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中圖分類號】R24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43-01
“手術室”這三個字,好像自帶“軍事重地,閑人免進”的光環。其實,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人的一生中,可能都去過手術室,可能是出生、可能是闌尾炎、膽結石、割包皮、做人流,或是剖腹產生孩子,又或者是經歷過真正的危難時刻和生死時速。以上這些經歷,都不可避免地離不開“手術器械”。那么在我們身體里進行牽拉、切割、修補的手術器械很有可能會攜帶上病毒細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影響手術病人的預后及醫院的醫療效果,手術室感染嚴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那么這些攜帶了病毒細菌的手術器械是怎么消毒的呢?
手術室器械的消毒,實際上是指的手術器械的消毒和滅菌。我國相關行業標準明確規定:如果只接觸完整皮膚、黏膜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消毒,比如濕化瓶、聽診器、血壓計等;如果是外科手術操作或內科介入治療,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腔隙,或接觸人體破損的皮膚和黏膜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滅菌。需要消毒的物品,應先清潔后消毒;而需要滅菌的物品,則應及時清潔、消毒和滅菌。所以,滅菌的器械是一定先進行了消毒的,而只需消毒的物品不一定要滅菌。
隨著外科學的逐漸發展,手術領域在不斷的擴大,手術已能在人身體的各個部位進行,手術已經成為醫院治療疾病的常見且重要的手段。不同的手術器械、內鏡、一般診斷用品是有不同的消毒殺菌的要求的。因為使用的方式與接觸位置的不同,器械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消毒,才能保證手術的安全進行。
(一)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往需要切開一個大切口,術后又難以恢復的手術,例如胰臟手術、肝臟手術、關節手術,甚至顱內手術,現在都可以僅僅只開幾個小孔或者切一個小口,插入腹腔鏡、關節鏡,腦室鏡這樣的器械完成手術。以前我們也經常會面臨B超,CT影像等設備不能從外部清晰表現出患病情況的問題,現在我們就可以用膀胱鏡,宮腔鏡等設備從內部了解病情了。而這些經外科切口進入人體器官或組織的內鏡及附件在使用前應達到滅菌水平,可采用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和低溫滅菌。低溫滅菌可以延長內鏡及器械的使用壽命。如環氧乙烷滅菌、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滅菌等方法。
(二)高壓蒸汽滅菌法是一種利用高溫高壓滅菌,將物品置于密閉的高壓滅菌容器中,利用高壓飽和蒸汽使微生物中的蛋白質、核酸發生變性,從而殺滅微生物的方法。這種方式不僅僅能殺死一般的細菌,對具有頑強抵抗力的細菌芽孢也有殺滅效果。這是手術器械最常用也是最可靠的方法,主要用于手術器械和物品的滅菌如金屬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膠等能耐高溫的物品。
(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很常見的一般診斷用品,這些器械只接觸非破損的皮膚,但也是需要消毒的。例如許多有老人家中都會備的血壓計,或者是去醫院經常見到的聽診器。在一般情況下,這些器材都不會與血液或體液接觸,因此只需要在清潔的基礎上用乙醇擦拭消毒即可。
(四)通過管道間接與淺表體腔粘膜接觸的器具如可復用的氧氣濕化瓶、麻醉用器具,霧化器、胃腸減壓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可在清潔的基礎上耐高溫的可用高壓滅菌,不耐高溫的可清潔后用500mg/L含氯制劑浸泡30分鐘,用清水沖凈晾干備用,嚴格要求一用一消毒。此類物品也可采用低溫滅菌的方法進行滅菌處理。當然,這類物品很多醫院都是使用的一次性的,那就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處理后重復使用。
談到消毒和滅菌,自然離不開消毒和滅菌的監測。消毒的監測簡單一些,必須監測每次消毒的溫度、時間和A0值(判斷濕熱消毒效果的指標);如果是化學消毒劑,需要監測和記錄消毒劑濃度、消毒時間和消毒時的溫度。
滅菌的監測要求就更高了,包括物理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物理監測是指壓力蒸汽滅菌器在滅菌時的壓力、溫度、時間;化學監測是指每個無菌包的內、外均有化學指示卡,經過滅菌后的指示卡應該有相應的顏色變化;而生物監測的標準就更高了,是模擬最難滅菌的芽孢進行滅菌后與沒有滅菌的芽孢一起培養后進行對比,以檢測滅菌效果是否合格的方法。這些監測結果有的要隨同用這包器械的手術病人的病歷留存,有的會在處理器械的消毒供應中心留存,且留存時間不少于3年。
這樣一套合理嚴謹,行之有效的手術室醫療器械消毒措施及監測,可以極大程度的降低手術患者感染情況的發生。科技日新月異,手術類型越來越多,器械的使用越來越重要,這樣的消毒滅菌措施無疑給了手術更加安全的保障,使患者更易擺脫病痛,加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