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

【中圖分類號】
R197.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11-01
對于育齡女性來說,若夫妻性生活具有一定規律,但月經期延遲1~2周仍未到來,同時未采取避孕措施,需重視是否具有懷孕的可能性。一般情況下可以去藥店購買早孕試紙初步判斷,但建議還是到醫院接受儀器的精準檢查。
適當接受超聲檢查,準媽咪與醫生可更為精準的了解胎兒發育情況,及早挖掘胎兒重大畸形及其他異常問題。孕期適當開展超聲檢查對孕婦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超聲檢查也是現階段產前排查胎兒嚴重畸形等異常問題的主要手段。如何科學、合理的安排超聲檢查活動呢?
停經6-8周,醫生通常會預約第一次超聲波檢查,明確是否宮內妊娠,胎兒是否存活,確定孕齡。若此時查出具有宮內妊娠囊,而不見明顯的胎芽或胎心搏動,則還需在7~10天再次復查確認。同時觀察子宮形態及肌層回聲、子宮與妊娠囊的關系,雙側附件有無包塊。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有剖宮產史的患者尤其要注意孕囊與切口的關系。
妊娠11-13+6周通常會做第二次超聲檢查,這次檢查需明確是單胎或是多胎,有無胎心搏動;同時測量胎兒的頸項透明層厚度(NT),這是排查是否具有唐氏綜合征等染色體異常的敏感典型指標。另外還要了解胎盤及羊水量情況,注意觀察宮頸內口,如孕婦提供子宮肌瘤病史需評估肌瘤位置及大小。
妊娠22-24周這個階段的超聲檢查是排查胎兒畸形的最佳時機,我們將在這個時期進行系統性超聲檢查,即孕媽媽所謂的大排畸。此時胎兒解剖結構已基本可清晰可見,超聲可大部分顯示,大部分嚴重胎兒畸形在此階段均可明確診斷。
接下來醫生會安排在30周~32周對寶寶進行一次超聲檢查,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一些晚發的畸形會在這個階段有所體現,寶媽們也把這次檢查稱為小排畸,所以這次檢查也不容小覷。
當然這只是孕期的幾次常規檢查,如果在懷孕期間有特殊情況,比如出血,腹痛等情況,或發現胎兒有異常,則需進行相對應的檢查。
很多孕婦擔心儀器會影響到胎兒健康,但真的是這樣嗎?超聲檢查對胎兒幾乎不會存在影響,嚴謹來說,現階段尚未出現超聲對胎兒造成確切傷害的案例。但孕婦也必須盡可能避免多次進行超聲檢查。2002年國際婦產超聲協會(ISUOG)提出建議:不可長時間進行超聲檢查,應具有明確的醫學適應證方可對應進行超聲檢查,無需過于擔憂而進行超聲檢查。孕前3個月,胚胎發育并不穩定,準媽媽盡量避免進行多次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的注意事項有哪些?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必須進食后再做B超,胎兒受到饑餓影響可能會出現自體抵觸的情況,對測量順利性與測量結果皆會產生影響;(2)應當身著寬大、易脫衣服與鞋子;(3)早期開展超聲檢查,提前應當憋尿。
超聲檢查可明確掌握胎兒的發育情況,有效預防出生缺陷的情況發生。超聲檢測活動具有一系列干擾因素,例如超聲波偽像、胎位、羊水量、孕齡、孕婦腹壁厚度或者孕婦的體重指數、超聲師技術、儀器性能等,對測量數據的準確性都可能產生一定影響,因而正常情況下超聲計算胎兒體重都可容許產生一定程度的數值誤差。存在于合理范圍內即可,同時需結合其他直接連帶性因素,例如孕婦的身高、體重等,而醫生的判斷分析始終是重點內容。而且期望所有胎兒畸形都能通過超聲檢查檢出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