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勤皓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超聲診斷表現和病理結果之間的差異。方法:針對我院收治的疑似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69例進行臨床觀察,針對69例疑似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實施超聲診斷,將超聲診斷的結果與病理學診斷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分析超聲診斷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價值及超聲表現。結果:超聲診斷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敏感度為92.73%,特異度為92.86%,準確性為86.96%,經超聲診斷后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乳暈區域存在程度不一的導管擴張表現,且導管內存在實性乳頭形狀塊狀物、擴張導管尾部存在低弱回聲團,導管內存在乳頭狀或顆粒狀突起表現。結論:針對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開展超聲診斷的價值較高,超聲表現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能為疾病診斷及手術治療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超聲診斷;臨床表現;病理
【中圖分類號】
R197.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245-01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主要是指發生在導管上皮的良性腫瘤現象,發病率較高,主要是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等因素導致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乳頭溢液、乳頭出現血性、漿液血性或漿液性溢液等、乳暈處可觸及1cm以下的腫塊,且質地較為柔軟,按壓存在溢液表現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1]。針對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早期實施有效的診斷手段顯得尤為重要,能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促進患者預后。為了分析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超聲表現和病理對照結果的差異,我院針對收治的疑似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69例展開了觀察與診斷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針對我院收治的疑似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69例進行臨床觀察,觀察時間主要集中在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69例疑似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均為女性,其中最大年齡患者為73歲,最小年齡為19歲,年齡均值為(44.63±3.59)歲,已婚患者41例,未婚患者28例,存在乳頭溢液的患者23例,存在乳腺腫塊的患者25例,存在乳頭溢液合并乳腺腫物的患者21例。經病理學診斷后69例疑似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中確診為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患者為55例。
本次觀察開展之前,69例疑似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觀察的目的、內容、形式及結果等展開了詳細的了解并均已簽署知情同意協議;本次觀察均在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下通過。
1.2?方法
針對69例疑似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實施超聲診斷,為患者實施飛利浦生產的彩色多普利超聲診斷儀進行診斷,探頭頻率為5.0至12.00MHz,檢查前簡單的為患者講述整個檢查過程、需要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項等等。首先協助患者采用標準的仰臥姿勢,并叮囑患者將上衣脫去,充分的暴露出乳房,后定位乳頭作為掃查中心為患者開展放射性的檢查,重點觀察乳腺導管內徑的大小、是否存在擴張表現,并詳細的記錄導管腔內擴張部位腫物的大小、具體位置、回升特點、形狀、腫物是否存在血流顯示、導管中斷受損程度、腫塊周圍血流分布情況、阻力指數及血流收縮期峰值流速等等。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實施病理學診斷,將69例疑似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實施超聲診斷的檢查結果與病理學診斷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分析超聲診斷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準確性、靈敏度、特異性等,分析超聲診斷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臨床表現。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處理,當P小于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超聲結果與病理結果之間的差異
超聲診斷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敏感度為92.73%,特異度為92.86%,準確性為86.96%,超聲結果與病理結果之間的差異并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數據見表1所示:
2.2?超聲診斷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超聲表現
超聲顯示,乳腺導管存在擴張且內有實性結節的患者25例,聲像圖顯示擴張乳腺大導管內存在單個或多個圓形或菜花狀高回聲或中等回聲的結節,結節基底較窄,多有蒂,部分乳頭基底部位邊界并不清晰。擴張導管遠端實性結節患者表現為擴張的導管遠端存在單個或多個圓形或菜花狀高回聲或中等回聲的結節,部分腫瘤內回聲不均勻,存在細小的鈣化灶。擴張導管內未見結節患者主要表現為乳腺導管擴張,導管擴張內未見結節。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環境與生活習慣的變化,現階段臨床中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發生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且發生年齡越來越趨于年輕化,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對于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來說早期準確的診斷方式能為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帶來一定的參考依據[2]。以往臨床中針對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一般采用X線等影像學檢查方式,極易發生漏診與誤診的現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現階段臨床中一般針對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實施超聲進行診斷,臨床報道顯示,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超聲表現和病理基礎之間存在較為密切的聯系,將兩者聯合在一起能有效的提高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診斷準確性。在為患者實施超聲診斷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局部放大的功能促進圖像分辨率的提高,促進患者診斷準確性的提升,為患者臨床表現提供依據[3]。
綜上所述,超聲診斷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超聲表現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臨床中應掌握表現特點和病理學診斷結果之間的聯系,促進診斷價值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杜陽春, 藍春勇, 王小燕, 等. 纖維性囊性乳腺病的超聲分型與病理對照研究[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8, v.2(10):105-107.
[2]?李濤, 麥興盛. 超聲造影診斷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研究[J]. 實用癌癥雜志, 2016, 31(5):757-759.
[3]?齊娜, 張箭, 佟凌霞.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病的超聲表現與病理對照分析[J].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6,26(4):642-644,共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