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中圖分類號】
R181.3+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26-02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簡稱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機體免疫系統遭到破壞而導致的系統性疾病總稱。AIDS具有傳播速度快、病情進展隱匿、病死率高等特點,現醫學界普遍認為性傳播為其主要傳播途徑。受限于知識層面有限、心理不成熟等因素影響,青少年對于AIDS的認知較為片面,且青少年處于性活躍期易發生高危性行為。近年來,隨著醫學觀念及健康普查的廣泛推進,艾滋病的檢出率不斷提高。流行病學研究顯示[1],我國15-24歲年齡段青少年AIDS的檢出率呈逐年升高的態勢,但由于青少年時期AIDS總體病死率較低,故對于青少年AIDS防治的研究鮮有發表。本文通過分析艾滋病的流行病學特征結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旨在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AIDS,養成健康行為習慣。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導致免疫系統受破壞后多種治病因素導致多系統疾病的綜合表現,并非單一疾病,AIDS可通過直接接觸的口腔、生殖器等黏膜組織或攜帶病毒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等傳播,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性傳播為其首要傳播途徑[2]。
2?艾滋病的流行病學特點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3],我國AIDS的檢出率呈逐年升高的態勢,且由于青少年獨特的生理、心理及知識結構,AIDS在青少年中的檢出率顯著高于其他年齡段人群。(可否改為逐年上升趨勢)
3?艾滋病在青少年中傳播的影響因素
隨著經濟基礎及生活水平的不斷發展,國人對性觀念的變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性觀念受到嚴重沖擊。青少年處于生理、心理變化的關鍵時期,對性行為認知不足,從而導致艾滋病發生[4]。
4?青少年艾滋病的預防及控制措施
4.1?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療
目前,尚無針對HIV的特效治療藥物,主要采用聯合用藥以對AIDS進行抗病毒治療[5]。主要包括3類藥物,①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6],典型藥物包括拉夫米定,通過選擇性介個HIV反轉錄酶,從而抑制HIV反轉錄與復制,起到治療效果。②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主要作用于HIV反轉錄酶部分位點,從而起到抑制HIV轉錄、復制作用,該類藥物存在易產生耐藥等缺點。③蛋白酶抑制劑,通過抑制HIV反轉錄過程中必須的蛋白酶而起到治療效果。
4.2?切斷傳播途徑
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切斷傳播途徑是預防、控制AIDS的有效方式[7]。具體分為:①切斷性傳播途徑并對感染暴露者進行有效控制,在HIV暴露后應及早服用HIV阻斷藥物并定期檢測HIV抗體情況,對AIDS進行早期的診斷、治療,有效控制AIDS傳播。②拒絕毒品,養成健康行為習慣。避免共用注射器等,避免醫源性AIDS傳播,在醫療操作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輸血,減少AIDS傳播風險。③切斷母嬰傳播,在孕檢時歲CD4+T細胞>200ul的孕婦應在產前予以ALT治療,對預防AIDS傳播具有一定的阻斷作用。④加強獻血管理和監督,在獻血操作中對相關人員、設備進行嚴格監督、管理,規范獻血環境,杜絕醫源性傳播[8]。
4.3?強化宣傳教育和同伴教育
AIDS的防治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強化宣傳教育。研究顯示[9],目前多數人對于艾滋病的相關知識認知不足,部分人群尤其是青少年接觸艾滋病相關知識極為匱乏,預防意識淡薄。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隨之改變,尤其對于青少年來說,其處于性活躍期,在防艾觀念淡薄的前提下其艾滋病防范較為匱乏,極易發生AIDS暴露。為此,在宣傳教育中要發揮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形式結合青少年學校教育,對青少年進行AIDS基礎知識教育,使其正確認識AIDS并逐漸掌握防范技巧。
目前,國外已將同伴教育廣泛應用于AIDS和青少年學生生殖、性健康教育領域,但其在國內應用尚未普及[10]。由于青少年獨特的行為習慣和生存現狀,對其應用同伴教育可發揮同伴間的角色影響作用,結合宣傳資料發放、知識講座、多媒體教學等干預措施,可顯著提高青少年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
5?小結
綜上所述,AIDS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且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措施。由于青少年獨特的行為習慣和生存現狀,AIDS在青少年中的危害不容忽視,應當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加強對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引導其正確認識AIDS對于降低AIDS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程偉彬,李順銘,古羽舟, 等.廣州市互聯網型MSM使用“互聯網+艾滋病綜合預防服務體系”現狀及特征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9,40(10):1206-1211.
[2]?姚琴琴,黃艷梅.某高校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下大學生對艾滋病認知程度的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2):139-141.
[3]?趙蓉,翟飛飛,李銳, 等.大學生艾滋病預防干預效果評價[J].醫學動物防制,2019,35(5):452-454.
[4]?吳尊友.艾滋病預防技術進展與防治策略[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8,52(12):1204-1209.
[5]?楊慧穎,朱麗萍,秦敏, 等.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健康教育干預效果分析[J].重慶醫學,2018,47(36):4658-4660,4664.
[6]?曹煜,萬明,王崴, 等.中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學術影響力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9,25(4):388-391.
[7]?楊新宇.艾滋病暴露前預防與暴露后預防的應用與挑戰[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9,25(4):425-428.
[8]?潘超平,黎燕寧,黎澤明, 等.廣西艾滋病高危人群對艾滋病預防服務的滿意度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8,45(18):3339-3342,3351.
[9]?武俊珍,陳晶琦,馬爽, 等.北京市某職業學院女生預防艾滋病基本知識及性行為狀況調查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9,28(1):145-148.
[10]?黃丹,鐘曉妮.對影響艾滋病暴露前預防用藥依從性因素的思考[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9,36(2):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