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燕
在現代臨床醫學中,呼吸機作為一項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氣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種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術期間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療和急救復蘇中,在現代醫學領域內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一種能夠起到預防和治療呼吸衰竭,減少并發癥,挽救及延長患者生命的至關重要的醫療設備。
現如今,呼吸機在臨床救治中已成為不可缺少的器械,它在急救、麻醉、ICU和呼吸治療領域中越來越被廣泛應用。其基本原理是:自主通氣時吸氣動作產生胸腔負壓,肺被動擴張出現肺泡和氣道負壓,從而構成氣道口與肺泡之間的壓力差而完成吸氣;吸氣后胸廓及肺彈性回縮,產生相反的壓力差完成呼氣。因此,正常呼吸是由于機體通過呼吸動作產生肺泡與氣道口“主動性負壓力差”而完成吸氣,吸氣后的胸廓及肺彈性回縮產生肺泡與氣道口被動性正壓力差而呼氣,以滿足生理通氣的需要。而呼吸機通氣是由體外機械驅動使氣道口和肺泡產生正壓力差,而呼氣是在撤去體外機械驅動壓后胸廓及肺彈性回縮產生肺泡與氣道口被動性正壓力差而呼氣,即呼吸周期均存在“被動性正壓力差”而完成呼吸。
嚴格意義上說,呼吸機使用只是氧療中的一種,主要針對需要建立氣道通道給氧的患者,如:呼吸衰竭、嚴重的心衰、胸腹腔大手術、顱腦損傷嚴重等患者。通過機械通氣可以達到以下目的:1.改善或解除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癥和二氧化碳潴留;2.保證麻醉、鎮靜和肌松等藥物使用時呼吸的安全性;3.減輕呼吸肌疲勞,降低機體氧耗,緩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呼吸窘迫;4.多發肋骨骨折時,可通過呼吸機形成的胸腔內壓幫助肋骨的固定和愈合;5.幫助心衰患者減少回心血量、改善心衰等。
雖然呼吸機在很多患者的救治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還是會經常聽到“呼吸機是殺人機,用上了就取不下來,只有等死還費錢”這樣的言論。事實上,在呼吸機的應用發展過程中,確實存在剛開始使用時設置調節不合理的現象,不僅對病情的幫助不大,且隨著上呼吸機的時間延長,后期并發癥也會越來越多,比如:深靜脈血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住院時間延長等,但這畢竟是較少的部分。近年來,隨著呼吸機的設置參數越來越精確,功能越來越全,使用呼吸機的經驗越來越多,其所帶來的副作用也越來越少,在危重癥搶救方面的優勢越來越突出。
目前,新一代呼吸機的性能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如在呼氣、吸氣轉換上,高檔機均有兩種以上的切換方式;在通氣上力求使患者更舒適,減少患者的呼吸功,觸發的敏感度越來越高;最關鍵的是計算機在呼吸機上應用,微機替代電子控制不但減低了成本,而且誤差小,操作更直觀、方便,計算機具有自檢系統,可以自我檢查故障,縮短保養和維修的時間。所以,請不要再忌怕呼吸機的使用,當醫師建議使用呼吸機時,需配合醫師盡早使用,這樣可阻斷或避免疾病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