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新 段小晶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013-02
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使我們的就診出現了許多不和諧的情況,由此造成一系列的予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醫務人員方面
(1)很多醫生都存在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他們在診治過程中,首要考慮到的是,將醫療風險降到最低,而不是將醫技水平發揮最好。
(2)不可否認,在目前的醫生團隊中,依然存在著一批害群之馬,為了醫藥提成或其他的背后利益,不同程度的損害患者的正當利益。比如過度檢查、輸液等。這些行為使得本身就不堪重負的患者的醫療費用進一步增加。如此昂貴的醫療費用,一旦出現任何差錯,都是患者所不能接受的。
2?患者方面
(1)患者的維權意識過強。隨著法律知識的普及,人們對法律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對維權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在就醫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不論醫院方面是否有過錯,患者都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2) 很多病人認為,人可以死,但絕不可以死在手術室,因為那就說明是醫生害死的。然而事實上,醫療服務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其他的服務性行業,人們也不能以一般的消費觀念來評判醫療事件,一旦出現錢花了、病沒治好的情況,患者及其家屬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認可。所以,當患者及其家屬付出巨額醫療費而又達不到心里預期時,很多患者及其家屬會遷怒于醫生。
3?醫患之間方面
(1)緊張的醫患關系,導致了醫患之間缺少最起碼的信任。部分患者在就醫診療時,因為各種原因,隱瞞病史、謊報病情。還有一些患者在就醫時,攜帶各種錄音錄像設備,以防診療過程出現意外,對醫生采取過度防范。雙方的緊張情緒,導致互相缺乏信任。
(2)由于醫學知識專業性強、涉及廣泛,所以有時候在醫生對病情的解釋和患者及其家屬對病情的理解上會有偏差。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溝通多是在病情信息的溝通上,而很少在情感和生活上的溝通上。
4?醫療衛生行業方面
(1)醫療衛生事業對國家來說,應是一項社會福利性事業。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公立醫院逐漸市場化、利益化。同時,政府對醫療衛生行業投入減少,第三方監督機制不健全等,都導致醫療衛生行業的利益化。
(2)我國城鎮家庭平均收入水平正在逐漸擴大,兩極分化嚴重,導致醫療消費的不公平,在面對疾病時,作為貧困階級受到負面情緒影響,也會出現醫患沖突。
(3)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但是,這些保障體系還不能覆蓋到所有人群,在面對疾病時,作為貧困階級或無醫療保障的家庭,受到情緒影響也會出現醫患沖突。
5?輿論導向方面
很多新聞媒體為了保護弱者或吸引大眾眼球,將醫患糾紛和醫療事故進行片面報道,將社會輿論壓力推向醫療衛生行業。
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是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是醫療衛生事業蓬勃發展的外在表現,是保障公民健康、提高診療水平的前提條件。醫患關系和諧與否會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而和諧的醫患關系是政府部門、醫療衛生服務行業、社會第三方組織、患者等多元化治理主體共同參與,形成一個高度的合作網絡共同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