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夢溪

【摘要】目的:對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并分析其對患者住院時間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68例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34例,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34例,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結果: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縮短其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應用效果良好。
【關鍵詞】重癥顱腦損傷;ICU;臨床護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194-01
ICU 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病情危重,各項指標變化迅速 ,護理風險較高,因此,在護理時,應格外注重各項護理細節的管理[1]。常規護理模式主要為被動執行醫囑,極易出現護理遺漏、差錯,且對細節重視程度不足。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強調明確劃分護理職責,落實到位,充分尊重患者感受及個體化需求,為患者提供細致化、全面化透明化護理,提高治療效果[2]。為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本文將對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并分析其對患者住院時間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68例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34例,男:女患者比例為21:13例,年齡32~83歲,平均(47.59±9.53)歲。對照組34例,男:女患者比例為20:14例,年齡31~82歲,平均(48.09±10.65)歲。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包括環境管理、病情監測、用藥護理及不良反應處理等。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應用臨床路徑護理,路徑表由相關科室的溝通、交流后共同制定,確保其符合患者的護理需求,具體實施:(1)入住 ICU 第1d:評估患者的GGS 評分,對于低于8分的患者,應進行降顱內壓、備血、吸氧等處理;對于9~12分的患者,應進行CT 檢查,確定皮下層有無出血點或淤血;(2)入住 ICU第2~3d:對患者生命指標進行嚴密監測,包括心率、呼吸頻率、血壓等;測量患者體溫,使其維持在36.2~37.9 ℃;如果體溫過低或過高,則應使用冬眠合劑,并進行輔助治療,使用冰帽,保護腦組織;(3)入住 ICU第4~5d:對患者進行眼部、口腔護理;對長期昏迷、鼻飼患者,使用2%~3%硼酸進行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感染;做好口腔衛生,保持口腔濕潤;對眼瞼無法閉合患者,應涂抹紅霉素眼膏,使用凡士林紗布;(4)入住 ICU第6~7d:定時為患者翻身、叩背,預防壓瘡及肺部感染;(5)入住 ICU第8d及以后:給予患者腸內營養支持,根據患者的營養狀況留置胃管,使用短肽型腸內營養液,劑量500~1 000 mL,持續均勻泵入。
1.3?評價標準[3]
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21.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給予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療及護理理念的轉變,各種先進的護理模式也不斷出現,臨床護理路徑就是一種融合了現代醫療及服務理念的新型護理模式,可更好的滿足患者護理需求,應用價值較高。在常規護理模式下,各項護理服務開展較為被動,且盲目性、隨意性較強,對護理人員經驗依賴性較大,極易出現護理差錯[4]。而臨床路徑模式則是以時間為橫坐標,以各項護理措施為縱坐標,對各項護理措施進行規范,有利于實現臨床護理的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以往有報道顯示,對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縮短,疾病知識知曉率、護理滿意率明顯提升[5]。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醫療成本,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是一種可靠的護理方案。與其他患者相比,ICU 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病情相對嚴重,且病情變化快,治療成本高,各項生命體征指標變化不易掌握。在診療過程中,若不能及時提供患者有效的護理,則會導致護理無效化,甚至可能因護理不當誘發嚴重的并發癥,導致患者死亡[6]。因此,護理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各項護理措施執行的正確性,直接影響其治療效果。為避免護理銜接不當,最大限度的給予患者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必須確保護理路徑符合患者需求,具有實用性及可行性,并嚴格按照路徑表執行,提高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對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縮短其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應用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任悅.持續性人文關懷聯合優質護理在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22):241-243.
[2]?林亞莉.基于“生物-心理-社會”一體化護理模式在ICU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機械通氣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7):117-119.
[3]?趙余芳,朱蓓蕾,葉茫茫.基于奧馬哈系統對ICU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康復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18,25(06):467-469.
[4]?高霞.優質護理對ICU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影響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4):134-135.
[5]?辜茜娟,胡小梅,盧致輝.臨床護理路徑在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35):5059-5060.
[6]?何笛,何培紅,姬艷芳.協同護理模式聯合FMEA理論在ICU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術后的應用[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19):3642-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