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運英 曾偉 楊麗
關鍵詞 曼陀羅繪畫團輔 在押罪犯 抑郁情緒 焦慮情緒
作者簡介:馮運英、曾偉、楊麗,湖南省永州監獄罪犯心理健康指導中心。
中圖分類號:D92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339
情緒影響認知與行為。正面的情緒對認知和行為有積極的激勵作用,消極情緒則容易引發負面認知和破壞行為。對于在押罪犯而言,被判刑入獄本身已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挫折,再加上監獄生活環境相對封閉、社會支持力量有限,通常,入獄后他們情緒容易產生波動,尤其容易陷入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感受之中,以至于出現違規違紀、人際沖突等事件以及自殺傾向,甚至直接威脅監管改造安全[1]。怎樣幫助罪犯改善情緒,重構積極情感,一直是提高監獄教育改造質量的主要著力點。
曼陀羅繪畫治療是一種通過象征的方式展現繪畫者內在無意識沖突的藝術表達和治療方法。它借助曼陀羅特有的整合功能來修復個體內心的分裂,整合意識與無意識的沖突,以使個體內心獲得和諧與穩定。國內外已有研究揭示,曼陀羅繪畫治療有助于調節情緒。如Curry等人發現曼陀羅繪畫能減緩焦慮情緒。[2]Pisarik 等人研究發現被試在繪畫曼陀羅后,自我覺察及主觀幸福感具有顯著提高。[3]陳燦銳等人對大學生的研究發現,曼陀羅繪畫具有改善情緒的功能。[4]蔡月軍等人對新入監罪犯開展曼陀羅繪畫后發現,曼陀羅繪畫可以有效提高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5]然曼陀羅繪畫團體輔導能否改善在押罪犯情緒狀態,其作用機制怎樣?這些問題依然有待實證研究。
(一)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湖南某監獄在心理健康普查(scl-90)中抑郁、焦慮癥狀中等以上程度的男性罪犯16名,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8人,實驗組8人。實驗組年齡從29-41歲,平均年齡34.5歲,初中文化4人,小學文化2人,高中、大學文化各1人,刑期10年以下5人,10至20年1人,無期、死緩共2人。對照組年齡從30-54歲,平均年齡38.6歲,初中文化5人,小學文化1人,高中、大學文化各1人,刑期10年以下1人,10至20年3人,無期4人。對兩組罪犯實驗前抑郁量表和焦慮量表評分進行差異檢驗,未出現顯著差異(P>0.05),可以認定初始分組是隨機分組。實驗期間,兩組被試正常參加教育與勞動,對照組不進行心理干預。
(二)研究工具
1.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
SDS和SAS由William W.K.Zung先后于1965年和1971年編制,每個量表有20個條目,每個條目均按1-4級評分,得分越高,抑郁和焦慮程度越重。SDS內部一致性較好,奇偶數條目劈半相關性為0.92,與Beck抑郁問卷、Hamilton抑郁量表的評分之間具有中高度相關性。SAS的效度相當高,與Hamilton焦慮量表的評分相關為0.365,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為0.341。[6]
2. 繪畫工具
陳燦銳彩繪曼陀羅,[7]印有曼陀羅大圓的A4白紙,24色彩色鉛筆,真彩中性筆。
(三)研究方法
1.研究方案
(1)總體目標:幫助罪犯排解不良情緒,提升內在安全感,重塑生活的信心。(2)次數及時間:團體輔導持續1個半月,期間每周一次活動,每次2小時,共六次。團體輔導活動結束后進行焦慮、抑郁重測。(3)團體輔導活動內容。
第一次:先建立團體,明確團體契約和規范,探討團體目標。然后,介紹曼陀羅繪畫相關知識、了解成員的活動意愿、簽訂團體契約、繪畫陳燦銳保護篇曼陀羅。
第二次:首先分享最近一周的思想、生活情況或上次活動的感想,快速了解組員思想動態。然后繪畫曼陀羅《母親的味道》,逐個分享曼陀羅繪畫作品。
第三次:首先分享最近一周的思想、生活情況以及上次活動的感想,然后繪畫曼陀羅《我的保護神》,逐個分享曼陀羅繪畫作品。
第四次:先分享最近一周的思想、生活情況或上次活動的感想,然后繪畫曼陀羅《服刑中的貴人》,逐個分享曼陀羅繪畫作品。
第五次:先簡單分享最近一周的思想、生活情況或上次活動的感想,然后繪畫自發曼陀羅,逐個分享曼陀羅繪畫作品。
第六次:先簡單分享最近一周的思想、生活情況或上次活動的感想,然后繪畫曼陀羅《送給母親的禮物》,再逐個分享曼陀羅繪畫作品,最后給母親寫一封信。
2.統計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北曜疾畋硎荊捎門潿匝総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罪犯干預前后抑郁、焦慮評分比較:
團體輔導結束當天,采用抑郁量表和焦慮量表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被試分別進行測評,結果顯示(見表1、表2),實驗組罪犯抑郁、焦慮后測評分顯著低于干預前(P<0.05),而對照組罪犯抑郁、焦慮評分沒有顯著變化(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6次曼陀羅繪畫團體輔導活動的干預,實驗組罪犯的抑郁和焦慮情緒均有顯著改善,而對照組罪犯的抑郁和焦慮情緒無顯著性變化,表明在罪犯中開展曼陀羅繪畫團輔活動可以有效改善罪犯抑郁、焦慮情緒。這一結果與Curry、陳燦銳等人的研究結論相符。究其原因,可以從曼陀羅繪畫團體輔導活動對提升安全感,排解不良情緒兩方面作用來解釋。第一,曼陀羅繪畫團輔活動有助于提升個體安全感。曼陀羅繪畫是在一個大圓中作畫,曼陀羅大圓如同大門,具有保護作用,個體在里面繪畫可以獲得安全感。人處于抑郁、焦慮狀態時,內心是雜亂無章的,是缺乏安全感的。曼陀羅繪畫給個體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結界,使個體在繪畫中能感受到有邊界、被保護。而輕松、和諧的團體氛圍也能使個體感到被接納、被允許、被關注,從而使個體的安全感得到提升。第二,曼陀羅繪畫團輔活動可以排解不良情緒。在輕松、安全的團體氛圍中繪畫、分享,個體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特別是一些負性情緒,如抑郁、焦慮、憤怒和羞愧等,這種表達不僅能夠給予不良情緒一個合適的宣泄通道,而且能夠讓這些情緒被個體意識到,從而使不良情緒獲得處理和轉換的機會。在曼陀羅繪畫團輔活動的結束會談中,罪犯普遍反映,大家在一起繪畫、分享,很快樂、很享受,繪畫后心情平復很多,對自身的問題認識得更加清晰、更加深刻。本研究啟示,曼陀羅繪畫團體輔導活動可以通過改善罪犯的情緒狀態而提升監獄教育改造質量,有推廣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胡俊文.試論情緒、情感對罪犯行為的影響[J].求索,2011(8):154-155.
[2]Curry N A,Kasser T. Can coloring mandalas reduce anxiety[J].Art Therap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2005(22):81-85.
[3]Pisarik,Christopher T, Larson Karen R. Facilitating college studentsauthentic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rough the use of mandalas: an empirical study[J].The Journal of Humanistic Counseling,2011,50(1):84-98.
[4]陳燦銳,周黨偉,高艷紅.曼陀羅繪畫改善情緒的效果及機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1):162-164.
[5]蔡月軍,陳斌貴.曼陀羅繪畫療法在新犯團輔中的應用及效果[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8(3):34-39.
[6]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94-196,235-238.
[7]陳燦銳,高艷紅.心靈之路:曼陀羅成長自愈繪本[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