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程越 劉艷霞

【摘要】目的:探究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運動康復護理對其自護能力及康復效果影響。方法:選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均分為常規(guī)組(42例,實施基礎護理)、運動康復組(42例,實施+運動康復護理),評價干預效果。結果:干預后1個月運動康復組患者自護能力評分、LVEF、6min步行距離水平均較常規(guī)組高(P<0.05)。結論: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運動康復護理,對提升其自護能力及康復效果具積極意義,建議推廣。
【關鍵詞】 慢性心力衰竭;運動康復護理;自護能力
【中圖分類號】
R192.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147-02
慢性心力衰竭為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心室充盈及心室能力低下,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1]。在對其護理治療期間,受患者認知水平低下、自控能力差等因素影響,治療護理依從性差,因此需加強護理干預。相關研究表示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強運動康復護理可提升護理效果[2]。為此,本次選我院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運動康復護理對其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3];隨機均分為常規(guī)組(42例)、運動康復組(42例)。常規(guī)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57~79歲,平均(67.95±4.57)歲;運動康復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56~78歲,平均(68.62±5.49)歲;組間患者資料相近(P>0.05);研究經患者、家屬知情同意,且符合醫(yī)學倫理。
1.2?方法
常規(guī)組:用藥護理、觀察藥物不良反應、評價療效等基礎護理。
運動康復組在常規(guī)組護理基礎上實施運動康復護理:(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運動康復護理目的、方式及注意事項,安慰患者不良情緒,叮囑其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避免心急氣躁;(2)運動康復護理:①急性期:以床上運動為主,協(xié)助患者進行四肢及關節(jié)被動訓練,包括按摩肌肉、旋轉、內收關節(jié),30~40min/次,2~3次/d;叮囑家屬協(xié)助患者勤翻身、叩背,避免壓瘡;②穩(wěn)定期: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協(xié)助其緩慢起身、床邊坐立、下床走動,心功能Ⅱ級者建議獨立完成日常生活護理,并進行戶外行走,10~20min/次;Ⅲ級者逐漸訓練室內行走,逐漸增加室內步行距離,5~10min/次;Ⅳ級者適當增加休息時間,關注患者心功能變化,并增加呼吸訓練;患者訓練期間需由專人陪同,以及時觀察患者面色、脈搏變化,若出現(xiàn)異常及時停止訓練。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自護能力,以慢性心力衰竭自我護理指數表(SCHFI v6.2)表示,包括自我護理管理、自我護理信心、自我護理維持,分值高表示自護能力好;(2)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康復效果,包括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6min步行距離。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選用SPSS24.0軟件計算,量表評分等計量資料以(x±s)表示,t檢驗,男女占比等計數資料以(%)表示,x2檢驗;P<0.05提示組間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結果
2.1?自護能力
運動康復組患者干預前自護能力評分為(32.08±3.15)分,與常規(guī)組(33.16±2.38)分相近(t=1.773,P=0.080>0.05);干預后1個月運動康復組自護能力評分為(54.51±4.20)分,較常規(guī)組(41.53±9.62)分高(t=8.014,P=0.000<0.05)。
2.2?康復效果
兩組患者干預前LVEF、6min步行距離水平相近(P>0.05);干預后1個月運動康復組以上指標較常規(guī)組高(P<0.05),見表2。
3?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指心力衰竭持續(xù)存在的狀態(tài),主要臨床癥狀為呼吸困難、體液潴留、乏力等,隨病情發(fā)展可誘心肌重構,加重心室充盈能力低下及心室泵血能力異常情況,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需及時實施護理干預。
運動康復護理為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通過科學運動訓練促進患者生理功能恢復的護理方式,可進一步改善患者疾病狀態(tài)、降低其致殘率及死亡率[4]。本次研究中對患者實施運動康復護理,通過實施健康教育以提升其對運動康復護理認知水平及依從性,并在此基礎上實施急性期床上運動及穩(wěn)定其針對性康復護理,可協(xié)助患者逐漸穩(wěn)定心肌功能,并逐漸實現(xiàn)心肌功能恢復、延緩心肌重構的發(fā)展,以最終實現(xiàn)提升其自護能力及康復效果的作用。本次研究結果中發(fā)現(xiàn),干預后1個月運動康復組自護能力水平較常規(guī)組高,考慮原因與運動康復護理前實施健康教育等因素相關,可因此提升患者自護意識,并積極參與至運動康復護理中,達到提升自護能力的效果[5];在康復效果比較中,干預1個月后運動康復組患者6min步行距離、LVEF水平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考慮與心功能分級針對性運動康復護理相關。
綜上,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運動康復護理,對提升其自護能力及康復效果具積極意義,效果顯著,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薇, 王亞楠, 卜煌. 規(guī)范化Ⅰ期運動康復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8, 34(35):2727-2732.
[2]?何飛, 周新浪, 陳達開, 等. 運動康復訓練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響[J]. 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9, 41(1):58-60.
[3]?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心力衰竭學組,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心力衰竭專業(yè)委員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8, 46(10):760.
[4]?馬晶晶, 宗麗春, 李萍, 等. 運動康復護理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的應用效果[J]. 中西醫(yī)結合護理, 2018, 4(5):130-133.
[5]?張振英, 王立中, 席家寧, 等. 運動鍛煉為核心的家庭心臟康復項目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復治療效果影響的臨床研究[J].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19,17(8):709-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