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下旬,有關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不斷傳來新的進展,這無疑給我們取得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帶來了莫大的信心。事實上,疫苗一直是人類對抗各種傳染病最有力的武器。但對于疫苗預防接種,很多人一直缺乏清晰的認識。一些人認為只有兒童才需要預防接種;一些人認為疫苗接種之后就能為所欲為,對疾病誘發因素不再小心翼翼;而有更多人則不清楚自己是否該接種疫苗,該接種何種疫苗……
4月25日是第34個全國預防接種宣傳日,借新冠肺炎疫苗開發進入臨床試驗的契機,我們在疫情警報未解的大環境下,來了解以下疫苗預防接種的相關知識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世界各國都高度關注,傾注了極大的努力來研究抗擊疫情的關鍵問題——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過去數百年,人類利用疫苗消滅了天花,制伏了霍亂,控制了脊髓灰質炎、白喉等多種疾病……實踐證明,疫苗為人類筑起了一道預防疾病的免疫屏障,疫苗接種是預防控制疾病特別是傳染病最簡便、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相信經過此次疫情,公眾對于疫苗接種的觀念將有所轉變,這也將有效提升公眾整體預防各類疾病的能力。
1.為什么要進行預防接種?
當細菌或病毒侵入人體時,身體就會產生一種抵抗這種細菌或病毒的物質,這種物質叫做抗體。不同的細菌或病毒會產生不同的抗體,稱為特異性抗體。病愈后,這種特異性抗體仍然存留在體內,如再有相應的細菌或病毒侵入體內,這種特異性抗體就能保護身體不受這些細菌或病毒的傷害。預防接種就是人為地將經減毒或滅活等工藝處理的少量細菌或病毒及其代謝產物接種給人,使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或細胞免疫反應,從而產生針對該種病原體的抵抗能力。
2.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用于預防、控制傳染病的自動免疫制劑,是一類預防性生物制品。
一般來說,疫苗分為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重組微生物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等類型。不同類型疫苗的研發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離選取合適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選取病毒里面能夠制造疫苗的關鍵蛋白或是基因序列,在實驗研究篩選獲得候選疫苗后,再進行深入的開發研究。
3.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比自然感染更好嗎?
疫苗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產生的免疫反應與通過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類似,但疫苗不會導致疾病,也不會使接種者受到潛在并發癥的威脅。相反,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的免疫力可能會付出高昂代價,例如,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感染會導致認知障礙,乙肝病毒會導致肝癌,麻疹則會因并發癥死亡。
4.疫苗是否安全?
任何獲得許可的疫苗在準予使用之前都會經過多個試驗階段的嚴格檢測,并且一旦投放市場,還會定期重新評估。科學家還在不斷監測來自多方面的信息,以了解疫苗可能導致的任何不良事件。疫苗接種后的大多數反應,如胳膊酸痛或輕度發熱,通常都較輕微且持續時間短,不會引起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現異常反應(指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后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近幾年,我國每年預防接種大約10億劑次,經過調查診斷發現,與接種疫苗有關且較為嚴重的異常反應很少,發生率很低。
5.預防接種有哪些禁忌癥?
目前,除接種狂犬疫苗,接種其他任何疫苗都有禁忌癥。比如,正患有嚴重器官疾病,尤其是處于活動期的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正在發熱;對疫苗成分過敏;免疫缺陷兒童等,不能接種活疫苗。
6.常見的預防接種形式有哪些?
常規接種:是指預防接種單位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免疫程序和預防接種服務周期,為適齡兒童和目標人群提供的預防接種服務。
群體性預防接種:是指在特定范圍和時間內,針對可能受某種傳染病威脅的特定人群,有組織地集中實施的預防接種活動。
應急接種:在傳染病流行開始或有流行趨勢時,為控制疫情蔓延,對易感人群開展的預防接種活動。
7.接種疫苗就能保證不發病嗎?
接種疫苗對疾病的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但任何疫苗的保護效果都不是100%的,個別受種者由于個體的特殊原因,如免疫應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導致接種后免疫失敗。另外一種情況為偶合發病,如果接種疫苗時受種者恰好已處在該疫苗所針對疾病的潛伏期,接種后疫苗還未產生保護作用仍會發病。但大量的研究證明,即使接種疫苗后發病,相對于不接種疫苗者,其患病后的臨床癥狀要輕很多。
還有一種情況需要注意,接種疫苗后,人體內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水平會隨著時間的延續逐漸衰退,當低于保護水平時,人也會感染發病,這種情況被稱為抗體衰退。一般疫苗在接種3~5年后,效果就基本沒有了,需要再去接種。因此,成人需去醫院檢查是否還帶有抗體,如抗體已經消失,則需補種。
1.成人也需要打疫苗嗎?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小時候接種疫苗的免疫效果已經慢慢減退,加上病毒變異等因素,成人以后還是要有接種疫苗的意識。目前成人用于預防接種的疫苗主要有:乙肝疫苗、甲肝疫苗、麻腮風疫苗、流腦疫苗、狂犬疫苗、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以及肺炎球菌疫苗等。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這是根據抗體水平在人體內變化、疾病感染風險、臨床試驗和多年科學實踐為依據而制定。詳情可參考上表。

2.孕婦可以接種疫苗嗎?
在一般情況下,為了避免偶合癥的發生,建議懷孕后3個月內和分娩前1個月內盡量不要接種。但在長達10個月的妊娠過程中,有時免不了會遇到需要接種疫苗的情況,如被狂犬或可疑狂犬咬傷,就需注射狂犬疫苗;密切接觸乙肝患者,或被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污染的針頭刺傷,便需注射乙肝疫苗。
3.成年人接種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項?
接種前請注意皮膚清潔,不要空腹;如實向醫生提供近期身體狀況,是否患病、是否有食物或藥物過敏史以及醫生詢問的其他情況。接種后請在原地休息30分鐘,無異常情況后方可離開(接種疫苗以后,由于個體原因,極少數人可能會發生過敏反應。監測數據表明,過敏性休克大多發生在接種后30分鐘內,發生過敏性休克后,如果不在醫務人員監護范圍之內就容易發生生命危險);接種當天不要洗澡,不要劇烈運動,注意休息。接種后如有不適,請向接種醫生咨詢并及時到有關醫院就診。
4.出國旅游前,該打哪些疫苗?
對于想要出國旅游的人來說,接種疫苗更有針對性,目前能夠通過疫苗來預防的傳染病有20多種,但究竟應注射何種疫苗應視情況而定。目前,出國前預防接種可以分為3類:
第一類為國際衛生條例和我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要求的預防接種。目前只有黃熱病疫苗一種。到達或途經黃熱病流行區的旅行者,必須出示黃熱病國際預防接種證書,否則將不準入境。從黃熱病流行區回來的旅行者也必須出示該證書。
第二類是有些國家要求必須接種的疫苗。如部分西非、中非國家要求旅行者接種腦膜炎菌苗,有些國家要求接種霍亂菌苗等。
第三類是根據目地國傳染病疫情流行情況建議推薦接種的疫苗。非洲發病率較高的傳染病有瘧疾及霍亂、流腦、傷寒、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血吸蟲病、狂犬病等傳染病,這些疾病主要通過消化道途徑、蟲媒傳播等方式傳播。短期前往北非的埃及、突尼斯和南部非洲的南非、納米比亞等地,只需接種甲肝疫苗;而前往東非的肯尼亞、坦桑尼亞,西非的科特迪瓦,中非的剛果等地,則需要接種黃熱、甲肝、霍亂、傷寒疫苗。當然,如果您的旅行地正在發生某種傳染病爆發流行,如非必須,建議終止旅行。
5.新冠肺炎疫苗什么時候能上市?
目前全球共有20多種新冠肺炎疫苗正在研發階段,主要分為4大類:滅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組載體疫苗、蛋白疫苗。
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研制出重組新冠疫苗,并于3月16日獲批啟動展開臨床試驗。但即使是特事特辦,疫苗也要經過三期的臨床試驗。按最短時間算,臨床一期不少于20天的時間;對于臨床二期來說,測試臨床疫苗接種的程序和手續,大概需要200~300人,招募完成最短需要1個月的時間;臨床三期實驗是評估疫苗的有效性,如果患者發病率比較高,需要的樣本量少一些,最短也得要3~5個月。也就是說,如果完成三期臨床試驗,最后得出結論疫苗有效,最短也需要6個月的時間。
1.改善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就能遠離疾病,就沒必要進行接種了吧?
雖然改善個人衛生、勤洗手并使用潔凈飲用水能保護人們遠離傳染病,但無論環境多么清潔,許多傳染病依然能夠傳播。如果不進行免疫接種,一些已經不常見的疾病,如脊髓灰質炎和麻疹,會很快重新出現。
2.疫苗可預防的疾病在我所在的國家幾乎已經消滅,就不需要再接種了吧?
盡管疫苗可預防的疾病在許多國家已經不再常見,但引發這些疾病的傳染性病原體依然還在世界的某些地方傳播。在相互聯系極為密切的當今世界,這些病原體可以跨越地理疆界,感染缺乏保護的人群。例如在西歐,自2005年以來,麻疹疫情就曾發生在奧地利、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和英國的未接種人群中。因此,選擇疫苗接種的兩個主要原因是要保護我們自己和保護我們身邊的人。
3.疫苗當中有水銀,接種可能造成中毒?
我們所說的水銀就是重金屬汞,一些疫苗中的確含有硫柳汞(一種汞的有機化合物)。硫柳汞被添加到疫苗用來防止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是一種防腐劑。乙肝疫苗、破傷風疫苗、狂犬病疫苗中都含有不同濃度的硫柳汞。世界衛生組織對這些使用硫柳汞作為防腐劑的疫苗進行了10余年的密切監測,最后得出結論:沒有證據表明疫苗中的硫柳汞會對健康構成風險。
4.進口疫苗比國產疫苗好?
現在的情況是,有一些疫苗,只有進口的沒有國產的,或者只有國產的沒有進口的,這可以互通有無;有一些疫苗,國產和進口的生產工藝不同,如甲肝疫苗,進口的只有滅活工藝的,國產還有減毒活疫苗疫苗;進口疫苗,聯合疫苗劑型更豐富一些,如五聯疫苗。
但無論是國產疫苗還是進口疫苗,都嚴格按照國家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要求,進行嚴格的上市前臨床研究,生產符合GMP要求,每批疫苗經過嚴格批簽發檢驗合格后才能上市使用。國產和進口的同種疫苗,在質量標準、安全性和使用上沒有明顯的差別。近年來,我國已上市疫苗的質量標準均達到WHO對疫苗產品要求,部分品種關鍵指標甚至高于歐美要求。
5.“群體免疫”能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
目前,新冠病毒仍在世界各國蔓延,有些國家的應對措施千奇百怪。3月13日,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瓦蘭斯在采訪中表示:目前采取的防疫措施中,包括需要約60%英國人感染輕癥新冠肺炎,來獲得群體免疫,從而達到保護全體英國人的目的。此言一出,網上立即掀起了軒然大波。
“群體免疫”一詞,多用于描述疫苗的作用——當多數人已接種疫苗,其他人的感染概率也會降低。之所以發明疫苗,就是為了讓人們在安全的前提下獲得對病毒的免疫力。而直接讓人們在毫無防護之下感染一種新型病毒,以期獲得免疫力,無疑相當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