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37-02
在青少年發展階段,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通常會產生生長痛這一正常的生理現象。雖然這種疼痛偶爾會在走路、跑跳以及上樓梯時產生,并不會頻繁出現,但是如果沒有注意到這種感覺,或是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則極有可能發展成靜息性疼痛。此時即便是孩子沒有進行運動也會感受到疼痛,而且在夜間的癥狀發作更為明顯,通常會讓孩子從睡夢中痛醒。因此每一位家長和孩子都應該關注在青少年發展時期出現的生長痛現象,在面對肢體疼痛時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病情惡化。接下來就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什么是生長痛吧!
一、什么是生長痛?
生長痛是指孩子在發育過程中,感受到膝關節或者是小腿前側產生肌肉疼痛的一種生理現象,出現該現象并不是由上述部位受到損傷所引起的,在正常情況下,青少年的活動也不會受到生長痛的制約。
從發生原因的角度來看,生長痛是由于青少年活動過于頻繁、活動量較大、長骨生長速度較快以及局部肌肉和筋腱的生長發育速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的。
從臨床表現的角度來看,青少年多出現下肢疼痛,最常見的部位為膝蓋和大小腿的前側,少數青少年還會在腹股溝區感受到疼痛。此外,相比于單側疼痛,雙側疼痛是更加常見的一種類型。其次,生長痛的疼痛屬于肌肉型疼痛,不屬于關節性疼痛或是骨骼型疼痛,與其他疼痛不同的是,生長痛的疼痛部位并不會發生腫脹和發熱。最后需要知道的一點就是生長痛的發病時間多在晚上,雖然在白天青少年的運動量較大,但是由于其注意力并不會集中在疼痛感上,因此也不會產生十分強烈的感覺。直到晚上來臨,青少年開始進入放松狀態,疼痛感才會變得比較明顯,此時會對孩子的生活作息產生嚴重干擾,即便是已經入睡也時常會痛醒。
二、如何確定孩子是生長痛而不是其他疾病?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只有再排除其他可能性之后,才能確診為生長痛。為了幫助大家區分生長痛和其他幾種類似的疾病,接下來進行一一介紹。
一,骨折。如果孩子的運動量較大,使并沒有發育完全的骨骼受到損傷,發生骨折,則會讓孩子感受到下肢疼痛。而孩子一般難以準確描述自己的感受,因此也時常會誤診為生長痛。在面對這種情況時,需要前往骨科進行專業鑒定。
二,青少年關節炎。最容易被誤診為生長痛的疾病就是青少年關節炎,由于醫生在觸壓孩子的關節時會讓孩子感受到疼痛,而孩子又無法判斷這種疼痛屬于肌肉疼痛還是關節疼痛,因此經常弄混。在面對這種情況時,需要通過以下兩個因素進行判斷:一,疼痛發生的時間。生長痛的主要發作時間為夜晚,白天的痛感并不強烈,但是關節炎所造成的疼痛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會出現;二,疼痛持續的時間。生長痛的持續時間較短,且發生疼痛的頻率較低,僅會有偶爾的疼痛,但是關節炎的疼痛持續時間通常會超過七天,即便是進行按摩也難以有效緩解疼痛,一旦發生關節腫脹,則孩子的運動能力會嚴重受損。
三,惡性骨瘤。惡性骨瘤又被稱為骨癌,它的發病通常與遺傳、炎癥刺激以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在分辨惡性骨瘤與生長痛時,同樣有三個標準可以參考:一,疼痛發生時間。生長痛多發于夜間,持續時間不會太長,但是惡性骨瘤的發作時間以安靜時為主,一般在休息時最為明顯。二,疼痛變化趨勢。生長痛的疼痛發作時間并不固定,且每次的疼痛感并不會有太大差異,但是惡性骨瘤的疼痛感會逐漸加重。如果疼痛感持續加重且難以消除,則應該考慮惡性骨瘤的發生可能性。三,腫脹情況。生長痛并不會導致孩子發生某些部位的腫脹,但是一旦患有,就會出現十分明顯的部位腫脹,此時如果發現孩子存在輕微腫脹,也需要進行重點關注。
四,兒童白血病。在患有惡性腫瘤的兒童之中,白血病患者的人數最多。將兒童白血病和生長痛弄混,主要是因為孩子在患有白血病之后,骨髓會發生膨脹,骨膜會受到過度拉伸,骨骼會發生牽拉性疼痛,與生長痛的臨床表現十分相似。在面對這種情況時,需要明確區分生長痛和白血病的疼痛感,生長痛是肌肉疼痛,白血病引發的疼痛則是骨骼疼痛。
五,骨膜炎。根據致病機理的不同,可以將骨膜炎分為兩類:一是由骨膜及內部血管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引發的應力性骨膜損傷,二是由細菌入侵導致的感染性骨膜損傷。之所以會出現應力性骨膜損傷,主要是因為青少年的日常體育活動較少,身體的協調能力還不強,一旦突然加大活動量,就會使小腿肌肉長期處于緊繃狀態,當肌肉被不斷拉扯之后就會導致骨膜產生撕裂傷,最終出現一系列炎癥反應。之所以出現感染性骨膜損傷,主要是因為創傷后感染所導致的。將骨膜炎誤診為生長痛,同樣也是因為膝關節以下發生類似疼痛所造成的。因此在面對這種情況時,首先需要關注孩子的膝關節是否存在疼痛,其次應該關注孩子走路的樣子是否存在一瘸一拐或是根本難以行走,最后需要判斷的是孩子的四肢是否長度不一,關節是否發生脫位。
三、如何治療生長痛?
由于生長痛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性疼痛,因此并不需要
采取特殊手段進行治療。接下來具體介紹幾種干預方法:
一,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當孩子產生疼痛,尤其是在夜間發生劇烈疼痛時,父母可以引領孩子將注意力轉向別處,從而達成幫助孩子消除疼痛的目的,具體方法包括講故事、做做小游戲以及一起觀看某部電影等。在面對難以轉移注意力的孩子時,父母關切的神情,想要幫助孩子的熱切心情以及多種陪伴方式也能起到較好效果。從互動的角度而言,父母的鼓勵與支持始終是孩子抵御痛苦最好的方法。
二,進行局部熱敷和按摩操作。對孩子的疼痛部位進行熱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孩子的痛苦,使孩子能夠從強烈的情緒中冷靜下來。在對孩子進行按摩時,一定要注意力度,使孩子能夠在輕緩的觸摸下再次入睡。
三,減少劇烈運動的頻率。當疼痛感比較強烈時,應該讓孩子多注意休息,盡量減少劇烈運動的頻率,以恢復性質的運動為主。
四,針對孩子的日常活動進行合理的營養補充。為了幫助孩子加快軟骨組織的生長速度,應該多補充蛋白質,此時應多攝入牛奶、雞蛋以及核桃等食物。為了幫助孩子快速合成膠原蛋白,可以補充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例如橘子、柚子和菠菜等。
四、結語
在介紹了生長痛的基本概念、區分方法以及治療方法之后,相信大家已經對生長痛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其實之所以會將生長痛與其他疾病弄混,主要是因為孩子描述癥狀的能力不強,且癥狀表現十分類似,因此在面對下肢疼痛時,需要及時前往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