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沙婷 陳衛杰

【摘要】目的:研究重型顱腦損傷昏迷采用呼喚式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實驗地點是我院,實驗時間是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選定患有重型顱腦損傷昏迷的患者40例,抽簽法分組,實驗組共計20例患者,展開呼喚式護理干預及常規護理干預,對照組共計20例患者,展開常規護理干預。結果:對比對照組及實驗組數據,在昏迷轉清醒人數、昏迷轉清醒時間、干預后GCS評分、干預后QOL評分、1個月內累積轉醒率方面,后者明顯更加理想,差異顯著(P<0.05)。結論:重型顱腦損傷昏迷采用呼喚式護理干預,可取得良好成效。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昏迷;呼喚式護理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
R249?【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196-02
1?資料及方法
1.1?資料
于我院隨機選擇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患者40例,時間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均自愿進入本組實驗,分組辦法是抽簽法,實驗組20例,男女構成分別是10例及10例,年齡分布是18歲至88歲,年齡中位數46.5歲,對照組20例,男女構成分別是11例及9例,年齡分布是19歲至87歲,年齡中位數46.0歲。比較2組患者資料,可對比且P>0.05。
1.2?方法
對照組展開常規護理干預:護士應做好患者翻身拍背、口腔護理,確保患者及時用藥,為患者盡早鼻飼流食,確保患者大便暢通,觀察患者體征及病情變化,積極落實常規護理干預對策。
實驗組展開呼喚式護理干預及常規護理干預,在以上內容基礎上,融入以下內容:(1)護士呼喚。治療及護理患者過程中,護士應將患者看作清醒狀態,為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利用鼓勵、安慰、暗示、解釋等手段,利用溫和語氣,為患者提供一定的刺激性呼喚,舉例說明,翻身過程中,護士應簡單介紹自己,使用禮貌用語,可以說“為了避免出現壓瘡,我現在需要幫您翻身,不要緊張……”,將患者當作清醒狀態,完成相關護理措施。(2)家人呼喚。受傷前,患者喜歡的家人可呼喚患者,使用名字或者昵稱,對待患者如正常人,談論患者關心的事情或者有趣的事情,講話過程中,家人可對患者身體體表及頭部等位置進行輕撫,可對患者難忘、印象深刻、興趣較大的事情進行反復講述,對患者記憶誘導進行強化,利用具體、鼓勵性語言,對患者進行良性刺激,作用是促醒,舉例說明,護士可以說“今天醫生檢查后,說你狀態不錯,我相信你很快就會蘇醒了……”(3)相聲、音樂、舞曲等聲刺激。每天使用耳機來幫助患者聽2~3次、30~50敏、熟悉的聲音,例如,相聲、音樂、舞曲等,治療前,護士應積極溝通患者家人,對患者文化素養、家庭所處社會狀況、性格特征、愛好等情況進行充分了解,針對性選擇聲刺激類型,為患者提供針對性治療[2],治療過程中,應保證患者處于一個安靜的環境,病房內光線柔和,患者體位舒適,音量應保證不刺激患者耳朵、正常人可以聽清,利用耳機為患者播放。(4)刺激患者皮膚。將冰袋包裹于毛巾中,然后將其放置于患者手掌兩側、腋兩側,然后快速摩擦,每天可開展4次至6次以上操作,每次持續時間在10min至20min。(5)光刺激。護士應調暗患者所處病房光線,利用包上綠色、紅色、藍色彩紙的手電筒,反復照射患者頭面部正側面,每天可進行4次至6次,促進患者意識蘇醒。
1.3?效果分析[3]
干預后GCS評分、干預后QOL評分:分別利用GCS評分量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進行數據統計。
1.4?統計學計算
計算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X2檢驗)數據期間使用SPSS 20.0軟件,分別采用以下表示方式:(均數±標準差)、率,P<0.05,統計學存在意義。
2?結果
低血糖,抽筋等并發癥,患者不能表達,護士要按時測量生命體征,密切觀察,任何反常煩躁的舉動都要引起重視,使用制作好的圖片和簡單手語詢問,如不能解決,及時找家屬溝通和翻譯,切不可忽視。
2.4.3?透析后的健康宣教,透析作為一種腎臟替代治療,是持久的長期的過程,需提前與患者和家屬溝通,以免引起患者的誤解,以為透析一次即可治愈的錯誤理念。家屬的宣教也不可忽視,患者生活起居和飲食大部分由老伴照顧,所以平時醫護人員,特別是責任護士更多的要向患者老伴宣教各種透析注意事項,如透析患者大多少尿,所以飲水、飲食需要加以控制,避免營養不良,內瘺的護理等等宣教,但介于老伴也是聾啞人士,需要醫護多點耐心和責任心,簡潔明了的寫下來,直到明白后轉達給患者,護士也從網上下載各種含鉀和含磷較高的飲食圖片,旁邊以“×”和“∨”或者文字說明患者進食可否,直接明了的方式更容易接受和記憶深刻。
3?小結
聾啞人就醫中溝通是最大的難題,患者對自身不適不能恰當描述,醫護的問診不能對應的回答,聾啞人自卑心理等造成不能及時就醫,我科醫護的簡單手語學習和相關卡片的制作在本例患者的治療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本例患者家屬的溝通也到了關鍵作用,但如果家屬也是聾啞人士,那就溝通困難了,希望醫護從自身發展和社會需要方面,積極學習手語,提高護理質量,更好服務聾啞人士。
參考文獻:
[1]?陳梅芳.淺談健全人與聾啞人的溝通[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3):22﹣23.
[2]?王莉.應用非語言性信息對聾啞老人身心護理體會[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5,24(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