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


【摘要】目的:對血液離體后放置時間及方法對血糖測定的影響進行研究。方法:隨機抽取2019年2月-5月來我院進行體檢的40位門診體檢人員為研究對象,對其空腹靜脈血(2m1)加以抽取后,分別注入編號為1、2、3、4、5、6的真空采血管中。其中1、2、3采血管在25℃溫度下加以儲存,4、5、6分別放置在4℃、15℃與35℃溫度下加以儲存。1、4、5、6四支對管離心模式進行采用,2則對紅細胞分離模式進行采用,離心后實施血清抽取處理;3對分離膠加以增加進行離心處理。分別于1h、2h、4h、6h、8h五個時間段,對這些血液樣本血糖水平進行檢測與比較分析。結果:1管血液離體后在1h、2h時間段進行血糖檢測其結果相差較小(P>0.05);而在4h、6h、8h時間段進行血糖檢測,其結果不斷降低,相較1h、2h檢測結果差異顯著(P<0.05)。2管、3管在各個時間段血糖檢測均無顯著差異(P>0.05)。4管在不同時間段內對血糖進行檢測,其濃度均無明顯變化(P>0.05)。1管、5管、6管與1h、2h時間段檢測結果相比,在4h、6h、8h時間段血糖檢測結果顯著降低(P<0.05)。結論:血液離體后在不同放置時間及處理方法下,都會給血糖值帶來影響,為確保檢測結果準確,需采用新鮮標本,并對血清及時加以分離,或對帶分離膠的采血試管加以采用并及時進行測定。
【關鍵詞】血糖;血液離體后;放置時間;方法;影響
【中圖分類號】
R540.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91-01
為明確血液離體后放置時間及方法對血糖測定的影響,為臨床血液標準質量控制提供參考,本文即以我科檢驗人員為依據,對血液離體后放置時間及方法對血糖測定的影響進行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9年2月-5月來我院進行體檢的40位門診體檢人員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40-67歲,空腹抽血后對血糖標本加以選取。
1.2?方法
儀器與材料:全自動血糖生化分析儀與氧化酶法血清葡萄糖試劑盒以及一次性真空采血管。
對40位體檢人員,分別對2ml空腹靜脈血加以抽取,將其注入一支包含真空分離膠的黃蓋采血管5與5支支紅蓋真空采血管1、2、4、5、6中。對于1、2、3三支采血管,將其放置在25℃環境下加以儲存,4、5、6三支采血管則分別放置在4℃、15℃與35℃環境下加以儲存。1、4、5、6四支對管離心模式進行采用;2則對紅細胞分離模式進行采用,離心后實施血清抽取處理;3對分離膠加以增加進行離心處理。設置1h、2h、4h、6h、8h五個時間段,對這些血液樣本血糖水平分別進行檢測[1]。
1.3?統計學處理
對統計學處理軟件SPSS21.0加以采用,對各項觀察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并使用t檢驗,統計學有意義以P<0.05為準。
2?結果
2.1?血液離體后不同放置時間與不同處理方法下血糖測定情況?1管血液離體后在1h、2h時間段進行血糖檢測其結果相差較小(P>0.05);而在4h、6h、8h時間段進行血糖檢測,其結果不斷降低,相較1h、2h檢測結果差異顯著(P<0.05)。2管、3管在各個時間段血糖檢測均無顯著差異(P>0.05)。詳見下表1。
2.2?血液離體后不同放置時間與溫度環境下血糖測定情況?4管在不同時間段內對血糖進行檢測,其濃度均無明顯變化(P>0.05)。1管、5管、6管與1h、2h時間段檢測結果相比,在4h、6h、8h時間段血糖檢測結果顯著降低(P<0.05)。詳見下表2。
3?討論
在本次研究中, 1管放置在25℃環境下加以儲存,4、5、6三支采血管則分別放置在4℃、15℃與35℃環境下加以儲存。其中4管在不同時間段內對血糖進行檢測,其濃度均無明顯變化(P>0.05)。1管、5管、6管與1h、2h時間段檢測結果相比,在4h、6h、8h時間段血糖檢測結果顯著降低(P<0.05)[2]。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血液離體后在不同放置時間及處理方法下,都會給血糖值帶來影響,為確保檢測結果準確,應采用新鮮標本,并對血清及時加以分離,或對帶分離膠的采血試管加以采用并及時進行測定。
參考文獻:
[1]?潘志麟,馮烈.血糖測定方法的現狀及進展[J].廣東醫學,2016,37(s1):252-254.
[2]?姚蕾,陳斯麗.血液標本放置時間與血糖檢測結果準確性的關系探討[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