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科技學院,遼寧 大連 116052)
我國人口老齡化情況嚴峻,高齡化以及空巢化進一步加速。人口老齡化關系到政治、經濟、生活以及文化等多個領域,不僅是我國重大的民生問題還關系到我國的長治久安[1]。大連市1983年開始步入人口老齡化,老齡化的數量和速度逐年上升,老齡化問題已不容忽視。
本文試圖以福利多元主義理論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導向,結合當前大連市社區養老現狀,立足大連市社區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情況和心理健康水平,構建和完善社區養老體系,期望為解決老齡化問題提供新的思路。
1.財政支持不斷增加。近年來我市不斷提高老年人生活補貼標準,尤其是針對“三無”老人、低保老人、遺屬孤寡老人,根據不同情況每月發放200-600的居家養老補貼;對于新增養老床位補貼標準最高增至1萬元;對于高齡老人發放老齡補助。在增加補貼的同時,我市增加養老設施方面的建設,大力新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老年幸福院、高標準的老年服務中心以及居家養老綜合示范中心,為老年人居家養老提供場所和基本設施保障[2]。
2.社區養老政策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大連市政府十分重視養老事業的發展,先后制定了系列發展規劃綱要和實施意見,對全市養老服務指明方向,提出對策。
對于社區養老方面,我市出臺了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方案,明確建設標準,完善了社區養老服務體制機制系列政策支持。
1.老年人對于社區養老的認可度不高,觀念有待提高
受傳統養兒防老的思想影響,很多老年人希望由兒女來承擔養老責任,不愿意通過社區或者機構等其他途徑來養老。而且,受經濟條件的影響,很多老年人不愿意花錢購買養老服務。通過社區訪談發現,很多老年人對于社區養老并不很了解,即使政府出臺政策,社區進行宣傳,老年人對其認識仍然不是很明確。
2.社區養老服務人員專業化水平有限
在社區養老服務人員中,服務者的能力以及專業化水平參差不齊,而且很多是由下崗失業人員、臨時工等組成,其特點是文化程度低、專業化水平差,即使經過培訓后上崗,仍然也是滿足老年人基本生存需要而已,無法提供精神層面、心理層面以及醫護、法律等專業方面的服務,嚴重影響社區養老服務質量。
3.養老資源整合不充分,多元化養老有待進一步完善
社區養老需要多元協作,政府作為責任主體進行統籌與調節,激發社區、組織以及家庭等多方力量,揚長避短,發揮各自優勢,進而提供豐富多元的養老服務,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現如今大連市社區養老仍以政府為主要力量,社會資源力量難以形成合力,這便制約了社區養老事業的發展。
4.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需求情況易受忽視
通過對社區老年人的需求情況和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表明,當今社會老年人越來越重視精神需求的滿足,主要集中于文體娛樂、交往需求和自我實現這三個方面。而且,經調查可知部分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是老年人自身或者其子女并不知曉,所以很多問題就被忽視了。
針對大連市社區養老事業的現況和存在的問題,結合需求調查以及老年人心理健康調查結果,以福利多元主義理論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導向,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政府為主導、社區為依托、機構有效協同的養老體系詳見下圖1。
本研究針對大連市社區養老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闡述,以福利多元主義理論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導向,建立多元、多需求的社區養老體系有助于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滿意度,促進社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