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杰輝 劉競龍

【摘要】目的:探析后凸成形術應用于脊柱爆裂性骨折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到我院治療的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86例作觀察對象,按入院日期單雙號差異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進行保守治療,觀察組患者進行后凸成形術。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5.3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6.74%,組間差異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實施后凸成形術治療,具有明確療效,可顯著提高治療總有率,可在臨床中推廣運用。
【關鍵詞】脊柱爆裂性骨折;后凸成形術;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81.3+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116-01
脊柱損傷是臨床外科中常見疾病,其中脊柱爆裂骨折占有較高比例。脊柱爆裂性骨折屬于嚴重性脊柱損傷疾病,其主要是受到重物擠壓、車禍、意外摔傷等引起,脊柱主要表現(xiàn)出局限性疼痛,同時存在運動功能障礙,在心理上、生理上都對患者造成嚴重影響。臨床中治療脊柱爆裂性骨折通常采取保守治療與外科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具有見效快,療效好的特點,其應用更為廣泛[1]。為進一步探討后凸成形術對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臨床價值,對我院脊柱爆裂骨折患者進行研究,有關情況闡述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到我院治療的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86例作觀察對象,按入院日期單雙號差異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6:17,年齡22-78歲,平均年齡(50.36±5.11)歲,受傷時間2-7d,平均(3.46±1.12)d,其中重物擠壓傷10例,車禍傷22例,意外摔傷11例;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5:18,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49.88±6.43)歲,受傷時間2.5-7d,平均(3.54±1.10)d,其中重物擠壓傷12例,車禍傷21例,意外摔傷10例。兩組患者上述相關資料無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訪次研究已經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會議批準,且所有患者與家屬都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納入條件:所有患者均符合脊柱爆裂性骨折診斷標準;患者不同程度的存在脊柱局限性疼痛,同時存在功能及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受傷時間均在一周內;不存在脊髓與神經壓迫、受損的情況;患者病情趨于平均,均符合后凸成形術指征。
排除標準:椎體壓縮低于50%,椎管殘腔超過50%者,且神經功能良好,后凸畸形低于20°者;同時存在其他嚴重重要臟器嚴重疾病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保守治療,觀察組患者進行后凸成形術。引導患者保持俯臥位,局麻或全麻成功后,在C型臂X線機輔助下,通過椎弓根入路穿刺,針尖往下往內分別5°-l0°,穿刺激進入椎體后緣約2mm,置入導針、工作套管,擴張手鉆鉆至椎體前緣約3mm部位,搭建擴張器通道,將球囊擴張器放置于椎體前端部位,并注入顯影劑,將球囊進行擴張,待骨折復位以后將擴張器撤除,再往椎體當中注入骨水泥。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是指治療后患者脊柱局限性疼痛、脊柱功能及運動功能障礙等癥狀完全消失;好轉是指治療后患者脊柱局限性疼痛、脊柱功能及運動功能障礙等癥狀有所緩解;無效是指經治療后均未達到上述條件。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好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對組間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版本為SPSS20.0,其中(n)代表計數(shù)資料,經(χ2)檢驗,(x±s)代表計量資料,經(t)檢驗,P<0.05代表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采取不同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5.3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6.74%,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脊柱爆裂性骨折主要癥狀為局限性脊柱疼痛、脊柱功能與運動功能障礙等。脊柱爆裂性骨折采取手術治療應首要明確脊髓或是神經損傷情況及不穩(wěn)定程度。脊柱骨折不穩(wěn)定分為三度:一為機械性,后柱和前柱受累,或是中柱和后柱受累;二為神經性,中柱受累,無神經癥狀患者出現(xiàn)神經表現(xiàn);三為前中后三柱均受累,同時存在神經性、機械性不穩(wěn)定。通常將三柱結構當中有兩柱受累則可視為不穩(wěn)定。對于椎體壓縮<50%,椎管殘腔>50%,且神經功能良好,后凸畸形<20°者,采取保守治療,保守治療期間臥床休養(yǎng),應觀察骨質疏松、肺部感染、血栓等并發(fā)癥。脊柱存在嚴重不穩(wěn)定,神經功能受損者首選手術治療,預防脊柱骨折后遺癥,促進脊柱生物力學與三維空間結構更好恢復[2]。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與影像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發(fā)現(xiàn)對于脊髓壓迫所引發(fā)的原因大部份位于椎管前方,因此醫(yī)學當中催生了前路手術,重點對于椎管前方進行減壓。采取前路手術方式能減少正處于水腫、充血情況下的損傷神經組織不必要的操作,手術范圍廣泛,減壓效果明確,其對神經損傷風險性小,能對后柱部分功能進行保留。但是前路手術操作過程當中存在出血量大,創(chuàng)傷性大,手術操作較為復雜,術后并發(fā)癥多,手術指征更為狹窄,導致其在臨床中的應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后凸成形術則是一種后路手術方式,其具有創(chuàng)傷出血量小、生理解剖結構更簡單、易于操作、并發(fā)癥低的特點。后凸成形術通過椎弓根內固定,入路擴張和伸展后縱韌帶及纖維環(huán)后部,使突入椎管骨塊起到間接復位、減壓的作用,有效保護脊柱運動節(jié)段,內固定穩(wěn)定性能良好,使脊柱“三柱”復合結構恢復;也有效避免發(fā)生塌陷及后凸畸形,使椎體高度和生理曲度重新建立,最大限度減輕繼發(fā)性神經損傷、腰背疼痛等癥狀[3]。
綜上所述,脊柱爆裂骨折患者采取后凸成形術具有明確療效,對于符合該手術指征患者是一種效果明確手術方式。
參考文獻:
[1]?倪歡.后凸成形術治療脊柱爆裂性骨折的臨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62):175.
[2]?陳友虎.高齡骨質疏松脊柱爆裂骨折行開放后凸成形術聯(lián)合椎管減壓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03):107-108.
[3]?孫啟才,茹選良,宋柏杉.人工骨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脊柱爆裂性骨折[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13,19(02):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