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


【摘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干預在ICU床邊血液凈化患者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選取本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收治就診的80例ICU床邊血液凈化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抽簽法”分組原則,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40例),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干預(40例)。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和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護理后,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此外,經護理,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ICU床邊血液凈化患者采取舒適護理效果顯著,改善患者負面情緒,臨床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舒適護理;ICU;血液凈化;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15【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201-01
前言
床邊血液凈化技術(BBP)作為一種新型血液凈化技術,具有穩定性高、并發癥少、起效快等優點,是治療ICU患者的重要措施[1]。但因ICU患者自身病情的復雜性和嚴重性,再加上對床邊血液凈化缺乏正確的認識,極易產生焦慮、恐慌、緊張等情緒,加劇機體應激反應,影響整個治療效果[2]。而舒適護理干預一種科學、舒適化的護理措施,使人在生理、心理和社會等達到最舒適、愉快的狀態。因此,本文通過采取舒適護理干預,旨在探討該措施對ICU床邊血液凈化患者的效果。正文內容敘述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篩選于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期間內,我院收治的80例ICU床邊血液凈化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將這8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所有患者中,有20例急性腎衰竭,4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和18例重癥胰腺炎。
對照組男21例,女19歲;年齡(33~79)歲,平均年齡(56±1.68)歲。
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5~81)歲,平均年齡(58±1.74)歲。
本次研究是由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患者及其家屬都已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對患者采取抗凝、監測生命體征、導管護理和環境護理等措施。
1.2.2?觀察組實施舒適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一、皮膚護理。因患者長期處在臥床狀態,由此增大壓瘡的發生。因此依據患者的自身病情狀況,利用氣墊床,控制壓力,每兩小時對患者進行一次翻身拍背,注意避免患者導管貼壁或者脫落;另外,每天及時更換床單,不僅要保持干凈平整,還要盡量滿足患者舒適需要,可依靠增減墊背,達到舒舒適程度,患者平躺也能適宜。
二、基礎護理。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干預。患者入院時,接診護士、門診預檢分診、門診醫生診療和病房護士應微笑、熱情接待,實施舒適護理,給予健康教育、住院指導等。具體包括密切監測患者各項基本生命體征;面對患者的訴求,先安撫患者內心緊張情緒,通過增減棉被,調節加熱器溫度、輕聲詢問等方式,操作盡量輕緩、規范,避免患者暴露過多;另外,使用水囊墊在患者的受壓處,水溫保持在40℃上下,防止患者受冷。
三、管道護理。進行置管時,堅持無菌操作;敷料每日更換,若患者感到不適及時調整;因患者動護理期間,動作不可過大,所以醫護人員可協助患者活動,詢問患者需要什么,必要時為患者擦拭身體。
四、抗凝護理。嚴密觀察穿刺處,正確實施抗凝和肝素預沖技術,操作時盡量精準迅速,減少患者痛苦;此外,一旦發現皮膚瘀斑、滲血等狀況,及時告知醫生采取相應措施,同時安撫患者緊張、不安等情緒。
1.3?觀察指標
觀察和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SDS)、抑郁(SAS)評分和護理滿意度情況。
焦慮(SDS)、抑郁(SAS)評分判定標準: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價,分數越高,焦慮、抑郁越嚴重。
護理滿意度判定標準: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滿意、一般和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研究中計量和計數資料分別使用“x±s”和“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值和X2比較檢驗。P<0.05,差異顯著。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AS和SDS評分情況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SAS和SDS評分同對照組相比,P<0.05。詳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滿意度
經護理,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滿意度為97.50%(39/40),遠高于對照組70.00%(28/40),二者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床邊血液凈化是危重急癥的重要搶救輔助方法,有效清除患者體液中的不良物質,促進血液性質正常發展。但ICU 患者病情危急,若單純的依靠床邊血液凈化術,效果并不理想,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給予患者合理護理措施,對ICU 患者病情穩定和減少其他危險因素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3]。
舒適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依據患者自身需求,采用舒適、安全、穩定、全面和細致化的護理操作服務。該護理模式具有整體性、個性化和創造性優點,多角度地進行護理干預,能最大程度滿足患者的需求;另外,能夠在護理的過程中改變、提升護理理念保證血液凈化效果,緩解患者心理和身理上的痛苦,由此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文中通過采取管道、體溫、皮膚等相應的護理措施,充分消除患者內心恐懼、緊張等心理,提高患者的自信心,進而提升服務質量[4]。
本次研究最終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實施舒適護理干預,縮短、降低患者內心各種因子引發德不愉快情緒,從生理和心理上舒緩患者的“不自在”狀態。此外,經護理,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實施舒適護理干預,通過各個層面減輕患者痛苦,有針對性提供舒適化的服務,提升整體護理服務質量,進而提高護理滿意度。
總而言之,實施舒適護理對ICU床邊血液凈化患者有效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肯定并推廣。
參考文獻:
[1]?蔡梅嬌. 護理管理在ICU連續血液凈化患者預防醫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17):214-216.
[2]?文藝, 劉遠金. 綜合護理干預聯合常規護理在ICU血液凈化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預后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8, 37(15):2033-2036,2044.
[3]?劉培培. ICU膿毒血癥患者行連續性血液凈化的護理與效果分析[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5,35(6):773-775.
[4]?周輝, 肖金石, 覃海邵. 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在ICU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合并急性腎衰竭患者的應用效果分析[J]. 2015, 10(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