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春嶺 劉愛民 馮麗 劉世杰 程海霞 張延雄


【摘要】目的:探究中藥熏洗配合康復訓練對痙攣型腦癱患兒的治療效果,尋求優化痙攣型腦癱患兒關節活動度的有效方法。方法:隨機擇取在2016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痙攣型腦癱患兒47名,借助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成兩組,治療組采用中藥熏洗聯合康復訓練進行治療,常規組則是采用常規康復訓練法,比對兩組患者在治療6個月后的關節活動情況,依據三維步態時空分析技術以及表面肌電參數進行治療結果分析。結果:治療組患者的關節活動度顯著優于常規組,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比對治療前,兩組患兒的步速以及擺動等均有相應的增加,且支撐顯著減少,治療組患者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此外,治療組患兒的肌電參數值改善效果強于常規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康復訓練聯合中藥熏洗能優化患兒的肌張力,提升患兒的運動功能。比對單一的康復訓練而言,更能改善痙攣型腦癱患兒的關節活動度,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中藥熏洗;康復訓練;痙攣型腦癱患兒;關節活動度
【中圖分類號】
R395【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48-02
隨著中醫藥在現代醫學中的地位提升,中藥熏洗成為腦癱患兒康復治療的選項之一,本文為探究中藥熏洗的治療效果,以綜合康復訓練為基礎,選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痙攣型腦癱患兒47名,比對單一康復訓練與中藥熏洗聯合康復訓練的治療效果,為優化痙攣型腦癱患兒關節活動度尋求有效的治療方法,具體研究過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隨機擇取在2016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痙攣型腦癱患兒47名,借助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成兩組,所有患者均符合痙攣型腦癱的診斷指標。治療組患兒24例,其中男性患兒13例,女性患兒11例,年齡范圍在2~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 (4.92±0.25) 歲,身高在85cm~126cm,平均身高(98.43±4.36)cm,膝關節活動度在92.4° ~106.1°以內,平均(99.6±4.8)°。常規組患兒23例,男性患兒14例,女性患兒9例,年齡范圍在3~10歲以內,平均年齡為 (5.02±0.43) 歲,身高范圍在89cm~130cm以內,平均身高為(97.32±5.13)cm,膝關節活動度 89.5° ~103.5°,平均(98.4±5.9)°。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身高以及關節活動度之間無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相似性較強。
1.2?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基礎的康復訓練,利用中醫推拿以及運動療法,專門對患兒進行康復訓練。推拿是對患兒采用改良版的小兒常用推拿方法,以中醫的以柔克剛為原則,實施循經推按與辨證施穴的推拿手法。所有患兒每天推拿1次,每周6次,每次0.5h,以1個月為1療程,連續治療6個療程。運動療法則是按照用小兒腦癱國際通用的整體性康復訓練方法,采用家長與兒童都能接受的Bobath手法,每天進行1次整體性康復訓練,同樣也是每周6次,連續治療半年。治療組患者在康復訓練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熏洗療法,采用黃芪,伸筋草,白芍,茯苓,雞血藤,透骨草等組成的藥方,制成小藥袋,每天熬制300ml藥汁,導入熏洗機中,每天熏洗35min,每天分2次熏洗,早上熏蒸15min,下午則是進行中藥洗浴,每周6次,每天1次,連續熏洗6個月。
1.3?觀察指標及判斷標準
記錄治療前后患兒的肘、腕、髖、膝、踝等關節活動度,并每月進行1次運動測試,測定表面肌電參數。療效判斷標準以三維步態時空分析技術以及表面肌電參數改善情況為依據,確定關節活動分數的變化。其中三維步態時空參數主要是以步長、步幅、步速、擺動相及支撐相為準,按照足背伸協同收縮率(CR),CR(%)= 拮抗肌iEMG/(主動肌 iEMG+ 拮抗肌 iEMG)×100%的公式進行計算,確定患兒的關節活動度改善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有資料均進行SPSS 22.0數據包解析,其中計量數據均選擇(x±s)表示,且需進行t檢測;計數資料用%表示,且經由χ2檢驗,檢測結果對比以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組患者的關節活動度顯著優于常規組,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比對治療前,兩組患兒的步速以及擺動等均有相應的增加,且支撐相顯著減少,治療組患者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此外,治療組患兒的肌電參數值改善效果強于常規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3?討論
痙攣型腦癱患兒由于身體機能影響,無法正常進行關節活動,運動功能較低,不僅行走姿勢異常,而且患兒有嚴重的運動障礙。腦癱臨床上可以分為痙攣型四肢癱,痙攣型雙癱,痙攣型偏癱,不隨意運動型、共濟失調型,混合型等,其中在我國痙攣型腦癱占據總腦癱患兒的65%~80%。對于兒童而言,腦癱是導致其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為保證患兒的生活質量,需要從小開始對其進行康復治療,鍛煉患兒的運動能力,逐步恢復關節活動度。現階段國內外都是采用綜合康復以及整體治療的原則,單一的康復訓練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依據本研究數據顯示,采用中藥熏洗聯合康復訓練后,痙攣型腦癱患兒的步長明顯增加,比對單一進行康復訓練的效果要更好,25.42±2.13cmVS21.32±1.98cm,且支撐相顯著降低,患兒的肢體協調能力更好,能更好地調節關節活動。且肌電參數值中的MF顯著強于治療前,也比單一康復訓練的結果更好,134.65±11.11mV·s?VS 113.54±10.23mV·s,CR(%)的下降數值顯著強于單一康復訓練,這就說明患者的肌張力優于治療前,并且關節活動度更強。
因此,對痙攣型腦癱患兒實施中藥熏洗聯合康復訓練,有利于提升患兒的關節活動度,并且能改善患者三維步態和肌張力,應在臨床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董秋君,李昕,尚清.中藥熏洗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痙攣型腦癱患兒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8,33(21):3122-3124.
[2]?張貫飛,楊青青.中藥熏洗聯合綜合康復訓練對痙攣型腦癱患兒三維步態時空和表面肌電參數的影響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8,30(19):59-61.
[3]?張璞,侯江紅,單海軍.針刺聯合中藥熏洗對痙攣型腦癱患兒運動功能的改善研究[J].重慶醫學,2017,46(27):3832-3834.
[4]?胡曉麗,王雪峰,陳雅琴.中藥熏洗配合基礎康復訓練對痙攣型腦癱患兒關節活動度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3,40(02):290-292.
[5]?李楠,王雪峰,胡曉麗.中藥熏洗對痙攣型腦癱患兒踝關節活動度影響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11):46-48.
[6]?胡曉麗. 中藥熏洗配合基礎康復訓練對痙攣型腦癱患兒關節活動度的影響[C].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小兒腦癱康復專業委員會:中國康復醫學會,2012:5.
[7]?李曉捷,唐久來,馬丙祥,龐偉,黃真,姜志梅,王雪峰中國腦性癱瘓康復指南(2015),中國康復醫學雜志,.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小兒腦癱康復專業委員會: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