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中圖分類號】
R767.0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206-02
小兒腹瀉是小兒的常見癥狀之一。既可能是因腸胃受涼、吃了不干凈的東西或消化不良而引發,也可能是因其他疾病而引發。由于小兒的身體較為嬌嫩,因而發生腹瀉的概率也要高于成人。對于小兒腹瀉來說,如果只是普通的腹瀉可無需治療,由于小孩的新陳代謝比較快,多喝些溫開水即可,很快就會好轉。但如果是因病原體感染或其他疾病所造成的腹瀉,則首要的就是要尋找病因,對癥下藥,在此基礎上加強家庭護理,促進病情康復。
一、小兒腹瀉是什么?
小兒腹瀉是小兒常見的癥狀之一,它并不是一種單獨的疾病,而是因不同原因而引發的一組癥候群。它最典型的癥狀就是大便性狀改變及大便次數增加,可伴有腹痛。此外可能會出現發熱、嘔吐以及程度不一的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等。尤其以兩歲以下小兒最為多見。
二、小兒腹瀉分為哪些種類?
在臨床上,小兒腹瀉根據病情程度、病情性質和發病時間的長短,可分為以下幾個種類:
1.輕型腹瀉:癥狀輕微而通常可以自愈。
2.重型腹瀉:腹瀉癥狀較重,全身狀況差,甚至出現脫水表象。
3.急性腹瀉:指病程在2周之內的腹瀉。
4.遷延性腹瀉:指病程在2周至兩個月的腹瀉。
5.細菌性腹瀉:因細菌感染而引發的腹瀉。
6.病毒性腹瀉:因病毒感染而引發的腹瀉。
7.食餌性腹瀉:因喂養或飲食不當導致的非感染性腹瀉,多見于6~24個月的人工喂養兒。
8.過敏性腹瀉:因身體對某種食物過敏而引發的腹瀉。
9.癥狀性腹瀉:因其他疾病而繼發的腹瀉。
三、引起小兒腹瀉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前面說過,小兒腹瀉是由多種原因所帶來的。比如物理刺激、飲食不當、病原體感染等都可能會引發小兒腹瀉。下面我們分別介紹造成小兒腹瀉的主要原因。
(一)腸胃受涼。
比如小兒在氣溫較冷時因晚上被子沒有蓋好,或者平時食用、飲用了過多的冷飲、冷食,就會造成腸胃受涼而引發腸胃痙攣,造成腸胃蠕動加快而引發腹瀉。這種腹瀉多數情況下不經治療都能夠自愈。
(二)喂養不當或食物過敏。
這種情況多見于接受人工喂養的小兒。比如對其如果過早地喂養高淀粉、高脂肪食品,就往往會加重其腸胃負擔,造成腹瀉的發生。再或者,斷奶后一下子改變食物種類,也難免會導致其腸胃不適應而引發腹瀉。
此外,當小兒屬于過敏性體質時,當食用了那些容易產生過敏的食物,也常常會引發腹瀉。比如乳糖不耐型的小兒,食用牛奶后就很容易引發腹瀉。還有的小兒對大豆制品過敏,那么食用了大豆制品就會引發腹瀉。
(三)食物中毒。
若小兒所食用的食物不干凈,其細菌或毒素含量超標,那么極有可能引發食物中毒。特別在一年中氣溫偏高的時期,細菌更容易在食物當中繁殖,因而這一時期也是食物中毒的高發期。此外,若食物當中本身含有毒素,同樣也會引發食物中毒。此病的典型癥狀除了腹瀉之外,常常還會伴隨發熱、嘔吐等。
(四)小兒痢疾。
分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是指溶組織阿米巴或志賀菌屬(痢疾桿菌)寄生在腸道內,而引發的一種以結腸潰瘍性炎癥為特征的傳染性疾病。有急性痢疾和慢性痢疾兩種。在小兒群體當中尤為多見。患者及帶菌者為該病的傳染源。此病的典型癥狀包括以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數增多,排赤白膿血便等等。
(五)小兒腸炎。
亦稱為“小兒感染性腹瀉病”,是小兒因腸道微生物感染,而導致的小腸、結腸等腸道部位的炎癥。病毒、細菌、原蟲、真菌或寄生蟲均可成為該病的感染源。分慢性和急性兩種。此病的常見癥狀除了腹瀉之外,還會伴隨嘔吐、食欲不振、發熱、電解質紊亂等。
四、發生小兒腹瀉需要治療嗎?應當怎樣治療?
關于“小兒腹瀉是否需要進行治療”這個問題,也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對于因腸胃受涼、喂養不當或食物過敏而引發腹瀉的小兒,一般無需進行特殊治療。通常只需進行對癥處理,比如多飲開水,調整食物喂養的結構,消除食物當中的過敏原,腹瀉即可停止。但是,如果小兒腹瀉較為嚴重(一天排便次數接近或超過10次),則表明需要治療。此時還是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服用藥物,并積極進行補水,以防脫水的發生。
特別是對于因小兒痢疾或小兒腸炎而引發腹瀉者,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進行抗感染、糾正電解質、補液等治療。其中,對于患小兒痢疾者,由于其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為了避免其傳染給他人,因此還需采取隔離治療措施,病愈后才能解除隔離。
對于因食物中毒而引發腹瀉者,則應盡快上醫院進行治療,病情嚴重者還應馬上進行搶救,直到確保其脫離生命危險為止。
對于出現其他疾病的癥狀,同時出現腹瀉者,則應懷疑是癥狀性腹瀉,盡快到醫院進行確診,查明病因。而后根據其疾病種類的不同,
分別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只有這樣才能夠盡早地控制病情,以防出現更嚴重的后果。
總而言之,除了因腸胃受涼、喂養不當或食物過敏而引發腹瀉的小兒外,對于出現腹瀉的小兒來說,積極治療都是很重要的。
五、小兒腹瀉護理的重要性?為什么要進行家庭護理?
小兒由于身體相對嬌嫩,在耐受疾病打擊的能力上要弱于成人。特別在腹瀉較為嚴重時,常常會引發脫水、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后果,對于小兒的身體功能會造成一定影響。所以對于小兒腹瀉來說,除了在必要時需要采取治療措施之外,加強護理是關鍵。特別對于因其他疾病而繼發腹瀉的小兒來說,加強護理還有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復。
小兒腹瀉的家庭護理要素在于:
一是給患兒多于正常攝入量的液體,飲水或其他流質食物如粥、 湯等。如母乳喂養要繼續喂養,但要增加次數(至少每3小時要喂一次)。還要采用ORS口服液鹽,并進行補鋅。
二是繼續喂養患兒,4至6個月以上的嬰兒應供給高營養和相對高熱的食物,但要視兒童年齡而定,可以是麥片、豆類的混合物或是麥片和肉或魚混合食物,以保證它們含有充足的熱能,也可供給奶制品、蛋類。特別要注意不能給患兒高糖食物,因為它可以加重腹瀉,也不要給高纖維素和不易消化的食物,若給很稀的湯,盡管含有充足的水,但因沒有足夠的營養,也不利于小兒康復。
三是帶孩子去就診, 當腹瀉次數太多,嚴重口渴,眼瞼凹陷,伴有發燒,或小孩情緒不穩定,哭鬧等行為,不能正常進食和飲水,家屬要及時在家中給其安撫,然后帶其去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