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中圖分類號】
R540.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17-01
有相關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危害來自于并發癥。糖尿病患者應將重點放在糖尿病并發癥的預防與控制方面。只有采取有效的方式預防糖尿病并發癥,才能幫助糖尿病患者穩定病情。要想避免或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做好糖尿病的三級預防非常重要。首先要避免有患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發展為糖尿病。其次是已經確診為糖尿病的病人,要通過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避免出現并發癥反應。最后是已經出現并發癥的病人,要延緩并發癥的發展,降低并發癥對自身所造成的危害。
一、糖尿病患者最常出現的并發癥
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病速度以及癥狀上存在的差異,可以將并發癥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并發癥來勢兇險,而慢性并發癥最折磨人。
1.糖尿病急性并發癥。
急性并發癥主要包含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綜合征和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等。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因為各種感染、應激狀態、胰島素治療中斷或劑量不足、大量高糖高脂食物的攝入等誘發,1型糖尿病有發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傾向,患者表現為多尿、煩渴多飲、乏力。若不予處理,則會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也有少部分患者出現腹痛的現象,嚴重時出現頭痛、煩躁、嗜睡,甚至昏迷、休克等。
高血糖高滲綜合征(HHS)的誘因與與酮癥酸中毒類似,但同時患者伴有飲水障礙,多見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隱匿、緩慢,早期容易被忽視,血糖顯著升高,出現脫水(如皮膚粘膜干燥、眼球下陷,脈搏快而弱,血壓下降、四肢厥冷)和意識障礙等,預后不良,病死率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10倍以上。
乳酸酸中毒:發生率較低,但死亡率很高, 大多數有不正確應用雙胍類藥物的病史, 表現為疲乏無力,厭食、惡心、嘔吐、呼吸深大、嗜睡 、昏迷、休克等。
低血糖癥: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如果降糖藥物過量 、用藥與進餐時間不匹配 、進食太少、漏餐、過量飲酒,尤其是空腹飲酒 、劇烈活動或活動量超過平常、空腹運動等情況時容易發生低血糖,出現饑餓感、發抖、出汗、心慌、焦慮、不友好、急躁易怒、頭痛等情況,一些少見的表現是舌根發麻,說話不清,答非所問,煩躁,不理人,意識模糊,平時舉止端莊者忽然衣冠不整,無緣無故打架,行為與習慣發生改變等。部分患者發生低血糖時沒有任何癥狀,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情況,經常發生無癥狀低血糖后,可以直接表現為無先兆癥狀的低血糖昏迷,不及時搶救,會導致生命危險!
感染也屬于急性并發癥之一,糖尿病患者常發生癤、癰等皮膚化膿性感染,具有反復發生的特點,有時可引起敗血癥和膿毒血癥。
2.糖尿病慢性并發癥。
慢性并發癥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腦血管、心血管的病變或者神經病變。在臨床醫學上,大多數認為反應性氧化產物的增加,可能是導致慢性并發癥的病因。慢性并發癥累及全身,最常見的有五種:
第一種, 糖尿病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
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4倍,而且病變更嚴重、更廣泛、預后更差和發病年齡更早。心、腦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健康威脅。對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所需的醫療支出費用占到糖尿病醫療費用的最主要部分。腦卒中是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
第二種,糖尿病腎病
我國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腎病的患病率達到20~40%,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第三種,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糖尿病診斷后的十年內常伴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生,近60%~9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病變,30%~40%的人無癥狀,吸煙、年齡≥40歲及血糖控制差的發病率更高。
第四種,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在20~74歲成人新發失明病例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最常見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20~40%出現視網膜病變,8%視力喪失。
第五種,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最嚴重、治療費用最高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之一,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對危險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糖尿病患者截肢中大約85%是由足潰瘍引發的。
二、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措施
1.調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習慣。
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高糖高脂飲食等),戒煙、限酒,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喝水,確保每日的飲水量在1500~2000ml。在飲食方面,應控制食鹽的攝入量,確保每天食鹽攝入量<6g。通過控制飲食也能達到治療糖尿病的效果。限制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必要情況下使用調脂藥物。同時也要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以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比如魚肉等。
2.嚴格控制血壓、血糖以及體重。
糖尿病患者要確保血壓控制在140/80mmHg以下。在控制血糖方面需要從三點下手:第一點,控制熱量攝入;第二點,患者要堅持服用藥物,不得擅自停用,效果才能明顯;第三點,學會控制情緒。若情緒浮動過大,會引起患者血糖波動,從而提高并發癥發生的概率。
糖尿病患者要嚴格控制自身體重,若體重超標,則會直接升高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這時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鍛煉方式,比如散步、慢跑、游泳、打羽毛球、騎自行車等等。但要注意避免重體力勞動。
3.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檢查。
定期檢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糖尿病患者及時發現自身并發癥,越早發現越容易治療。定期監測血糖,以了解降糖方案是否恰當。定期進行肝腎功、血脂、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蛋白測定等檢測,定期進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以及心電圖、心臟及血管彩超。定期檢查是否有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去除和糾正容易引起潰瘍的因素,進行足的保護,穿著合適的鞋襪。
4.避免血糖波動。
糖尿病病人要注意保持血糖的穩定,避免血糖的波動。血糖出現波動大,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糖尿病并發癥發生與發展是一個慢性發展的過程,只有長期控制好血糖,才會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延緩并發癥的發展進程。
結束語
綜上所述,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是基礎,心理健康是前提,預防并發癥是終極目標。
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較多,要想有效預防,需要從改變自身飲食習慣做起。少飲酒,合理控制情緒;多運動,控制體重;注意日常飲食,合理的飲食攝入。同時也要做定期檢查,以此來預防糖尿病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