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詩
足舟骨位于足內側縱弓的最高點,在足的生物力學結構中起“基石”作用,對于整個足的結構穩定、力學傳遞和運動步態的調節至關重要。日常生活中,足過度旋前和旋后,或強力背伸和跖屈,可能導致舟骨骨折。足舟骨一旦發生骨折,將影響人步態的穩定。但在實際治療中發現,其復雜程度遠比影像學上顯示的嚴重,因此,足舟骨骨折的治療是極具挑戰性的。
足舟骨骨折常見4種類型,包括撕脫骨折、結節骨折、體部骨折和應力性骨折(因為不屬于急性骨折,將不在此文中闡述),具體治療還要視類型和移位程度等而定。
這是最常見的類型,但是很少受到重視,因為臨床表現更像韌帶損傷,通常被視為扭傷而對癥處理。
撕脫骨折會對關節面產生影響,不過通常情況下撕脫下來的大部分都是小薄皮,或者是非常小的骨塊。因此,治療撕脫骨折通常不會采用手術方式,只需使用短腿石膏對損傷部位進行固定,之后修養4~6周即可痊愈。
如果撕脫骨折造成了比較大的骨塊,或者關節內撕脫已經出現很明顯的移位,那么應該及時進行手術治療,避免中跗關節出現半脫位的現象。另外還要使用相關醫療設備將骨塊釘回原來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有兩種方法:一是在足舟骨上鉆孔,之后使用不可吸收的縫合線將撕脫的骨塊和足舟骨縫合在一起;二是使用軟組織墊片和加壓螺釘對撕脫的骨塊進行固定。由于足舟骨在表皮以下,因此在對其進行復位并打入螺釘進行固定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經皮的方法,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對足舟骨血運的影響。另外,撕脫骨折往往還伴隨外踝扭傷,在治療的過程中應該加以注意。
嚴重的暴力會導致體部骨折,是最嚴重的損傷。
如果體部骨折沒有出現移位現象,并且病情比較簡單,可以不進行手術,只采取保守治療。保守治療通常采用短腿石膏固定的方法,一般6周左右即可治愈,但是在石膏固定期間應該定期到醫院通過儀器對骨折部位進行觀察,確保沒有出現移位現象。
如果體部骨折后出現移位現象,通常情況下都要進行手術治療。其中關節內骨折包括舟骨體部中段的所有骨折現象,又因為其是組成距舟關節的主要部分,因此骨折后凡是出現超過1~2毫米的移位,都要切開進行復位治療,完成復位之后要進行良好的固定。
另外,傷者足部的骰骨、跖骨等部位往往會與舟骨體部骨折同時發生,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也要對這些部位加以注意,如果確定發生骨折要一并進行處理。
在足部急性外翻損傷時,由脛后肌收縮造成,由于脛后肌的止點廣泛,骨折很少發生移位,或者移位現象比較小,因此大多數結節骨折都可以采取保守治療的方法。保守治療也是采用短腿石膏固定,通常情況下4周之后就可以去除石膏,然后開始逐漸負重。
如果舟骨結節骨折出現比較明顯的移位或者副舟骨出現創傷性脫位,則應該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從治療效果上來說,撕脫結節只要出現任何比較明顯的移位,包括關節外的移位,都應該通過手術對其進行復位,完成復位之后要使用墊片以及微型拉力螺釘等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如果沒有及時復位只采取保守治療,那么出現不愈合等現象的概率非常大。如果在進行內固定時因骨塊太小打不上,那么可以將骨折塊切除,之后在完整的舟骨體部上重新固定脛后肌腱。
另外,如果傷者的骨折塊上附著有整個脛后肌腱或者副舟骨上附著有整個脛后肌腱,那么不僅要對骨折塊進行處理,同時還要對傷者進行脛后肌腱徙前術,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傷者不會出現足縱弓塌陷,從而避免出現行走步態異常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