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

【摘要】目的:觀察對進行高壓氧治療的顱腦損傷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對其預后的影響。方法: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行高壓氧治療的顱腦損傷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雙盲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1例:普通護理)與實驗組(31例: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預后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高壓氧療兩個療程后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結論:高壓氧治療的顱腦損傷患者綜合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關鍵詞】高壓氧;顱腦損傷;綜合護理;預后
【中圖分類號】
R540.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104-02
顱腦損傷患者血腦屏障的生理解剖完整性遭到破壞,致使腦部微循環障礙,腦組織神經細胞在缺血狀態下可發生缺血性壞死或缺氧性壞死,腦細胞損傷后在局部炎癥因子的作用下形成水腫,以致顱內壓升高,若未有效遏制患者病情可增加腦疝發病風險[1]。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療屬于安全性較高的治療方式,本次研究為論證高壓氧治療的顱腦損傷患者綜合護理干預療效,比較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31例行普通護理、31例行綜合護理,兩種不同護理干預模式患者預后情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實驗組(n=31例):男、女分別18例、13例,年齡/平均年齡為:56歲~74歲、(63.12±1.12)歲。對照組(n=31例):男、女分別17例、14例,年齡/平均年齡為:57歲~78歲、(63.15±1.14)歲。兩組患者性別、平均年齡等指標經統計學驗證無明顯差異(P>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參考萬學紅 盧雪峰主編第九版《診斷學》中顱腦損傷臨床診斷標準,結合患者顱腦CT、MRI等影像學確診。(2)本次研究獲得醫院倫理會以及患者家屬同意,患者均遵循醫囑行高壓氧治療且患者在行高壓氧療前均神志恢復正常。排除標準:(1)排除非首次顱腦損傷患者。(2)排除合并胸腹部骨折或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3)排除合并活動性出血患者。
1.3?方法
參與本次研究的顱腦損傷患者入院后均行開顱手術或微創手術,護理人員循醫囑應用止血藥、擴張腦血管藥、營養神經藥以及抗氧化藥,并均在術后4天行高壓氧治療,高壓氧艙應用期間氧氣壓力為0.1MPa,每次高壓氧治療時間為約為60min,持續高壓氧治療10天后間斷5天后再次行第2個療程。
1.3.1?對照組(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行高壓氧治療期間持續性關注患者生命體征,保證患者高壓氧治療期間各項生命體征穩定、管道暢通且固定牢固。
1.3.2?實驗組(綜合護理)?(1)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高壓氧治療步驟、并結合臨床干預典型案例,向患者家屬強調高壓氧療的重要性,并在高壓氧療前協助患者行高壓氧治療前準備,為患者更換質地柔然的衣服,保證患者在進入高壓氧前已進食、排便。(2)管道護理:護理人員在檢查導管是否通暢、是否有效固定的同時應檢查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現皮疹、紅腫等反應,為防止高血壓氧療過程中高壓氧艙內氣壓改變致封閉式輸液瓶破裂,應為患者跟換開放式輸液瓶。(3)高壓氧艙加壓管理:護理人員在患者進入高壓氧艙后應關注患者呼吸頻率變化情況,若患者在高壓氧療期間呼吸頻率異常,應立即終止治療。對于情緒躁動的患者,輕度躁動患者,護理人員可應用約束帶固定患者四肢,對于躁動癥狀較重的患者,護理人員可遵循醫囑給予患者適量鎮靜藥物。(4)心理護理:在患者進入高壓氧艙后通過對講機與患者溝通,從而安撫患者情緒,并在升壓階段提前告知患者有可能出現氣流聲,且此屬于正常現象。在穩壓期,護理人員應詢問患者感受,若患者出現耳部不適,可告知患者此屬正常現象,從而安撫患者情緒。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為患者播放節奏舒緩的音樂,以防止患者在高壓氧治療期間出現躁動、焦慮等負面情緒。在患者每次完成高壓氧治療后給予患者鼓勵與稱贊。
1.4?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神經功能改善情況,參考NIHSS評分(總分在0分至42分)判斷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情況,0分表示神經功能正常,1分至4分為輕度卒中,5分至15分為中度卒中,15至20分為中-重度卒中,21分至42分為重度卒中。
1.5?統計學處理
SPSS21.0軟件系統處理相關數據,以(x±s)表示的平均值計量數據,均應用t 檢驗,P值低于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神經功能改善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護理干預后NIHS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3?討論
顱腦損傷發生后患者腦部神經細胞功能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輕度顱腦損傷患者可出現頭痛、頭暈等癥狀,病情嚴重的患者可出現偏癱、失語等癥狀,顱腦損傷患者腦部神經細胞的損傷,主要是因腦部血液微循環障礙、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細胞缺氧性壞死[2]。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證實,對于顱腦損傷患者早期行高壓氧療,提升腦組織血氧含量,可顯著提升腦組織代謝,從而糾正腦組織缺氧狀態,激活網狀結構功能,改善腦部微循環,提升患者神經功能。絕大多數行高壓氧療的患者獨立進入高壓氧艙后可產生不安全感,常規護理干預過程中護患互動少,護理人員易忽視患者心理以及生理變化。顱腦損傷高壓氧治療綜合護理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在開展高壓氧治療前協助患者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并強化高壓氧治療管理,從而使患者正確認識高壓氧治療,緩解患者高壓氧治療中負面情緒,以提升患者高壓氧治療耐受能力及療效[3]。
本次研究顯示兩組患者干預前NIHSS評分得分不存在明顯差異,護理干預后實驗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顱腦損傷高壓氧治療患者綜合護理干預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維濤.早期高壓氧治療對顱腦損傷患者血清學指標以及紅細胞糖代謝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10):1438-1441.
[2]?黃億平,陳文延,吳植念等.神經節苷脂聯合高壓氧治療對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藥業,2017,26(10):75-77.
[3]?周斌,孫志剛,張彥娜等.早期高壓氧治療對顱腦損傷患者運動功能障礙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