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陸歡


【摘要】目的:運用PDCA管理模式降低配液中心擺藥環節錯誤率。方法:選取2019年2月4月未實施PDCA循環時擺藥環節錯誤量作為對照組,運用頭腦風暴進行原因分析,找出真因,制定改進措施并進行持續質量改進;統計2019年6月至8月擺藥環節錯誤量作為觀察組,對PDCA循環進行效果評價。結果:在實施PDCA管理后,觀察組擺藥錯誤量明顯降低。結論:PDCA 管理能有效降低配液中心擺藥環節錯誤率,使臨床輸液安全進一步得到保障。
【關鍵詞】PDCA管理;配液中心;擺藥錯誤;輸液安全
【中圖分類號】
R765.0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51-01
PDCA循環由美國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戴明(W.E.Deming)博士于20世紀50年代初提出,是英文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Action(處理)四個詞的縮寫[1]。靜脈藥物調配中心(PIVAS)是在符合GMP標準、依據藥物特性設計的操作環境下,由受過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嚴格按照操作程序,進行包括全靜脈營養液、細胞毒性藥物和抗生素等靜脈用藥的配制,為臨床藥物治療與合理用藥服務[2]。靜脈用藥集中調配質量管理規范[3]明確指出,醫療機構采用集中調配和供應靜脈用藥的,應當設置靜脈用藥調配中心(pharmacy admixture services PIVAS)。我院于2013年7月設立PIVAS,至今已有6年,目前我科配備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潔凈層流臺3臺,用于普通藥物的調配;生物安全柜3臺,其中2臺用于抗生素的調配,1臺用于細胞毒性藥物的調配。現中心工作人員有藥師5人,護士8人,平均每天配置數為一千袋左右。
運用PDCA循環模式,統計目前擺藥環節錯誤例數,組織配置中心質量控制小組,運用頭腦風暴進行原因分析并擬定相關對策,切實地降低配液中心擺藥環節的錯誤率,減少藥物的損耗、提升臨床患者用藥的安全性、提高住院患者的滿意率。
1?計劃階段(P)
1.1?主題選定
配液中心是由受過培訓的藥學和護理技術人員,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包括腸外營養液、細胞毒性藥物和抗生素等靜脈用藥物的調配,為臨床提供優質的成品輸液和藥學服務的功能部門[4]。其中擺藥環節的錯誤直接增加了核對人員的工作量,更可能增高藥物的損耗率,甚至會直接威脅到臨床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病區護理人員及患者的滿意度。為降低配液中心擺藥環節的錯誤率,利用PDCA循環模式改善這一問題。
1.2?擬定計劃
統計配液中心2019年2月、3月、4月的擺藥環節錯誤率,通過原因分析、對策的制定及措施的實施,觀察配液中心2019年6月、7月、8月的擺藥環節錯誤的改善狀況。
1.3?現狀把握
統計配液中心2019年2月、3月、4月的配置工作量分別為,擺藥環節錯誤例分別為,擺藥錯誤發生率分別為。擺藥環節錯誤率=擺藥錯誤例/配置總量。配置中心質量控制小組立即組織展開頭腦風暴,從人員、藥品、設備、環境、流程五個方面進行層層分析后,將所有原因進行統計,擺藥環節差錯主要包括:擺藥環境的嘈雜、制度不完善、藥品擺放不合理、擺藥人員不固定、工作責任心弱、溝通不到位等。
1.4?真因分析
針對所有擺藥環節出錯原因進行分析歸納如下:
1.4.1?人員方面?護理人員不足,工作節奏快,操作不規范,工作責任心不強。前期拆藥品外包裝后放置錯誤。對藥物的名稱、規格、用法、用量不熟悉,未嚴格執行三查十對。
1.4.2?藥品方面?藥品種類繁多,看似、聽似、一品兩規藥物擺放不合理。
1.4.3?設備方面?輸液粘貼單打印字體小、格式不合理,輸液粘貼單打印顏色淺,打印機有漏格現象,藥品標識字體小,不明顯。
1.4.4?環境方面?打印機噪音大,工作人員擺藥時聊天,空調溫度高致工作人員感覺悶熱煩躁。
1.4.5?流程方面?未制定擺藥環節崗位職責,造成擺藥人員不固定,故出現差錯后無法追溯到人。無相關獎懲制度。看似、聽似、一品兩規藥物未統計。
1.5?對策擬定?見表1
1.6?目標設定
通過CBMDISC、CNKI、維普、萬方、PubMed等國內外知名數據庫,搜索近5年來關于配置中心擺藥環節差錯的文獻研究,了解國內外配置中心擺藥環節差錯現狀統計,設定本次擺藥錯誤率不超過0.2。
2?措施實施(D)
2.1?人員方面
針對工作量進行彈性排班,給予人文關懷。規定連續工作滿2.5小時,強制休息10分鐘,緩解過度緊張疲勞。組織相關法律法規學習,以提高慎獨精神,嚴格執行三查十對原則,護士長及安全員不定時督查。拆藥物外包裝做好登記,由第二人進行清點檢查簽名,責任到人。對于新進藥品必須貫徹先培訓后入倉原則。常規藥物每日有重點培訓5~8個,每月做到全覆蓋。
2.2?藥品方面
藥劑科對看似、聽似、一品兩規藥品范圍進行梳理,規定。護理部對看似、聽似、一品兩規藥品制度進行制定,下發后組織全院解讀學習并考核。查閱相關文獻,設計看似、聽似、一品兩規相關標識的圖案并進行制作。對看似、聽似、一品兩規藥品進行錯位放置,并粘貼標識。科內組織學習考核。
2.3?設備方面
聯系信息科,對輸液粘貼單字體及格式進行調整,更換打印墨廠家,與信息科聯系,要求每月1日定期來配置中心對所有儀器進行常規故障排查。明確標識,青霉素類藥物用紅筆畫圈,使其醒目。制作青霉素陽性圖章。對于特殊用量、非整量藥品及液體用水筆加下劃線標注,藥物標簽字體統一放大。
2.4?環境方面
更換打印機,降低噪音。擺藥期間所有工作人員禁止聊與工作無關的事。配置中心環境要求保存光線適宜,濕度45%~75%,溫度18~22℃[5]。由于配液中心護理人員在擺藥期間精神處于高度集中狀態,當溫度超過20℃、濕度大于60%時,會致使工作人員感覺悶熱煩躁,在這種環境下工作不利于配置中心人員注意力的集中,故應將溫度、濕度適度調低。
2.5?流程方面
制定科內各崗位職責及流程:擺藥工作固定班次、固定崗位、固定流程,出現差錯后可追溯責任到人,制定擺藥操作流程及考核標準,定期進行考核。并納入新進人員考核內容,要求人人掌握。制定獎罰機制,扣致個人工作質量管理分,與勞務費掛鉤,起警醒作用。
3?檢查反饋
3.1?統計配液中心2019年6月、7月、8月的配置工作量,擺藥環節錯誤例及擺藥環節錯誤率,與前期對照組進行對比。見表2
3.2?改善情況?配置中心擺藥環節錯誤率小于0.2,達到預期目標。4?總結分析與持續改進(A)
本次活動運用了PDCA循環模式,切實地降低了配置中心擺藥環節錯誤率,達到了預期目標。對仍舊存在的問題,繼續采用PDCA循環模式,運用頭腦風暴進行原因分析,找出真因,制定改進措施并進行持續質量改進。對新進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考核。已制定的規章制度進行常態化培訓,不斷鞏固。
5?小結
配置中心質量控制小組成員通過參與本次活動,不僅提高了小組成員查找問題的敏感性、分析問題的全面性、解決問題的科學性,更提高了配置中心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使藥師護士協助更為緊密、和諧。配置中心質量管理運用PDCA循環模式,旨在提高配置中心成品質量,通過不斷優化中心流程,減少各環節差錯,為臨床合理用藥、安全用藥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沈寶華.PDCA循環管理法在減少門急診藥房發藥差錯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12(21):1321-1322.
[2]?姜朋飛.淺談我院靜脈藥物調配的質量控制與管理[J].海峽藥學,2018,30(9):265-266.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靜脈用藥集中調配質量管理規范(衛辦醫政發[2010]62號)[S].2010,2046.
[4]?《靜脈用藥集中調配質量管理規范》
[5]?陳鳳蓮,朱芳,鄧燕,等.靜脈藥物配置環節質量控制[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3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