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雙成
【中圖分類號】
R821.4+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33-01
孩子遭遇外科疾病時,難免要接受手術麻醉,可不少家長都對麻醉這件事十分恐懼,總擔心麻醉藥物會讓孩子“變笨”,因此遲遲下不了手術的決心,總想尋找其他的治療方法,最終導致孩子的病一拖再拖,病情也越來越嚴重。
一起認識麻醉
不少家長自己都沒經歷過麻醉,卻能把麻醉的危害說得天花亂墜,這無非是自己嚇自己,自尋煩惱不說,對孩子的疾病治療也沒什么幫助,所以我們就先詳細了解一下麻醉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首先“麻”的感覺就像是長時間枕著手臂睡覺,仿佛有螞蟻在皮膚上爬的感覺,而“醉”就是喝醉一般神志不清的感覺。受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麻醉就是醫生打一針、病人睡過去那么簡單。其實這種情景只存在于實施全身麻醉的手術中,主要指的是讓麻醉藥物直接作用于大腦,使病人喪失意識的過程。通常情況下,男孩疝氣、包皮環切以及氣道異物、扁桃體摘除等常見兒科手術,還有大型腦外科、心臟外科手術都需要進行全麻。
同時還有一種小范圍的麻醉叫做局部麻醉,就是利用藥物讓手術部位的感覺喪失,待手術結束后再慢慢恢復。比如孩子不小心弄傷了自己,在清創縫合時便可使用此方式。除此之外,嬰幼兒在進行聽力檢測、核磁共振時也需要應用一些鎮靜藥物助眠,這種麻醉方式的時間比較短,孩子能很快清醒過來。
小兒麻醉很必要
對于不少家長來說,給孩子進行局部麻醉已經是他們的底線,全麻根本無法接受。但由于孩子的耐受能力相對較弱,且心理狀態不穩定,易哭鬧,所以很難配合醫生的工作。如果本應全麻的手術,只進行了局麻,不僅會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還可能導致孩子對疼痛或者手術過程產生永久性記憶,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抑郁焦慮、行為改變以及夜尿等后遺癥,這些心理及生理變化很可能持續數年之久。
小兒麻醉的最基本內容是止痛和睡眠,由于孩子大多難以忍受手術固定體位所帶來的不適感,所以術中睡眠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年齡越小的孩子,對于陌生環境的抗拒心理越強,在沒有父母陪伴的情況下進入手術室,他們常會產生較為強烈的恐懼感,即使能乖乖配合醫生,也會因為過度緊張而產生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的情況,這樣不僅會增加嘔吐和誤吸的發生風險,還是影響機體對麻醉藥物的耐受力,減弱麻醉效果。而適量的鎮靜藥物不僅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還能讓孩子保持肌肉松弛,減少手術意外情況的發生。
大腦缺血缺氧,才會影響智力
“麻醉真的不會對孩子的智力造成影響嗎?”這幾乎是所有手術患兒家長都會問到的一個問題。
全麻手術后“變笨”這個說法其實也不是空穴來風,醫生們早就發現,部分老人在經歷大手術后,其記憶力、注意力以及學習能力均會出現一定的衰退,有些能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但也有少部分不幸運者永久都無法恢復。但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臨床發現這種情況的發生是患者年齡、手術并發癥、麻醉時間、術后感染等多種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麻醉雖然無法獨善其身,但也只是扮演著“從犯”的角色。真正對孩子智力起決定性影響的是大腦活動,我們都知道腦細胞是我們進行思維活動的基本物質單元,其正?;顒与x不開充足的氧氣以及其他營養元素,如果在手術過程中孩子出現呼吸、循環障礙,就會增加腦細胞缺氧的發生風險。只要腦細胞供氧罷工超過5-8分鐘,就會對腦細胞代謝造成影響,進而引發大腦功能衰退。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發布的公告稱:3歲以下兒童經歷多次手術,或全身麻醉超過3個小時,可能會對智力發展造成影響。雖然這聽起來比較嚇人,但家長們也不必過于擔憂,畢竟經歷大手術的孩子少之又少,即使需要多次接受手術,醫生也會權衡利弊,提前與家長進行溝通,有些可以推遲的手術,可等到孩子3歲以后再做。但對于腦部腫瘤、腸梗阻、嵌頓疝、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來說,由于拖延手術時間會延誤病情,所以千萬不能推遲。另外,我們要知道一場兒科手術的完成需要一個團隊共同協作,不僅有醫生,還是麻醉師以及手術室護士,他們無一不在保護孩子的安全。而且麻醉師的工作也不是打一針就結束,他們在整個手術過程中都會密切關注患兒的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也會及時采取用藥、吸氧等有效措施調控患兒的各項生理指標,確保大腦的氧氣供應。手術結束后,他們仍會繼續監護,為患兒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麻醉可控,效果可逆
說到這里,家長們或許還是會擔心,即使手術一切順利,孩子的大腦供血、供氧均正常,可那畢竟是麻藥,萬一有不安全的藥物成分還是可能會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是藥三分毒”,麻醉藥物與其他藥物一樣,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所以家長們的擔心也是正常的。手術結束后,病人常常會出現聲音沙啞、喉嚨痛、頭痛、全身疲倦等不適癥狀,但一般休息幾天就會完全消失。而且,在手術中,麻醉師能憑借自身豐富的知識儲備以及臨床經驗對麻醉藥物進行精確調控,同時現階段醫學技術發展迅速,電腦靶控技術已經能將麻醉藥物的用量精確到毫克單位,所以基本不會出現因藥物過量而損傷大腦的情況。另外,給患兒應用的麻醉藥物都是經過嚴格試驗和篩選的,不會對孩子的神經活動造成永久性影響。手術結束后,麻醉師會繼續監測、調控,經肺部吸入的麻醉藥物會以原型排出,而靜脈注射用藥也會在體內轉化為無害物質,并隨尿液離開孩子的身體。
想要進一步確保孩子的安全,家長能做的便是積極配合醫生的工作。術前,麻醉師會對患兒進行訪視,以了解其病史以及家族遺傳史,這部分內容家長一定要詳細告知,切不可隱瞞,特別是如果孩子近期存在流涕、咳嗽等感冒癥狀,必須提前說明,以免增加術中氣管痙攣的發生風險。同時也應詳細告知醫生孩子的藥物過敏史、麻醉史,以便醫生制定更具針對性的麻醉方案。所有的手術都需要保持胃排空,因為只有在這一前提下,麻醉藥物才能抑制正常的反射。我們的身體在正常狀態下,為避免未消化食物反流進入肺部,會形成一種有效的反射保護機制,但麻醉后,這種機制將無法發揮作用,如果這時孩子的胃部尚有未消化完全的食物,則極易出現反流和誤吸的情況,進而引發肺部炎癥甚至是窒息??珊⒆赢吘鼓挲g小,禁食、禁水對他們來說十分痛苦,可能會出現悶悶不樂、哭鬧等情緒,這時家長絕不能因為心疼孩子而擅作主張地給孩子喂食,甚至是隱瞞孩子術前的飲食情況,一定要嚴格按照醫生交代的時間禁食水,并看管好孩子,以免出現其他意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