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琳
【摘要】目的:探討兒科治療記性支氣管肺炎用藥價值。方法:本文選取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1例患兒為研究對象,均為急性支氣管肺炎,觀察分析患兒用藥情況,并且對抗菌類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探討患兒用藥情況是否存在合理性,對藥物治療效果進行評估。結果:兒童急性支氣管肺炎治療過程中,其中有16例為單用抗菌藥物,占比31.37%;29例為二聯抗菌藥物,占比56.86%;6例為三聯抗菌藥物,占比11.76%;其中有16例為不合理用藥,占比31.37%,29例聯用不合理,占比56.86%,6例配伍不合理,占比11.76%。結論:在治療兒童急性支氣管炎的過程中,大部分用藥基本合理,在對病因進行明確之后,采取針對性用藥為此疾病的治療關鍵。
【關鍵詞】兒科;急性支氣管炎;用藥價值
【中圖分類號】
R765.0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62-01
臨床當中,會將支氣管肺炎又稱之為小葉肺炎,會對兒童身心健康都產生不利影響,屬于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多發于春季或者冬季,而且大部分發病人群則為2周歲以下的嬰幼兒。為了能夠使得嬰幼兒得到治療,減輕患兒痛苦,提高治療效果,就需要加強對急性支氣管肺炎用藥狀況的研究分析,從而保障治療過程中的用藥狀況更加規范與合理,最大程度上減少不規范用藥的情況[1]。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51例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患兒用藥情況,分析用藥效果,進而深層次分析兒科治療記性支氣管肺炎的用藥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1例急性支氣管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接受X線檢查,并且符合急性支氣管肺炎診斷標準。51例患兒當中包含男患兒28例,女患兒23例,年齡為10個月~9歲,平均年齡為(4.19±1.82)歲。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咳嗽、干濕音以及咳痰等。
1.2?方法
對51例患兒的用藥狀況進行詳細記錄與研究分析,并且深層次分析抗菌類藥物。與此同時,還需要對患兒用藥是否合理進行探討分析,進而對于藥物治療效果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
1.3?臨床評價標準
結合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應用情況,對臨床用藥是否合理進行科學的評價。評價內容包含多個方面,(1)藥物聯用合理性。在使用青霉素與奧格門汀等相關抗菌藥物時,由于這部分藥物的作用機制具有相同性,所以就會在使用的過程中,就會發生協同效應,進而導致藥物濃度較高,較為容易發生過敏的情況。(2)藥物使用方式。如:在使用β-內酰胺類抗生半衰期并不長遠,針對此,每天就需要對患兒進行反復給藥,由此使得血藥濃度同最低抑菌濃度對比,前者始終高于后者。而且,對溶劑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如:在使用葡萄糖的過程中,不能夠與奧格門汀進行配伍[2]。(3)合理選擇藥物。在對治療藥物進行科學合理選擇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我國制定的相關臨床標注,在為嬰幼兒進行用藥時,不能夠使用沒有明確表明安全性的藥物。同時,還需結合患兒的實際病情,對患兒治療效果進行科學合理的整理歸納。
如果患兒急性支氣管肺炎在接受治療之后,各個臨床癥狀并沒有得到明顯恢復,那么則判定為病情沒有好轉。如果患兒急性支氣管肺炎的咳嗽癥狀有所緩解,紫紺狀況也有所減少,發熱情況有所緩解,患兒肺部啰音完全消失,則判定為病情好轉;如果患兒在接受治療之后,全部臨床癥狀均消失,而且肺部x射線紋理有所變細,達到正常標準,則判定為病情痊愈。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用χ2檢驗,當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兒治療急性支氣管肺炎抗菌藥物聯用情況?在治療兒童急性支氣管肺炎的過程中,使用抗菌藥物聯用情況,其中有16例為單用,占比31.37%;29例為二聯,占比56.86%;6例為三聯,占比11.76%。
2.2?患兒治療急性支氣管肺炎不合理用藥情況?在治療兒童急性支氣管肺炎的過程中,其中有16例為不合理用藥,占比31.37%,29例聯用不合理,占比56.86%,6例配伍不合理,占比11.76%。
3?討論
急性支氣管肺炎屬于嬰幼兒常發的一種呼吸道疾病,通常來講,主要就是由于患兒支氣管炎加重引發的肺炎。而此種疾病出現的主要病因,就是由于患兒感染了細菌或者病毒,由此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應重視對兒科住院醫囑的點評分析,針對其中不合理用藥的情況,進行嚴肅的批評。而醫院內部的醫務處更是應該重視強化兒科醫師抗菌藥物的監督管理,采取相應合理的干預措施,將用藥合理性同個人績效進行掛鉤,從而保障用藥更加嚴謹合理[3]。與此同時,醫院還應該對超說明用藥的管理進行規范,保障超說明書的用藥操作流程更加完善合理。另外,兒科醫師還應該重視相關業務知識的學習,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保障自身用藥水平的提高,充分保障兒童用藥更加具有安全性以及合理性。在治療急性氣管肺炎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病癥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采取抗感染治療,其中抗感染治療最為關鍵,而且抗感染藥物使用是否具有合理性,與最終的治療效果具有密切關聯[4]。因此,在進行用藥治療的過程中,就應該對抗菌藥物進行科學合理的使用,進一步提高對抗感染效果。
總而言之,在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肺炎疾病的過程中,需注意用藥是否具有合理性,針對患兒病癥,保障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盡量避免出現不合理用藥的情況,保障藥物使用的安全性以及規范性,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蔣雪,胡劍.兩種方案對小兒支氣管肺炎療效及經濟性比較研究[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7,26(08):666-668+672.
[2]?李曉婭,王小妮.4種不同抗生素聯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療兒童急性支氣管肺炎用藥成本及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07):1508-1510.
[3]?劉麗君,凌繼祖,趙福林.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肺炎支原體和肺炎衣原體病原學特征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7,12(02):174-177+181.
[4]?蘇克劍,陳彬,孫琳,方羽,陸國紅.不同抗菌藥物用藥方案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6,36(03):22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