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艷

【摘要】目的:觀察心理護理對體檢靜脈血采集患者暈針及滿意度的影響。方法: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體檢個體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體檢靜脈血采集過程中是否應用心理護理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1例:未開展心理護理)與實驗組(41例:開展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暈針率(2.44%)低于對照組,對臨床護理滿意度(95.12%)高于對照組,組間各項數據差異明顯(P<0.05)。結論:體檢靜脈血采集患者心理干預的實施可顯著降低暈針率,提升患者對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心理護理;體檢;靜脈血采集;暈;滿意度;影響
【中圖分類號】
R49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216-01
健康體檢的落實對早期發現臨床癥狀較為隱匿的疾病,預防危重疾病的發生,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靜脈血液采集為健康體檢常用手段,部分靜脈血采集患者可出現頭暈、冷汗等暈針反應,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一般人群中約有2.0%-30.0%的個人出現暈針反應[1]。本次研究為論證體檢靜脈血采集患者心理護理價值,比較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41例健康體檢靜脈采血過程中未開展心理護理患者與41例健康體檢靜脈采血過程中開展心理護理將患者暈針情況以及對臨床護理滿意度,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體檢個體按照體檢靜脈血采集過程中是否應用心理護理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實驗組患者健康體檢過程中開展心理護理(n=41例):男、女分別21例、20例,年齡/平均年齡為:23歲~78歲、(46.82±1.32)歲。對照組患者健康體檢過程中未開展心理護理(n=41例):男、女分別22例、19例,年齡/平均年齡為:21歲~79歲、(46.75±1.29)歲。本次研究對象在性別、平均年齡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經統計學驗證無明顯差異,P>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本次研究對象均自愿入院行健康體檢,均神志、思維正常,且表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排除入院健康體檢前確診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認知、神志異常患者。(3)排除近1個月行靜脈穿刺患者。(4)排除合并皮膚潰瘍或全身性皮膚病患者。
1.3?方法
對照組患者體檢靜脈血采集過程中護理人員行常規護理,在行靜脈血采集前護理人員核對患者姓名并詢問患者是否進食,在保證姓名正確且患者處于空腹狀態下,選擇血管彈性良好且走向較直的上肢靜脈血管,在無菌操作原則指導線行靜脈穿刺采血,并在采血后囑患者使用醫用棉簽局部按壓采血部位。實驗組患者體檢靜脈血采集過程中行心理護理,(1)采血前: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既往有無暈針史、癲癇史、低血糖史,若患者存在上述病史,應行臥位采血。此外,護理人員應安撫患者情緒,對患者保持耐心。(2)采血過程中:護理人員靜脈血采集過程中動作輕柔,在實施靜脈穿刺采血的過程中請患者轉移視線,關注其他事物,或與患者交流工作、學習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分散患者注意力,以使患者在靜脈血采集過程中忽視穿刺疼痛。此外,對于靜脈血采集過程中情緒過度緊張患者,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通過深-淺交替呼吸的方式身心放松,并在實施穿刺的過程中關注患者面色變化情況,若患者出現暈針應立即停止穿刺,并按壓患者合谷穴。(3)采血后:患者采血后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鼓勵,并持續觀測5min左右,防止患者出現延遲性暈針。若患者發生延遲性暈針應引導患者取平躺位。
1.4?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體檢靜脈采血過程中暈針發生情況,并在靜脈采血結束后請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臨床護理滿意度分為十分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其中滿意度為十分滿意率與基本滿意度的和。
1.5?統計學處理
SPSS21.0系統處理結果數據,(%)表示的百分數應用χ2檢驗,P值超過0.05則表示組間數據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體檢靜脈采血過程中暈針發生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有1例在靜脈采血過程中出現暈針,對照組有8例在靜脈采血過程中出現暈針,實驗組暈針率(2.44%)明顯低于對照組(19.51%),χ2檢驗5.129,P值<0.05。
2.2?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3?討論
近些年相關研究報道顯示,靜脈血采集過程中部分患者可因迷走神經亢進從而導致腦部出現暫時性供血障礙,致使患者出現頭暈、冷汗等癥狀,靜脈血采集患者靜脈采血過程中心理因素、穿刺疼痛刺激以及個人體質因素均是影響迷走神經正常反射的危險因素[2]。健康體檢靜脈血采集患者常規護理干預實施過程中易忽視患者負面情緒以及心理狀態對采血結果的影響,現代護理干預強調以患者為中心,護理干預措施從患者的角度出發[3]。體檢靜脈血采集過程中護理人員結合患者心理狀況,開展針對性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干預,可輔助靜脈血采集體檢患者在靜脈血采集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心態,從而降低負面心理情緒對靜脈血采集結果的影響[4]。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體檢靜脈采血患者暈針率低,對臨床護理滿意度高。
綜上所述,體檢靜脈血采集患者心理護理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陳偉.心理護理 對體檢靜脈血采集患者暈針及滿意度的影響[J].現代養生,2019,11(12):74-75.
[2]?鐘珍玲,郭小麗.心理護理對體檢靜脈血采集患者暈針及滿意度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3):379-380.
[3]?劉妍.心理護理對體檢靜脈血采集患者暈針及滿意度的影響[J].現代養生,2017,(12):192-193.
[4]?齊莉,張婷,葉春燕, 等.心理護理在體檢靜脈血采集中暈針反應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5,21(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