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娟 黃文會

【摘要】冠心病(英文檢測CHD),指冠狀動脈出現粥樣硬化造成動脈內膜產生大量脂質沉積導致管腔狹窄促使心肌細胞暫時性缺血缺氧引發心絞痛癥狀的疾病,是臨床最為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好發于超過50歲中老年人。
【關鍵詞】自我管理干預;冠心病;自我管理行為
[Abstract]?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refers to the coronary artery atherosclerosis resulting in a large amount of lipid deposition in the intima of the artery, resulting in lumen stenosis, promoting temporary ischemia and hypoxia of myocardial cells and causing angina pectoris. It is the most common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is most common in the elderly over 50 years old.
[Key words]?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Self-managing behavior
【中圖分類號】
R767.0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120-01
目的:探究自我管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對生活的質量所造成的干擾。方法:此次研究采取隨機盲選法,將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劃分為2組,各組平均50例;其中,對照組實行常規管理干預,觀察組實行自我管理干預,分別對2組病患中自我管理能力的評分及生活的質量評分。結果:對比統計結果發現,對照組自我管理能力的評分及生活質量的評分與觀察組相比差異明顯,2組數據具備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結論:患冠心病的患者能更好的實行自我管理干預,能明顯增強自我管理能力,使生活質量得到更好的改善,值得在臨床護理領域中使用及推廣。本文對自我管理干預對冠心病病患自我管理行為與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探究,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此次研究納入的100例患者,納入時間為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所有的病患全部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并且于知情條件下簽署實驗同意書,基本排除失語、合并精神疾病及合并嚴重肝腎疾病的情況。以隨機盲選法為參照劃分為2組,即: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8:22,年齡分布為51歲至76歲,平均年齡為(62.54±3.78)歲;觀察組5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9:21,年齡分布為52歲至77歲,平均年齡為(62.53±3.79)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上不存在任何明顯著異性(P>0.05),具有可比意義。
1.2?方法
本次針對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管理干預,嚴格按照內科常規管理流程執行,處理好管理干預期間出現的問題,確保管理干預工作有序進行。觀察組患者則實行自我管理干預,具體自我管理干預內容如下:
(1)心理自我管理干預。由護理負責的人員對病患的心理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綜合考慮患者的負性情緒及性格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自我管理護理干預方案,向病患提供的心理疏導要個性化,著重于護患的關系,兩者之間必須和諧相處,耐心傾聽患者的內心疑慮,鼓勵其將自身的感受勇敢的進行表達,幫助患者了解控制情緒對于改變預后效果的重要性;此外,指導患者自我評估心理狀態,對于自身所存在的不良情緒,可將其注意力進行轉移,例如音樂療法,使自身不良心理得到有效疏導。
(2)自我作息管理。由于冠心病患者普遍患有輕重不等的睡眠障礙,造成睡眠質量銳減,不利于其心臟功能恢復,大大增加疾病治療難度,客觀上要求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年齡階段及機體素質,調整其原有的生活作息習慣,劃分患者睡眠障礙等級,仔細記錄24h內個體睡眠時間,叮囑患者睡前泡腳舒緩其精神,必要時口服適量安定類片劑,起到改善睡眠狀態的作用。
(3)飲食計劃自我管理。護理人員結合患者具體情況,測定其血壓、血脂及血糖等指標,向患者提供合理化膳食方案,以保證機體營養攝入充足為前提條件,多吃蔬菜瓜果多喝水,培養患者少食多餐的生活習慣,叮囑患者不得過飽飲食,并且攝入適量的適量的含有纖維素的瓜果蔬菜,大大增加飲水量,有助于排便順暢。此外,患者需加強飲食自我管理,做到合理飲食,確保飲食營養、健康、堅持少食多餐,促進自身機體營養的提升。
(4)自我運動管理干預。病患依照自身病情恢復狀況,進行一些合理的運動鍛煉,比如簡單的肢體活動、散步、打太極拳等;運動需適量,合理控制每次運動的時間,確保自身耐受,進而增強自身機體抵抗力,促進病情康復。
1.3?判定標準
納入復查管理、用藥管理、運動管理、心理認知及疾病認知等指標分別評估2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強化程度,分數越高說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強。同時,向2組患者發放我院自行研發的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分別評估護理前后生活質量的改善程度,分數越高說明生活質量改善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此次通過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數據,其中計量數據使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數據使用百分率(%)標注,并用χ2檢驗;P<0.05,證明兩組數據的差異非常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的比較
通過對比統計可以得出,對照組與觀察組復查管理、用藥管理、運動管理、心理認知及疾病認知各項指標對比有明顯的差別,2組數據具備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如表所示1:
2.2?兩組患者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對?對照組的護理前其生活質量評分為(6.26±1.46)分、護理后為(7.22±1.55)分;觀察組的護理前其生活質量評分為(6.27±1.45)分、護理后為(10.04±2.34)分。通過對比的統計結果得出,對照組與觀察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指標有非常顯著的差別,2組數據具備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受社會進步及經濟發展的影響,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變化非常的大,大大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有相關的資料顯示,冠心病的發生機制相對復雜,和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及吸煙之間的聯系十分密切,具有病程綿長、易反復發作及不易治療等明顯特征。如何做好冠心病護理管理工作,實現定期復查、鍛煉身體、合理飲食及長期用藥的目標,受到相關工作人員越來越多的重視與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對病情的演變發展進行控制,自我管理干預通過組織疾病相關知識宣教等活動,幫助冠心病患者學習理論知識,快速掌握突發性事件的防治措施,修改患者原來的錯誤的生活方法及生活的習慣。同時,自我管理干預能督促患者遵循醫囑,定時定量口服藥物,主張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對于保證藥物治療效果及安全性具有顯著價值作用。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實行自我管理干預的效果顯著,能明顯增強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蘇媛媛,張偉宏,宋曉月,潘利妞,余珍,張爽,陳影.心臟康復教育對社區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20):5105-5108.
[2]?陳麗平.優質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19):146.
[3]?馬玉瑞.整體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02):36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