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軼琳



【中圖分類號】
R192.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113-02
衛生部發布《母嬰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共55條。闡明女性懷孕、分娩、哺乳的特殊生理時期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1],以此為基礎對孕期各階段婦女進行有目標的健康素養宣教。本研究為制定特色高效的指導制度,故調查所在地區的孕早期婦女健康素養現狀及影響因素。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上海市寶山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上海市孕產婦健康手冊》孕早期婦女。納入標準:①具有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能夠理解問卷內容;②愿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問診資料內容不全及問卷邏輯錯誤者。
1.2?抽樣
隨機整群抽樣選取寶山區菊泉、淞南、長江、高境4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在該4處建立《上海市孕產婦健康手冊》的孕早期婦女作為調查對象,于第一次孕檢時完成現場問卷調查,有效回收問卷464份。
1.3?調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以《母嬰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55條》和已發表文獻的內容為基礎[2],采用Delphi專家咨詢的方法確定條目池,共35道Likert5級評分法類單選題。該問卷Guttman分半系數是0.871,重測信度為0.726。
1.4?統計方法
使用Epidata3.1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8.0進行統計。
2?結果
2.1?一般情況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89份,收回有效問卷464份。詳見表1。
2.2?母嬰健康素養調查結果,見表2。
2.3?不同個體特征間母嬰健康素養比較分析
不同年齡、教育程度、戶籍、是否初產婦、人均工資分組間母嬰健康素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3?討論
國內外研究[3,4]表明懷孕早期聯合營養活動、生活方式的綜合健康教育干預措施可以改善母嬰妊娠結局。而本研究表明對于寶山區孕早期婦女年齡、教育程度、戶籍、是否初產婦、人均工資都是影響其母嬰健康素養的個體因素。低齡、收入困難非本市戶籍的孕婦在母嬰素養上可能由于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或者是自身文化、家庭環境受限,所得到的關于母嬰素養內容較少[5]。這些孕婦孕早期的母嬰認知內容通常來自家庭長輩、朋友、網絡媒體等便捷的來源,但這些來源所傳達的母嬰常識都是傳統經驗、口頭宣揚,沒有文獻專家考據。此類個體特征的孕婦人群往往也有很大的幾率缺失或者減少常規產檢的次數,丟失接受孕中期、孕晚期正規孕婦學校的常規課程,同時又沒有主動檢索有文獻考據的母嬰知識的能力。因此設計針對性的個體化的孕早期干預手段對于提高郊區人口特征復雜的孕期健康素養可以獲得較高的療效和成本效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母嬰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J]. 中國社區醫師, 2012(7).
[2]?戴嬋媛. 圍生期產婦健康素養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測試[D]. 中南大學, 2014.
[3]?馮愛華. 孕產婦母嬰健康素養現況調查及其妊娠結局相關研究[D]. 山東大學, 2013.
[4]?黃紅丹, 簡可鑫, 蔡月嬌, et al. 不同宣教方式提高孕婦母嬰健康素養的效果研究[J]. 中國衛生產業, 2014(29):77-77.
[5]?張柳. 孕產婦母嬰健康素養現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v.30(36):6553-6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