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果平
接吻是飲食男女與生俱來的生理現象,它不僅是表達愛慕的一種方式,而且能給人帶來浪漫的情感體驗。但凡事都得有個“度”,接吻也得守“規則”,如果在大庭廣眾之下親密無間、旁若無人地過分熱吻,不僅有失觀瞻,而且很可能造成后患;若在患病的情況下甜蜜熱吻,還可能成為疾病的傳播媒介,特別是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更不能一時心血來潮而忘乎所以。此外,即使男女雙方身體健康,親吻也不能時間過長、過于激情,否則,很可能造成其他不良的后果。
近年來,每當情人節過后,出現發燒、身體倦怠等癥狀而求醫的人呈逐年增長的趨勢。戀人們因熱吻而遭受病毒感染引發的這種疾病,被俗稱為“接吻病”。其在醫學上全稱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傳染病,癥狀與普通感冒十分相似,主要有咽喉疼痛、發燒、頸淋巴腺腫大、身體怠倦等,即使該病的不適癥狀能在一段時間后自行痊愈,但因為不適程度較為嚴重,許多患者還需要請假求診,從而耽誤了工作和學習。
“接吻病”主要是因親密接觸如接吻、分享食物或咳嗽而傳染。接吻時無法避免跟對方的唾液接觸,很自然會“交換”雙方口腔內的細菌、病毒。如果接吻太激烈,咬傷嘴唇或牙肉,其中一方身體抵抗力較差,或者口腔發炎、有潰瘍或黏膜損傷,可增加患病的機會。年輕人接吻頻繁、動作較強烈、唾液相互交流量多,是“接吻病”的高發人群。另外,5歲以下的寶寶,由于年齡尚幼,免疫系統不完善,抵抗病毒能力差,加上寶寶的語言、動作都很可愛,父母常常忍不住親他們,有些老人還會將食物嚼碎后喂給寶寶,這些行為都有可能讓寶寶患上“接吻病”。因此,家長在與寶寶親密接觸時,一定要注意口腔衛生。
在平常情侶親吻本無可非議,但須注意的是,若兩人親吻太熱烈、時間過久、太用力,則會帶來副作用。臨床診療發現,以往外傷性耳膜破裂大多是因打耳光所造成,但近年來因為親吻太熱烈、時間過長,導致耳膜兩側氣壓不平衡,造成耳膜破裂的就診數明顯增加。那么,親吻為何會造成耳膜破裂呢?
事實上,人體嘴、鼻、中耳間,有一條耳咽管相通,情侶親吻太過火時,會造成中耳腔壓力變化,因為壓力突然變大或變小,會造成外耳道與中耳道的壓力不平衡,最后吸破耳膜。所以,情侶之間在親吻時要克制一下情緒,適可而止。
據報道,一名美國女子在和男友親吻時,發生了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差點喪命。發生這一意外的原因,竟是她的男友剛剛吃了蝦。
生活中,有些人吃了魚、蝦、蛋、奶等食物后,會立刻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一系列消化道癥狀,皮膚還會出現奇癢難忍的蕁麻疹,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喉頭水腫。這是食物所致的過敏反應,也叫變態反應。
原本無毒無害的食物,為何會在極少數人體內引起組織損傷和生理功能紊亂呢?原來,在這些食物中有一些蛋白質,如魚蝦的肌漿蛋白、牛奶中的β-乳球蛋白、雞蛋中的卵白蛋白和黏蛋白等有很強的抗原性。有些人缺乏某些酶,當他們初次攝入上述食品時,這些食物未能完全消化分解而進入血液,經過一段潛伏期后,體內就會產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當患者再次接觸同樣的物質時,這些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就會引起過敏反應,表現為蕁麻疹、哮喘,甚至過敏性休克等癥狀。
上述女子雖未進食蝦類食品,但她的男友剛吃過蝦,在他的口腔和唾液中自然殘存有一定量的過敏原——蝦蛋白質,此時女友與他深吻,便易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為此,提醒對某些食物過敏的人,接吻時要倍加小心,因為親吻或接觸剛剛吃過這些食品的人,足以引起嚴重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