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南

【摘要】目的:探究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護理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的價值體會。方法:選擇2017年06月~2019年0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0例腹部手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依據入院的先后順序將患者隨機均分為2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圍術期按照常規護理流程進行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流程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及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為2.22%,對照組患者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為15.56%,組間x2檢驗具有顯著性(x2=4.939;P=0.026);觀察組患者術后排氣恢復時間、排便恢復時間及腹痛腹脹緩解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組間t檢驗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對腹部手術患者術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預防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干預效果顯著,具有使用及推廣價值。
【關鍵詞】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綜合護理;干預價值
【中圖分類號】
R365【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212-01
粘連性腸梗阻是腹部手術患者術后常見并發癥,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腹腔內腸粘連導致無法或難以于腸道內通過和運行的一種綜合征,腹痛、腹脹、惡心、嘔吐是患者常見臨床癥狀,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極有可能導致患者發生腸絞窄、腸壞死等問題,影響患者的手術效果及預后,甚至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此預防腹部手術患者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1]。為此我院選取90例腹部手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對綜合護理干預在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護理中應用效果及價值展開探究,具體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06月~2019年0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0例腹部手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臨床資料完整。②患者均簽署實驗知情書。此次研究符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指標,依據入院的先后順序將患者隨機均分為2組,觀察組(綜合護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45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年齡(46.28±6.07)歲,觀察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齡(47.03±5.79)歲,兩組資料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學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
1.2?護理措施
對照組患者圍術期按照常規護理流程進行干預[2]:術前常規禁食、補液,放置胃腸減壓器減壓,調節水電解質平衡,遵醫囑以及患者抗生素治療等。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流程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①術前灌腸:手術前一晚,使用5%的溫肥皂水500~1000ml進行灌腸處理,排出患者體內的積氣及排泄物,徹底清潔腸道,預防患者術后腸脹氣、便秘等不良反應的發生。②術后早期活動: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到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指導患者做一些簡單的床上運動,并取半臥位體位休息;早期活動過程中,要保證患者呼吸平穩,對患者進行呼吸指導,患者取半臥位,雙目微閉,進行緩慢的鼻吸式縮唇呼吸,每4h一次;第2d指導患者練習上肢的屈伸、抓握等練習,每2~3h練習一次。指導患者進行下肢蹬、屈伸等運動,每2~3h練習一次。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協助患者下床活動,可借助腹帶減輕患者的腹部張力,緩解患者傷口疼痛。③腹部理療與按摩:術后24h,對患者的手術切口及腹部采用紅外線進行理療,改善患者腹部微血管循環和腸管血運,緩解患者腸管缺氧癥狀。術后3d對患者腹部進行按摩治療,按摩過程中注意保護好患者的切口,對患者的腹部進行順、逆時針交替按摩,力度由輕到重,以患者感到舒適為宜,改善患者腸管局部血液循環,積極預防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及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主要包括排氣恢復時間、排便恢復時間及腹痛腹脹緩解時間)。
1.4?數據處理
患者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使用百分比(%)描述,排氣恢復時間、排便恢復時間及腹痛腹脹緩解時間使用(x±s )描述,統計學數據處理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21.0軟件進行,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為2.22%(1/45),對照組患者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為15.56%(7/45),組間x2檢驗具有顯著性(x2=4.939;P=0.026)。
2.2?兩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
觀察組患者術后排氣恢復時間、排便恢復時間及腹痛腹脹緩解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組間t檢驗具有顯著性(P<0.05),詳細數據見表2:
3?討論
腹部手術患者術后感染、出血、損傷等因素,均可誘發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極有可能發生休克或腸壞死,危及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對腹部手術患者術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術前準備積極減低術后感染、脹氣、便秘等并發癥風險,早期活動和腹部理療與按摩,能夠有效增強患者體質,促進患者胃腸蠕動,降低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3]。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排氣恢復時間、排便恢復時間及腹痛腹脹緩解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組間t檢驗具有顯著性(P<0.05)。說明對腹部手術患者術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預防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干預效果顯著,具有使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任慧丹. 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護理中綜合護理干預方法研究[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31):147-148.
[2]?陸盛艷. 個性化護理在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基層醫藥, 2018, 25(17):2293-2295.
[3]?辛玲. 綜合護理在老年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圍術期的應用[J]. 2017, 11(4):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