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辰雨
社會轉型中的變遷直接且深遠地影響著個體生活的歷程(楊云彥等,2008),而社會變遷中醫療體系改革直接關系個體民生問題。2008年2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印發內蒙古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剝離辦社會職能改革總體方案的通知》。2008年內蒙古森工林區基本完成醫院職能的移交工作,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中指出對于經濟社會管理相對獨立的國有林區而言,剝離森工企業的社會管理和辦社會職能,將學校、醫院以及社會服務性機構移交給所在地政府,包括人員和經費一起移交。內蒙古森工林區醫療職能已經完成剝離,而當前龍江森工林區醫療職能移交地方政府工作還未開始進行。國有林區醫院職能權屬的剝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林區職工的生活。當前國內學者對于社會職能移交背景下國有林區林業局醫療職能剝離研究內容相對較少。學者對農民醫療服務滿意度的關注較多,具有代表性的如王延中等(2010)和唐娟莉(2016)對農民的醫療服務滿意度進行研究分析。楊建科等(2017)比較了不同醫療圈的醫療服務滿意度?,F有的關于醫療滿意度方面研究為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但對國有林區職工醫療滿意度的研究還很少,特別是社會職能移交中醫院職能權屬移交地方政府后職工滿意度情況的研究還沒有。國有林區醫療職能剝離是否按國家政策制定初衷開展,職能移交后職工享受到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是否有下降,醫療滿意度是否降低,林區職工作為政策直接受益人,對政策客觀評價如何,是否滿意?;诖耍疚膹奈⒂^視角剖析國有林區職工對社會職能移交的醫療滿意度,建立多元有序logit回歸模型,將已完成醫院職能移交的內蒙古森工林區職工滿意度和未完成醫院職能移交的龍江森工林區職工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分析影響國有林區職工醫療滿意度的因素,提出優化政策具體意見,為國有林區更好進行醫院權屬職能移交,保障政策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提供科學參考。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2018年國家林業局和東北林業大學聯合開展的“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監測”調查項目。該項目于2018年7~8月對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2017年全年民生狀況進行實地調查與電話調查。本文選取2017年龍江森工林區和內蒙古森工林區民生監測數據,按照調查方案,先通過典型抽樣在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選擇森工林業局,分別隸屬于龍江森工林區、內蒙古森工林區,然后,采用典型抽樣的方法在每個林業局分別選擇3~4個林場,最后,每個林場,通過隨機抽樣抽取25戶職工家庭作為樣本戶,剔除在某些變量上存在缺失值的部分樣本,共獲得有效樣本1389個。其中龍江森工林區獲取樣本數914個,占總體樣本數的65.80%,內蒙古森工林區獲取樣本數475個,占總體樣本數的34.19%。
樣本戶基本特征整體來看,重點國有林區家庭人均規模以3人為主,戶主年齡大部分集中在40~59歲之間,戶主文化程度主要以初中為主,家庭總收入平均值約在62678元左右,家庭總支出約在61910元左右。內蒙古森工林區職工家庭總收入平均值在61922元左右,家庭總支出平均值在66558元左右,家庭總支出大于總收入。龍江森工林區職工家庭總收入平均值在62310元左右,家庭總支出平均值在60169元左右,家庭總支出小于總收入。龍江森工林區職工家庭總收入高于內蒙古森工林區,家庭總支出低于內蒙古森工林區家庭總支出。
整體來看,調查樣本戶對林業局醫院醫療條件滿意度較高,一般滿意及以上的約占64.79%,即超過半數以上的樣本戶表示對當前國有林業局醫院醫療條件基本滿意。未移交的龍江森工林區被調查樣本戶中約有74.83%的調查對象表示對當地醫療條件基本感到滿意,約有5.58%的調查對象表示非常滿意。同時,已完成移交的內蒙古森工林區職工被調查對象中僅有45.47%的調查對象對當地醫療條件表示基本滿意,遠低于未完成移交的龍江森工林區且低于整體水平。在內蒙古森工林區中表示非常滿意的僅為0.84%,已完成移交的內蒙古森工林區職工滿意度情況普遍不高。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分析當前重點國有林區林業局職工對政企分離下林業局醫院醫療服務水平不滿意的原因主要基于交通便利條件、基本醫療條件、醫院服務水平、醫保指定醫院、醫療費用高低等方面內容。
從不滿意原因所占比例來看,醫生專業水平差是職工對當地醫療服務感到不滿意的首要原因,約有28%的職工因為醫生專業水平差而對于內蒙古森工林區醫院感到不滿意,同時在龍江森工林區約有13.35%職工因此原因感到不滿意。醫療條件方面約有28.42%的職工因當地醫療條件差而對于內蒙古森工林區醫院感到不滿意,在龍江森工林區約有9.30%職工感到不滿意。醫療服務水平方面約有12.63%的職工因當地醫療服務水平低而對于內蒙古森工林區醫院感到不滿意,龍江森工林區約有3.28%感到不滿意。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主觀的自評指標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能夠很好地反映出被訪者的真實偏好,且不同被訪者的回答具有可比性(Bartram,2010)。因此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及相關理論依據,以林區職工對林業局醫院醫療衛生服務的主觀評價結果即醫療滿意度(Y)作為被解釋變量,以職能權屬是否移交地方政府作為模型分析的核心解釋變量(X1),其他控制變量分別是家庭規模、健康自評狀況、受教育程度、最近醫療機構的距離、看病選擇林業局醫院、看病選擇私人診所等因素。
構建多元有序Logit回歸模型對影響國有林區職工醫療滿意度的因素進行分析,實證分析模型如下:

(1)式中,Yit表示第i個被訪職工對于林業醫院醫療衛生服務的滿意度。Xi是第i個被訪職工的特征變量,健康狀況變量即個人自評健康、醫療機構距離變量,看病選擇林業局醫院變量,看病選擇私人診所變量等作為解釋變量,在一般研究中將家庭規模特征變量、個人受教育水平變量等作為控制變量進行處理,本文也按此進行界定。εi表示誤差項,包括所有未被包括到模型中但會影響國有林區職工醫療滿意度的因素。
模型回歸結果及各顯著解釋變量的邊際效應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說明及統計描述
利用Stata14.0統計軟件對2017年已完成移交的內蒙古森工林業局職工滿意度數據進行多元logit模型回歸結果以及各顯著解釋變量的邊際效應如表2所示。林業局醫院移交情況、戶主健康狀況、離家最近醫療機構的距離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是影響職工醫療滿意度的主要原因。林業局醫院職能移交地方政府變量對林區職工醫療滿意度有顯著影響,但系數為負,說明醫療服務職能權屬移交地方政府后,地方政府雖然接收醫院社會職能,但不具備管理經營能力,反而容易導致職工醫療滿意度下降。在身體健康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方面學術界認為身體越健康對生活的滿意度越高(John Knight,2006),研究顯示林業局職工健康狀況越好,對于當地醫療條件滿意度越高,職工健康情況越好,看病次數越少,對于醫療服務、醫療水平要求程度越低,對于醫療改革敏感度越低,因此對于林業局醫院移交地方政府后的醫療水平持滿意情況較高。反之,若職工健康狀況一般,長年吃藥或長年患病,則對于當地醫療水平敏感度越高,對于醫療提升訴求度越高,因此對于醫療水平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Kroneman等(2006)基于歐洲國家的研究發現,醫療資源的可及性是影響滿意度最重要的因素。該結論同樣適用于國有林區,距離醫療機構的距離越遠,職工滿意度越低。醫療機構的距離對職工滿意度指標起反向作用,醫療機構距離職工家庭越遠,職工看病遠,生病就診困難,遇到突發疾病無法得到有效及時救治,危害正常生命安全,因此家庭住址距醫療機構越遠的職工,對于當地醫療滿意度越低,家庭住址距醫療機構越近的職工,對當地醫療滿意度越高。
研究結果顯示戶主的文化程度、年齡、家庭規模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戶主文化程度、年齡、家庭規模對醫療滿意度無顯著影響??赡茉蛟谟诩彝ヒ幠T酱螅彝ト藬翟蕉啵趦H靠現有工資維持正常家庭生活條件下,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低,家庭規模越大。家庭成員健康狀況波動性越大,看病開藥次數越多,對于當地醫療條件要求越高,對于當地醫療條件的滿意度要求越高。有關學者認為生活滿意度的拐點是40歲,40歲時生活滿意度最低(Oswald,2002);西蒙·阿普爾頓(Simon Appleton,2008)等認為年齡Northwest population與生活滿意度呈U型關系;許布納(Huebner,2010)則認為年齡對生活滿意度影響并不顯著,上述結論對國有林區職工對醫療滿意度情況仍然適用。由于國有林區職工年齡多集中于40~50歲,年齡對其醫療滿意度并不顯著。戶主學歷對醫療滿意度影響并不顯著,約翰·奈特(John Knight,2006)等認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本身并不能影響居民生活滿意度,而是通過受教育而獲得的其他物質和精神收入間接地影響居民生活滿意度,由于國有林區職工學歷普遍集中于初中、高中,因受教育而獲得的其他物質和精神收入并不能顯著影響職工醫療滿意度,職工對于醫療滿意度的影響反應態度不明顯,因而學歷較低對于醫療滿意度影響并不顯著。

表2 模型估計結果
本文依據已完成移交的內蒙古森工林區與未完成移交的龍江森工林區1389個受訪戶的問卷調查數據,通過描述性分析對職工滿意度進行分析,對不滿意原因進行探析,建立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受訪職工對林業局醫院滿意情況。結果顯示:第一,對于林業局醫院的醫療服務情況,已完成移交的內蒙古森工林區職工基本滿意度遠低于未完成移交的龍江森工林區。第二,職工不滿意原因比較分析中,職工認為已完成移交內蒙古森工林區醫院存在醫生專業水平差,醫療條件差,醫療服務水平差等情況,嚴重影響職工醫療滿意度。第三,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中發現,職工的健康狀況,家庭規模極大影響職工對于醫療滿意度的評價。
第一,繼續推進國有林區社會職能的移交,妥善解決移交過程中產生的人員問題。盡管在國有林區社會職能剝離過程中存在一定問題,但在改革大方向下,可以有效減輕林業局政府社會職能壓力,從而提高林業局政府森林撫育管護工作效率。在社會職能剝離過程中,應注意提高當地醫療水平,滿足職工基本醫療訴求。在林業局醫院移交過程中,注意林業局醫院職工現有人才的保留與專業人才的引進,提高醫生專業水平。通過提高醫務人員福利待遇,可以仿照國家西部志愿者計劃,引進高水平大學生人才,以更好提高醫院醫療服務水平。
第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高林區醫院服務水平,滿足職工看病需求。實現醫院長遠發展和國有林區社會職能移交相協調的工作目標。林業局醫院移交地方政府后,當地政府應加大對林區醫療體系的監管力度,對林業局醫院的醫療設備、人員配置、專項醫療資金撥付等方面在相關人員監管下按規章制度執行。嚴格按照國家醫療衛生相關規定,加大督查力度,定期對各衛生院、衛生室、個體診所開展檢查,對藥品采購、價格、質量等方面加強監督管理,減少職工不必要的醫療開支,提高職工醫療滿意度。
第三,提高國有林區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的便利性,根據上文分析結果,加強林區醫療衛生服務的便利性有利于提高林業局職工醫療服務滿意度。針對當前林區醫療條件,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的實際情況,應積極調整林區基本醫療衛生機構布局,根據林區居民實際需求及地理環境特點,實現醫療衛生資源有效配置。林業局醫院移交過程中應注意資源優化整理,整合醫療資源,將分散的服務效果一般的林業局醫院整合為新型、制度化、現代化配套設施完備的林業局中心醫院,輻射周邊縣市林業局。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山上林場建立社區衛生室、衛生診所等基礎醫療設施,為位于林區深處的林業局職工、當地居民可提供及時有效醫療衛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