區決策和社區公共事務管理中,尤其要加強社區管理參與,提高居民自治組織參與度。
3.居民社會組織參與度較低,居民參加社會組織活動急需鼓勵。居民社會組織參與選取治安組織參與、志愿服務組織參與兩個指標來衡量,數據結果顯示,在“您參與治安組織情況”這一題中,選擇“沒有參與”的為66.6%,“經常參與”的僅為3.7%,在“您參與志愿服務組織情況”這一題中,選擇“沒有參與”的為54.9%,“經常參與”的僅為6.8%,也就是說有一半以上的居民沒有參與志愿組織的經歷,由此可見,居民社會參與較少,需進一步促進居民對社會組織的了解和參與程度。
(二)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有益探索
1.居民參與公共事務——浙江溫嶺“民主懇談會”。“民主懇談會”是浙江溫嶺在轄區內村、鄉鎮、社區、企業、黨內等不同層級開展的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公眾政治參與模式。依據居民的利益歸屬,居民自由的選擇去參與哪一層級的民主懇談會。為了提高民眾懇談會的效率、專業性并兼具公平,居民根據職業分為不同小組,小組代表由組內抽簽產生,隨后民眾代表對接政府的工作小組,如村鎮建設組、農業發展組、工業生產組、安全監管組等。
在各組民主懇談會召開前,政府組織者會預先通過紙媒、新媒體以及居民口耳相傳等多種手段,讓居民對民主懇談會召開的時間、地點、議題做到心中有數,給居民充分的時間對議題進行了解和交流。在民主懇談會上,會談雙方通過傾聽、對話和溝通等方式,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互相理解達成共識。民意懇談會拓寬了政府與居民的溝通渠道,提高了地方政府治理的專業化水平,使其得以扎根基層并發揮實效。
2.居民參與自治組織——北京“朝陽群眾”多元化參與。北京“朝陽群眾”群防群治的多元公共安全治理創新了多方參與機制。社區“朝陽群眾”包括五個部分,即專職巡邏隊、黨員巡邏隊、治安志愿者、義務巡邏隊和治保積極分子。在社區內,樹下乘涼、下棋的大爺或者晨練、買菜的大媽,可能就是黨員巡邏隊隊員;社區內便利店、小賣部的工作人員可能就是治安志愿者;就連社區內行色匆匆的普通居民都可能是治保積極分子,真正實現了群防群治,多元參與。
巡邏員們一旦在社區內發現可疑情況或者是長期被人忽視的安全隱患,便可以向巡邏組組長反映,組長在接到反映并確認線索屬實的情況下,同社區負責人馬上溝通,依據線索的分類聯系物業、市政、消防或者民警。若是遭遇突發情況,所有巡邏隊員都可以隨機應變,同民警聯系。社區民警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處理警情,如果警力不足需要支援,屬地派出所也會隨時支援。依據事情的輕重緩急,構成“巡邏隊員——巡邏組組長——社區負責人——具體事務處理部門”的處理體系或者“巡邏隊員——社區民警”的聯絡機制。群眾、組織與民警構成了互相反哺的運行模式,真正把人民群眾變成了公安機關的千里眼、順風耳,真正使公安機關變成人民群眾打擊犯罪分子的利矛、守護家園的堅盾。
3.居民參與社會組織——“一核多元、五力共治”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面對基層治理這一老大難題,貴陽市結合自身實際,創新性的構建了“一核多元、五力共治”的良好格局。“一核”是指以“社區黨委”為核心,“多元”指的是“社區服務中心、居委會、居民大會、駐社區企事業單位、駐社區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五力共治”是指“黨委全力、政府主力、社會協力、群眾得力、制度給力” 的多元主體共同發力。充分發揮黨和政府與社區各自的作用,構成官民共治、共同參與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
同時出臺《公眾參與社會管理辦法》,狠抓“群眾得力、制度給力”的貫徹落實。提高公眾參與自治、共治的積極性,增強群眾參與基層民主管理、公共決策、社會組織活動和志愿服務的有效性,以及貫徹對民生重大事務居民議事會、居民、駐區單位代表共同商討的制度性。
(一)加強居民主人翁意識,提高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
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意愿低、主動性差,其根源就在于居民的主人翁意識不夠高,沒有形成“家國一體、榮辱與共的”整體意識,同時也因為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通道不暢,部分居民空有治理之心,卻無發聲之力,嚴重打擊了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所以在社會治理領域中,提高居民社會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加強教育宣傳,充分發揮傳播媒介特別是網絡新媒體的作用,利用報紙、兩微一端在全社會營造“愛家愛國”的氛圍,培養居民主人翁意識,提高居民主動參與的能力;另外要進一步拓寬居民參與渠道,創新管理方式,給居民參與社會治理一個展示的平臺,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二)提升社會參與能力,推動居民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有序參與
居民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根植于社會公眾,是社會參與的核心要素,在政府與公眾溝通方面充當著橋梁與紐帶的作用,在擴大公眾參與、反映公眾訴求、增強社會自治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要提升社會參與能力,推動居民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有序參與。具體來說,要引導和規范基層自治組織、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進入法規允許的基本社會服務領域。擺正居民社會參與的態度、創新居民社會參與的方式、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推動居民參與制度化;強化政府工作人員的職責,在社會治理過程中切實表達和維護居民的權益,推動居民的有序參與。
(三)堅持黨的核心引領作用,強化各級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領導地位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摯一領。“全黨要深刻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在各項工作中全面準確貫徹落實,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七十年的發展歷史也證明了人民選擇的正確性,無論是地震還是疫情,中國共產黨都證明了自己與時俱進的執政能力以及領導人民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心。所以,在推進地方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創新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時,同樣要自覺維護和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各級黨組織要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貫徹落實黨的領導地位。參與社會治理的各主體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社會治理的工作中來,早日實現建成多元共治的現代化治理體系的目標。
注釋:
習近平.黨的十九大報告[N].人民日報,2017年10月18日.
標題:貴陽市:一核多元 五力共治_新智慧領導_新浪博客,訪問日期:2018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