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華


【中圖分類號】
R395??【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31-01
一提起腰椎間盤突出,相信很多人都會叫苦不迭。其實我們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的恐懼并不是源自于這個疾病概念,而是由它引起的一系列疼痛所導致的。當我們出現了腰椎間盤突出現象之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腰部疼痛,其次隨著疼痛的蔓延,我們的下肢也會感受到強烈的放射性疼痛,而這也是困擾我們日常生活的罪魁禍首。今天,咱么就來聊一下腰間椎盤突出癥和它的一系列臨床表現吧!
一、什么是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上十分常見。該病的發生通常建立在腰椎間盤發生了組織退行性病變這一基礎上。由于患者的腰部受到外部力量的沖擊,導致纖維環的穩定性嚴重下降繼而發生破裂現象,當內部的髓核突出后,會導致周圍神經受到髓核組織的強烈壓迫,繼而使患者產生腰部的疼痛感。經過放射和遷移后,患者下肢有可能產生單側或者是雙側的疼痛感與麻木感。從發病位置來看,腰椎間盤突出癥多發于腰4至腰5,腰5至骶1。
二、為什么會產生腰椎間盤突出癥?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癥存在一個十分重要的基本條件,那就是患者的腰椎間盤各組成部分均發生了退行性病變。從具體表現的角度來看,髓核的主要特征是水分丟失,進而導致錐節的穩定性下降,容易發生松動現象。而纖維環的主要特征則是自身的穩定性較低,彈性變弱。與此同時,如果患者的腰部經常受到外力壓迫,也會增加腰椎間盤的退變速度。
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內的血液循環功能會逐漸下降,而且通過自身的力量難以進行修復。因此一旦腰椎間盤受到猛烈的外界刺激,就會成為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的重要因素。此時髓核也已經失去了原來的彈性,纖維環也不再具有較強的堅韌程度,最終導致髓核突出。
除了上述幾種外部因素,遺傳也是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的重要原因,曾有過關于家族性遺傳的報道。
緊接著還有一類病變因素。即患者的半椎體或者是小關節發生了畸形,關節突不對稱等因素也會導致腰椎承受的壓力情況產生變化,進而使腰椎間盤內部的壓力升高,超出纖維環的承受范圍則會產生破裂,進而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現象。
最后還需要關注一些誘發因素。如果患者的腹部壓力過強也會導致患者的纖維環發生破裂;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的姿勢較差,例如坐姿不正,也會給腰椎間盤造成巨大負擔;當患者處于妊娠狀態,或者是受涼后,也會因為自身身體機能的下降,導致腰椎間盤能夠承受的壓力范圍縮小,繼而發生纖維環破裂現象。
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表現有哪些?下肢痛具有怎樣的特征?
(一)腰痛。
腰痛是許多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第一反應,也是前往醫院就診的主要原因,統計結果顯示,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現象后,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患者都會在腰痛感受到疼痛。這種疼痛的根源在于纖維環的外層結構和后縱韌帶分別受到了髓核的壓迫和刺激。此時如果髓核壓迫到了患者的竇椎神經,就會使患者在下腰部感受到疼痛,同時伴有臀部疼痛。
(二)下肢放射痛。
腰椎間盤突出所引發的下肢痛具有一個核心特征:疼痛會順著神經根分布區的方向不斷進行放射。由于之前提到的兩種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類型會壓迫到腰5和骶1的神經根,因此坐骨神經痛也是難以避免的。此外,疼痛也有可能從臀部開始,逐漸向下肢開始進行放射,放射部位主要遵循大腿后側—小腿外側—足背—足趾的順序。此外,如果患者腰4的神經根也受到了壓迫,就會引發股神經疼痛。由于股神經和坐骨神經的分布位置存在差異,因此患者的疼痛路徑會發生變化。
由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的下肢痛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患者能夠清晰地指出自己的疼痛位置,這一點與其他疾病有很大的區別。
除上述特點之外,再來說說生活中的幾點主要特征。由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的下肢痛以單側疼痛為主。這種疼痛通常可以在得到了適當的休息后減輕,但是在進行活動時疼痛感又會加重,而且這也是一種誘發因素。其次,任何能夠使患者腦脊液壓力升高的動作都會加重下肢痛的感覺,例如咳嗽、打噴嚏以及排便等行為。此外,由于患者的疼痛感通常難以忍受,因此許多患者在休息時會采用側臥的姿勢來預防疼痛感的增強。
(三)馬尾神經癥狀。
當髓核從纖維環內突出后,有可能會單獨或者是與游離的椎間盤組織共同壓迫到馬尾神經,繼而引發一系列馬尾神經癥狀。具體來講,這些癥狀主要包括大小便異常、會陰和肛周等位置會感覺異常。當壓迫程度較高時,患者的大小便就難以得到有效控制,下肢也會進入癱瘓狀態,但是這種現象及其稀少。
四、如何治療與預防腰椎間盤突出?
事實上,大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并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就可以得到緩解與治愈的。非手術治療方法的核心思路是讓已經發生突出現象的腰椎間盤組織回到原位,調整腰椎間盤組織不再壓迫神經根,使疼痛感減輕,然后通過解除神經根之間的粘連消除炎癥反應,進而起到治療的效果。
目前所采取的治療策略包括以下幾點:
一,在初次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現象時,應該嚴格遵守臥床休息的規定,即便是大小便也不能起身,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緩解癥狀的效果。臥床超過三周后,患者可以在佩戴腰圍的情況下下床活動,但是要注意的是,在三個月的時間內都不宜進行彎腰或其他劇烈動作。雖然這種方法十分有效,但是患者很難堅持下來。
二,進行骨盆牽引治療。該方法能夠增加椎間隙的寬度,降低椎間盤內的壓力,使突出的部分能夠回納,最終起到與神經根分離的作用。這種方法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操作。
三,進行推拿,按摩。幫助患者緩解肌肉痙攣,降低椎間盤內的壓力,但是要注意力度,切勿對患者的腰部再次造成損傷。
四,進行支持治療。在臨床為了治療各類骨關節炎,我們通常會使用軟骨保護劑來進行抗炎治療和抗軟骨分解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向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腰椎盤內注射氨基葡萄糖,不僅能夠減輕腰痛,而且還能提升脊柱功能。
五、小結
經過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一定對這種疾病有了更加清晰的概念。作為一種以退行性病變為基礎的骨科疾病,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用腰習慣。在每天處理完了繁忙的工作之后,一定要讓自己的腰部得到放松和休息。尤其是在身體狀態較差的時候,更要注意保暖和飲食衛生,切勿讓身體機能下降成為了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的因素。此外,為了進一步預防腰椎間盤突出,還要有意識地對腰部進行力量鍛煉,提高腰部承受外界壓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