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沛鳳
【摘要】院前急救一直是急診醫療體系中的首要環節也是重要環節,急救急診護理的對象往往是病情危重且變化較快的患者,具有多學科、多病種的特點,工作環境相對較差,工作量大,容易出現風險事件。針對這樣的現狀,對院前急救急診護理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且提出防范措施,提升院前急救急診的成功率,能夠避免醫患糾紛的發生。
【關鍵詞】院前急救;急診護理;風險因素;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R87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211-01
醫學技術的發展為挽救生命提供了條件,但隨之而來的,人們對于醫療服務的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尤其是當前人們對于院前急救的認知了解不斷加深,更多的醫務工作者開始意識到院前急救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技術性,如何在第一時間發現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隱患,同時利用有限的資料盡早進行處置考驗著醫務人員的專業性,也存在許多的安全隱患[1-2]。本文針對這一情況,對院前急救急診護理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且提出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以期提升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1?院前急救急診護理的特點
1.1?發病急且突發性強
院前急救中,醫護人員面對的往往是病情突發、病情緊急的情況,急診面對的患者多是由于突發心血管疾病、急癥創傷及重大事故造成的傷員或患者,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搶救更容易出現難以預測的風險事件,一旦發生護理風險事件,醫務人員容易措手不及[3]。
1.2?病種涉及多學科
院前急救的患者并不局限于某一醫學領域,而是涉及多個學科,尤其是在重大事故或災難現場,患者病情更是復雜。這也是院前急救最為重要的特點,要求醫務人員掌握豐富的全科醫療急救知識,能夠從容處理各種急診患者[4-5]。
1.3?急救環境不穩定
前文中說到院前急救患者的病情往往是突發的,這就導致急救場所的隨機性,可能是喧囂嘈雜的馬路,也可能是人煙稀少的郊外,但無一例外都會存在阻礙急救進行的障礙,如噪音、道路狹小等,這也對急救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7]。
1.4?感染幾率較高
院前急救患者不但發病突然,也會存在病情危重且變化快的特點,在急救中主要本著救人優先的原則,在許多情況下可能不能完全遵守無菌操作的規章制度,而且急救中存在一些侵入性措施,導致患者的傷口感染,又無法及時進行清創處理。轉運車的環境相對狹小,且出診任務繁重,很難做到完全徹底的消毒,這就增加了患者感染的幾率[8]。
2?院前急救護理風險因素分類
2.1?接警時可能存在的風險
最為常見的有值班護士接聽電話不及時、服務態度差或了解不夠詳細等,如未能詢問具體地址、發病情況、人數等,從而無法對現場情況做出有效的評估,還有聽不懂方言等[9]。
2.2?急救現場可能存在的風險
首先是準備不充分,主要是設備與器械準備不充分,例如急救設備儲電不足、車上消毒物品與急救物品有限等。其次是人員準備不充分,部分急救人員可能本身急救水平有限,應變能力也相對較差,在急救中與其他醫務人員配合不佳,導致延誤搶救時機。還有部分急救人員精神過度緊張,在急救過程中與患者或家屬缺乏溝通,在整個急救過程中未能將風險告知患者家屬,造成不必要的醫患糾紛[10-11]。
2.3?轉運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最為常見的是轉運本身存在不安全因素,例如未能妥善固定患者,因道路顛簸或緊急事件出現急剎車后導致患者二次傷害。其次是在搬運過程中操作不當,導致各種管道脫落等情況,最后一點是,部分患者家屬可能認為越早轉運越早治療而催促急救人員進行轉運,但實際上患者的病情尚未緩解,在轉運過程中可能突然加重或變化[12]。
2.4?護理文書書寫風險
院前急救往往形式緊迫,許多護理人員可能出現分身乏術的情況,疏于進行護理文書的書寫,可能在急救結束后才進行書寫,這就使得護理文書的時效性沒有得到體現。而在有些護理人員雖然在急救過程中書寫了護理文書,但對于一些重要指征的記錄可能不夠詳實或是有遺漏[13]。
2.5?急救人員的法律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淡薄
傳統的護理工作導致護理人員往往只關注患者的病情,而忽略了醫療過程中的法律法規,缺乏法律知識的認知,不了解護患間存在的法律責任[14-15]。
3?院前急救急診護理的管理與防范措施
3.1?加快院前急救體系建設
完善的急救體系是防范急救風險的物質保障,首先需要強化急救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通信網絡的技術支持,現代化的通訊手段能夠大大縮減急救所需的時間。同時,也需要充分利用醫療資源,在半徑內建設急救站,大大增加輻射范圍,縮短急救半徑,提升響應能力[16]。
3.2?提升急救人員整體素質
首先護理人員應該加強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強化自身的專業技能,鼓勵護理人員參加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其次是加強急救護理的實踐,光有理論知識并不能保證護理人員在急救過程中能夠從容應對,所以需要加強實操練習并且定期進行相關考核,確保每位護理人員都是通過考核后才上崗[17]。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學習如何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的交流,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時,在治療過程中也應提前告知患者或家屬,取得患者或家屬的許可,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醫患糾紛。另外,在院前急救中需要落實簽字制度,尤其是轉運過程中風險較高,必須經過嚴格的病情評估后,經由患者家屬簽字后才能進行轉運[18-19]。
3.3?建立通訊調度員管理制度
急救中心應有專人24h值班,并且做到急救電話的專線專用,所有通訊調度員需要了解本市的地形、標志建筑及交通路線等,在接警后第一時間為急救車輛安排最佳路線[20]。急救中心還需要執行最為嚴格的交接班制度,對于當班的車輛、人員等情況有足夠的了解,能夠迅速且準確的進行調度,在接聽電話的過程中做到文明規范用語,詳細記錄患者的位置、病情及人數等[21]。
3.4?規范急救護理文書的書寫
護理記錄能夠最為忠實的反映整個急救過程,也能夠在發生醫患糾紛時作為證據,故而在急救護理中需要做好護理文書的書寫,加強與值班人員的溝通,做到及時書寫與規范書寫[22]。
3.5?合理安排人力資源
院前急救的工作任務繁重,許多護理人員存在連軸轉的情況,對于其護理質量的提升有不利影響,故而在人力排班上應多加考慮,改革傳統的三班倒制度,增加一組護理人員從而減輕各組的工作壓力,在人員配置上也需要根據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熟練度進行調節,從而提升院前急救的效率[23]。
3.6?加強法律法規培訓
護理人員了解并且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是避免或減少醫患糾紛的基礎,因此,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使每位護理人員學法、懂法、守法,在工作中也能夠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在某些特殊場合迅速反應。同時,也能夠更加尊重患者的知情權,落實簽字制度。
3.7?開展優質護理
首先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使護理人員樹立起優質護理的理念,遇事多為患者考慮,了解患者的需求,在護理過程中行為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內容包括:規定任何人都不能擅自使用120專線,在接警后第一時間啟動救護車,并由接診人員與患者或家屬確認病情,進行初步評估。到達現場后有序處理,搬動患者時盡量平穩,轉運過程中注意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監護,建立好靜脈通道等[24]。到達醫院后協助患者完成相關檢查,并將患者送至相應科室繼續進行治療,做好交接工作。在整個急診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及家屬保持良好的溝通,并且做好信息的反饋,重視非語言交流的重要性[25],在整個護理過程表現出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及時履行告知義務。
4?討論
院前急救針對的都是發病突然、病情緊急且變化快的患者,可以說是責任重大,但工作難度也更大,對于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對院前急救急診護理中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能夠有效提升院前急救急診護理的工作效率,提升急救成功率,更好的完成院前急救任務。
參考文獻:
[1]?趙艷萍.急診預檢分級分診標準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8,8(22):352.
[2]?黎紅梅,韓海靜,袁桔華.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手指離斷傷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25(8):120-122.
[3]?謝燕玲.院前急救護理干預在重度顱腦外傷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31):170-171.
[4]?王平.對急診心肌梗死患者實施院前急診個體化護理的應用效果[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26):3610-3611.
[5]?譚愛梅,陳碧華,楊秋俊,等.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院前急救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6):442-444.
[6]?佟貴權,李穎,劉蕊,等.優質護理在危重癥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8,21(6):91-94.
[7]?孫云霞.試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與急診急救護理[J].心理醫生,2017,23(24):35-36.
[8]?張明會.探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救與急診急救護理的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9):173-174.
[9]?韓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急診急救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2):182.
[10]?楊月芳. 預見思維在院前急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21(20):164-165.
[11]?康福娟,史秀娥.院前急救與急診科搶救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21):184-185.
[12]?申紅梅.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診急救護理分析[J].醫學新知雜志,2019,29(z1):421-422.
[13]?羅淑萍.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對急診救治成功率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33):4647-4648.
[14]?魏曉蘭.院前急救護理和院內急診救治護理在中暑患者中的臨床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8,(49):72,170.
[15]?胡利群.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的作用[J]. 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8,27(2):101-104..
[16]?張茹.急診科護士院前急救常見護理隱患及防范對策探討[J].飲食保健,2018,5(37):149.
[17]?王詠梅, 劉暉, 安輝,等. 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7, 23(23):3047-3049.
[18]?馬河洲,甘曉霞,陳惠娟.院前急救護理對急診昏迷患者產生的影響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11):74.
[19]?郭莉. 外傷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與護理分析[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2):98-100.
[20]?朱婷. 急診室實施心肺復蘇術21例的護理配合[J]. 世界中醫藥, 2015, 33(a01):292-293.
[21]?尹翠萍.急診基于風險管控的院前急救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7,34(2):243-244.
[22]?宗雨晴,彭飛.基于醫護人員為主的院前急救、急診護理風險的調查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9):164-165.
[23]?劉永蘭.院前急救中的潛在風險因素分析與防范管理[J].飲食保健,2018,5(19):268.
[24]?劉淑芳.探討長途轉診患者院前急救護理及風險防范[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33):196-197.
[25]?晁麗杰.風險管理在院前急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3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