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溫泉學校,山東 威海 264206)
音樂課,沒有氛圍,沒有狀態,學生難以享受美妙的藝術瞬間。許多音樂教師都有這樣的感受:學生上課不排隊,隊伍不整齊、拖拉,上課鈴響過進不了教室;進教室后又難以安靜,換位、亂講,亂動樂器……音樂課,學生進入藝術境界的呼吸亂了,怎么能夠享受藝術之美?
把良好的狀態比喻成進入藝術世界的呼吸一點也不為過。如何讓每堂音樂課都成為學生快樂的旅行?這就要求音樂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啟迪、激勵、喚醒、感染和凈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學會調整自己,在懂得尊重藝術的基礎上,走進音樂課。
課前排隊是安靜的開始,學生在本班教室外排好隊伍,由軍體隊首帶隊、文藝委員中間帶隊、班長隊尾壓軸的方式,以快、靜、齊的標準,在候課鈴響之前帶到音樂教室。
起先,教師親自組織、指導學生排隊帶隊,一段時間后可在教室外,監督他學生的規范度。教師對排隊的重視程度必然會影響學生對老師乃至整節音樂課的態度,學生會以嚴謹的態度進入課堂。
課本共用,知識自理。每個學生要為整個初中學習準備一個音樂專用記錄本,記錄課堂知識點,并要求小組長在課前進行檢查,對準備不及時和記錄不完整的學生進行督促,教師評價,確保課上的運用。
我們的音樂課堂采用10+35模式,前10分鐘是音樂基本技能的訓練。包括5分鐘的樂器演奏和5分鐘的歌唱技能訓練。所以學生的樂器成為上課的必備學具,我采用小組長責任制的管理模式,負責組內每個成員的配帶齊全。嚴格規范是上好音樂課的必要前提。
保持標準的坐姿、演唱的狀態、演奏樂器的姿勢(如樂器怎么拿?怎么演奏?怎么放?)等是上好音樂課的前提。我要求學生做到腰板挺直,雙肩自然展開,只坐到凳子面一半,雙腳平放,課本端平,視線隨著老師走,當老師講解時學生要直視前方,當老師彈琴時,學生身體立馬轉向鋼琴方向,確保與老師的直面相對,便于觀察學生的學習、演唱狀態,進行眼神的交流和溝通。
運用音樂術語可提升其音樂素質。授課中讓學生對專業術語有一定的認知,在交流時引導學生規范表達。如:分析歌曲時,引導學生從速度、強弱、調式、和聲、旋律等方面入手,速度用中速、快速、慢速等術語表述,力度用強、弱、中強等術語表述,等等。
運用有特點的音樂、節奏幫助學生熟悉課堂常規。如:為各個環節的開始和結束自創節奏或旋律條,用鋼琴演奏代替簡單而生硬的口語命令。
1.課堂問好,采用拍擊節奏式
老師:同學,你好!
學生用相同節奏回應:老師,您好!
2.在樂器演奏前的準備階段彈奏
樂器演奏結束歸放樂器時彈奏:
3.下課離開教室時會采用
習慣培養靠音樂來提醒,我的課堂緊湊、高效,師生互動,親切自然,孩子們學得高興,老師也教得輕松。
歌曲演唱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內容,如果不能采用科學的方法演唱,不但使歌聲缺少美感,更可能損傷學生嬌嫩的聲帶。因此,我們可采用小專題方式解決氣息、口腔狀態和發聲訓練,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教師的示范會讓學生感受正確的演唱方法和處理方式。如:在學唱歌曲《青春舞曲》時,我會帶領學生一起分析歌曲熱情、歡快的情感,找出跳躍的聲音特點,要求學生用輕聲高位的方法來演唱歌曲;在學唱《西風的話》時,我就會引導學生采用連貫的聲音、平穩的氣息,唱出西風的想念、關愛情感,以此來規范學生的歌唱習慣,提升歌唱能力。
在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大膽的表現音樂,必須有評價機制作引領。日常評價體系從樂器演奏、歌曲演唱、課堂表現等方面記錄,占期末評價的30%,激勵作用巨大。針對性格內向或是五音不全的同學,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互助合唱,逐步幫他們找到自信和勇氣。然后,逐步引領其獨唱,建立信心。
課堂中,時刻關注孩子們的語言和行動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和賞識,可更好地改進學生課堂表現。結合初一、初二學生特點,我發明了“好事罐”的評價方法——一個月每班選出一個“好事罐”的罐主,負責記錄老師“當場抓住”表現好的同學。讓被“抓住”的孩子把自己的名字和所做的事寫在紙片上,然后把紙片放入一個“好事罐”里,到月末,進“好事罐”的孩子可以自己點播喜歡聽的歌曲和樂曲。 老師以好事罐”里的紙條多少來獎勵全班同學。“好事罐”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巧妙地迎合了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又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將音樂課評價方式如此變變臉,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調好優秀的習慣如同調好呼吸的氣息,好心情就會有好音樂課,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