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崢


【摘要】目的:研究原發性肝癌患者采用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清糖類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項指標聯合檢測方式對病情進行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后病理學確診為原發性肝癌的患者60例,和同期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人資料60例,分別將其定義為研究組和對照組。采用激光散射計數法、速率法、電化學發光法對兩組研究對象的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清糖類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項指標水平進行測定。對比檢測結果和檢測結果陽性率。結果:研究組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清糖類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項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清糖類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項指標水平檢測結果陽性率水平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原發性肝癌患者采用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清糖類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項指標水平會明顯高于正常健康人,臨床上可以將這一特征作為該類疾病診斷的客觀依據,使診斷準確性提高。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清糖類抗原199;甲胎蛋白;診斷
【中圖分類號】R73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124-02
原發性肝癌屬于近年來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類疾病,該病患者的臨床死亡率近年來呈現持續性升高的發展態勢,在發病的早期階段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癥狀表現,這使得誤診、漏診率水平明顯升高,大多數患者的病情在確診的時候已經發展到晚期階段,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1]。本文研究原發性肝癌患者采用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清糖類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項指標聯合檢測方式對病情進行診斷的臨床價值。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后病理學確診為原發性肝癌的患者60例,和同期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人資料60例,分別將其定義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研究對象中男性49例,女性11例;年齡30-75歲,平均46.1±6.3歲;研究組研究對象中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齡32-71歲,平均46.3±6.2歲;肝癌病史1-7個月,平均1.9±0.6個月。數據組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在同意參與研究后,均需簽署知情同意書,于當日或次日晨起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液5mL,經過離心處理15min之后,取血清作為檢測標本。采用激光散射計數法、速率法、電化學發光法對兩組研究對象的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清糖類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項指標水平進行測定。對比檢測結果和檢測結果陽性率。
1.3?觀察指標
(1)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清糖類抗原199、甲胎蛋白檢測結果;(2)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清糖類抗原199、甲胎蛋白檢測結果陽性率。
1.4?檢測結果陽性判定標準
當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超過5定為檢測結果陽性;當血清糖類抗原199超過35kU/L定為檢測結果陽性;當甲胎蛋白超過25μg/L定為檢測結果陽性[2]。
1.5?數據處理方法
P<0.05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X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以(x±s)表示,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數據。
2?結果
2.1?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清糖類抗原199、甲胎蛋白檢測結果
研究組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清糖類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項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2.2?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清糖類抗原199、甲胎蛋白檢測結果陽性率?研究組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清糖類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項指標水平檢測結果陽性率水平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2。
3?討論
原發性肝癌在病情出現的早期往往不會有明顯癥狀,當發展至中晚期階段的時候會有上消化道出血、肝區疼痛、上腹部包塊、腹脹、乏力等癥狀出現。在早期階段對病情進行準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可以使疾病的發展得以延緩,使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質量顯著提高。血清學相關指標檢測主要具有微創、方便、可重復性強等幾大優點[3]。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的變化,可以對患者機體腫瘤存在的重要化學類物質情況進行客觀反映,從而為腫瘤疾病的診斷及預后的評估提供可靠的參考[4]。通過本次研究,可以證明,原發性肝癌患者采用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清糖類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項指標水平會明顯高于正常健康人,臨床上可以將這一特征作為該類疾病診斷的客觀依據,使診斷準確性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永煒,吳向民.血清 AFP、CA199 和 CEA水平在肝癌診斷和預后中的作用[J].檢驗醫學,2017,32(5):406-409.
[2]?李巖磊,王林,李余發.炎癥反應與原發性肝癌患者預后的關系研究[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6,25(2):174-177.
[3]?郝磊,郝坤.血清 AFP、AFU、CEA、GP73及糖鏈抗原系列聯合檢測對于早期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7,32(10):1609-1612.
[4]?李喬,郭宏華.血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率與相關肝臟疾病預后關系的研究進展[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7,33(4):780-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