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虹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腎內科護理風險的相關因素分析及針對性護理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2018.6-2019.6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120例腎內科患者,使用隨機分組法將這120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60例)和觀察組(60)例。將常規護理模式應用于對照組,觀察組采取具有風險針對護理方法。將兩組患者發生風險情況、護理滿意度及住院時間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風險出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組間對比差別較大,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在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結論:對腎內科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方式效果確切,值得臨床采納。
【關鍵詞】腎內科;護理風險;相關因素;針對性護理;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
R395【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207-02
近些年來,腎病的發病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腎臟病病情具有一定的隱匿性,難以被發現,早期癥狀并不明顯,患者在病情發展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感染等不良反應。[1]所以對于腎內科疾病的護理要求也在隨之提高,護理人員不僅要做好基礎護理工作,還應加強對護理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因素的預防工作,深入了解患者病情發展情況,及時進行風險防控,嚴密觀察患者,加強對患者的指導,使管理形式趨于完善化,進而能夠有針對性地降低風險出現率,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2]本文以2018.6-2019.6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120例腎內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和研究腎內科護理風險的相關因素分析及針對性護理效果?,F詳細研究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2018.6-2019.6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120例腎內科患者,使用隨機分組法將這120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60例)和觀察組(60)例。其中男、女患者例數分別為68例和52例,患者最低年齡為55歲,最高年齡為87歲,平均年齡為(69.53±8.5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別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用于對比分析。納入標準:(1)經臨床確診為腎內科疾病患者;(2)知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具有其他嚴重性免疫系統疾病;(2)中途退出本次研究;(3)具有精神、意識障礙患者,無法進行有效交流。
1.2?方法?將常規護理方式應用于對照組。主要包括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保證患者營養充足,多食用低鹽低蛋白低脂肪食物,以降低對腎臟的損傷,禁止患者食用海鮮、動物內臟等,囑咐患者戒酒。嚴密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下,觀察組采用具有風險針對護理方法。主要護理內容包括:(1)感染護理。為患者固定好導管,以防導管滑落,接觸患者時應保持動作的輕柔,避免拉扯導管,在患者睡眠期間,防止對患者肌肉或導管施加壓力,導致導管滑落,指導患者使用平臥體位。當患者出現咳嗽、嘔吐等癥狀時應指導患者家屬按壓導管,患者更衣時囑咐患者避免觸碰導管。對穿刺部位進行消毒處理,保證其干燥。認真觀察患者傷口狀況,如出現炎癥應及時對其冰敷,控制出血量,濕熱敷有利于消腫。(2)壓瘡護理。囑咐患者注意翻身,頻率為兩小時一次,幫助患者保持合理體位,適當改變姿勢,將軟墊墊在不舒適位置,定期為患者更換床單,保持整潔。(3)血腫護理。減少接觸患者皮膚頻率,防止摩擦,重視對創面的護理,選用37℃溫鹽水對創面進行清洗,可有效消除壞死組織和其他異物,進而達到防止感染,加快愈合的效果。當患者出現血痂時,應及時擦拭周圍皮膚,再使用棉簽消除局部分泌物及血痂。防止患者皮膚出現物理損傷,預防患者出現腫痛。[3](4)摔倒護理。一些臥床時間較長、身體麻木,或者年齡較大不方面活動的患者極易發生摔倒的現象,一些患者容易從床上摔落,所以應叮囑患者晚間應少飲少食,睡覺去去廁所,減少起夜次數。將水杯放于患者床頭,將物品合理整理以減少患者活動次數,外出時家屬應陪同在患者身邊,叮囑患者盡量少外出。同時對患者展開健康宣教、心理疏導,增加患者的護理依從性。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不良風險出現情況,不良風險主要包括感染、血腫、壓瘡、摔倒等,并對比兩組患者風險出現率。使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行分析,其中分為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三類。總滿意率=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1.0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分析,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使用%表示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風險出現情況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的風險出現率分別為5.00%和16.67%。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別較大,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如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組間對比差別較大,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在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如表2所示。
3?討論
腎臟疾病是現代社會的一種常見疾病和多發疾病,如果患者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時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目前,在心腦血管病、腫瘤、糖尿病之后,腎臟疾病已成為第四大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重視。[4]腎內科住院患者的病情通常已經發展到了相應程度,所以也對護理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腎內科護理的風險因素較多,并且患者的護理依從性較差,所以應采取針對性護理模式,加強風險管理。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風險出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組間對比差別較大,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在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所以采取針對性護理,強化風險管理有利于減少風險因素,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腎內科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方式效果確切,值得臨床采納。
參考文獻:
[1]?華芳.護理干預對腎內科患者安全護理影響觀察[J].飲食保健,2019,6(47):151-152.
[2]?劉彥梅.腎內科危重患者的護理安全管理及對策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19,(47):234.
[3]?劉亞麗,李杰,龐偉娜, 等.芻議老年腎內科患者護理的安全隱患及護理對策[J].養生保健指南,2019,(47):207.
[4]?徐燕,王會接.風險管理在腎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28):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