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摘要】目的:評價早期綜合性康復護理用于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康復護理措施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43例。對照組為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早期綜合性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肌張力評分、并發癥發生情況等。結果: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肌張力評分與對照組相比,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綜合性康復護理有利于腦出血患者康復,減少并發癥。
【關鍵詞】腦出血;早期綜合性康復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92.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214-01
腦出血屬于一種非創傷性腦實質內出血,常發于中老年人群,好發年齡在40-70歲之間[1]。目前,主要認為腦出血的發生與腦血管病變、硬化等相關。絕大部分腦出血患者在經對癥治療后,仍遺留神經功能性障礙,造成吞咽困難、失語、偏癱等,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造成嚴重困擾。康復護理是臨床恢復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的重要措施,但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其康復效果已不夠理想[2]。本研究對腦出血患者采取早期綜合性康復護理,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受試對象與方法
1.1?受試者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康復護理措施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43例。觀察組患者男女構成比23:20,年齡40-74歲,平均(65.7±10.5)歲。對照組患者男女構成比25:18,年齡43-70歲,平均(66.2±11.4)歲。對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進行比較,P>0.05。
1.2?病例入選標準
86例患者均由筆者所在醫院收治,且符合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出血診斷標準[3],入院經CT等影像學確診,出血量低于30ml。排除合并惡性腫瘤、全身系統性疾病等患者。
1.3?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病情監測、飲食護理、出院指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早期綜合性康復護理,在患者接受腦出血規范化治療后病情穩定即可開展,具體為:①基礎護理:對患者口腔、面部、全身清潔和消毒,確保患者所處環境衛生、清潔,室內空氣清新、光線適宜。②體位指導:協助患者合理擺放肢體,條件允許者可選擇患側、健側以及仰臥體位,間隔1-2h更換體位。③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和家屬溝通,建立和諧護患關系,并盡量滿足患者需求,掌握患者內心真實感受,發現患者任何不良情緒,需及時給予疏導,幫助其調理心態,增強信心。④運動訓練:指導患者進行床上運動,如髖關節屈曲訓練,還可自由活動頭頸部,每天至少訓練坐起5次,以患者耐受為宜;身體允許者,可接受步行訓練,5-10min/次。⑤吞咽及語言訓練,讓患者伸出舌尖并朝兩側口角處進行移動,并從簡單的拼音、字母開始訓練,并指導鼓腮、吞咽、吸吮等練習,飲食由流質逐漸過渡到固體飲食,以幫助患者吞咽功能的訓練。⑥日常活動訓練:指導患者進行如穿衣、梳洗、禁食、如廁等簡單生活活動能力的訓練,以患者耐受為宜。⑦肩關節保護:為防止患者肩關節半脫位,患者臥位時可于肩下防止軟枕,坐位時以三角巾托住上肢并懸掛于頸部。
1.4?療效指標
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肌張力(Ashwarth)評分對患者進行評價[2],NIHSS總分42分,得分越高說明神經缺損越嚴重;肌張力以0-4分計,得分越低,肌張力越好。并記錄患者關節攣縮等并發癥情況。
1.5?統計學分析
SPSS20.0統計學處理軟件;計數資料以“n(%)”形式錄入,采取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形式錄入,采取t檢驗;檢驗水準: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NIHSS評分、肌張力評分情況?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肌張力評分與對照組相比,P<0.05。見表1.
2.2?并發癥情況?本研究中患者并發癥主要為關節攣縮等,觀察組無并發癥患者,對照組4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0)與對照組(9.3%)相比,P=0.041。
3?討論
腦出血大多發病突然,可能與腦動脈粥樣硬化、顱內血管畸形、高血壓等相關,一旦發病極為兇險,臨床致殘、致死率極高。目前,臨床常見的腦出血部位包括腦橋、腦葉、小腦和基底核,患者臨床表現主要有頭痛、惡心嘔吐、肢體活動受限、語言障礙等。通過早期綜合護理能夠幫助患者康復,且有研究證實[4],對腦出血患者的干預時間越早,患者康復效果越好。
本研究特在腦出血患者對癥治療后病情穩定后1d開始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從患者的基礎護理、體位、心理、運動、吞咽等方面開展護理,不僅能幫助患者正確擺放體位,還能鍛煉其關節功能,有效改善患者臥床期間不良情緒,提高患者主動接受治療、護理的能力,為康復提供基礎。從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肌張力評分與對照組相比,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早期綜合性康復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經缺損程度、提升肌張力,明顯減少了患者并發癥,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史海燕.綜合性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及預后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7):70-72.
[2]?鄧鑒榮,甘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護理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體會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9,(11):128,127.
[3]?王青云.早期綜合性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評價[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20):43.
[4]?胡江喬,李貴華,宋麗芬, 等.早期綜合性康復干預對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后病人心臟康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17(18):2837-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