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旭,金晨鐘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婁底 417000)
玉米是我國主要糧食農作物之一,其副產品秸稈生產量較大,由于玉米秸稈粗纖維含量高,蛋白質含量較低,適口性不好,因此利用率較低,目前主要通過氨化、堿貯、微貯、混合青貯來提高玉米秸稈的飼用價值(王雨晴,2019)。苜蓿是世界上種植面積較為廣泛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高蛋白豆科牧草,具有產量高、抗旱能力強、營養豐富、適口性好等優點,被稱為“牧草之王”(段珍,2018)。苜蓿主要通過干草和青貯的方式進行儲存,苜蓿干草過程中營養損失較大,其適口性及消化率明顯下降,苜蓿碳水化合物含量低,青貯品質不太理想(王飛,2019;趙夢迪,2018)。為了充分合理利用玉米秸稈和苜蓿飼草資源,發揮豆科與禾本科牧草的互補效應,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玉米秸稈與紫花苜蓿混合青貯,能有效提高飼草利用率(董志國,2016)。因此,本試驗用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稈和苜蓿進行混合青貯后飼喂育肥牛,研究其對育肥牛生長性能、屠宰性能及甲烷排放的影響,為進一步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1.1 日糧配比 基礎日糧參照 NRC(2012)推薦肉牛的營養水平進行配制(表1),精料制成顆粒飼料,采用先精后粗的飼喂方式進行飼喂。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9年4~6月在婁底市規模化養牛場進行。試驗選擇體重為(300±4)kg的育肥牛45頭隨機分成3組,每個組15個重復,每個重復1頭,1組為對照組飼喂玉米秸稈青貯料,試驗2組飼喂50%玉米秸稈+50%苜蓿混合青貯料,試驗3組飼喂25%玉米秸稈+75%苜蓿混合青貯料,預試驗10 d,試驗期60 d。每個重復組的試驗育肥牛單獨飼養,自由采食與飲水。按照規模化養牛場的飼養管理的方式進行飼養與管理,定期免疫、驅蟲。
1.3 指標測定
1.3.1 生產性能的測定 在試驗期間空腹稱重,記錄試驗開始和試驗結束的體重及在試驗期間的采料量。測定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等生長性能指標。

表1 日糧組成與營養水平
1.3.2 屠宰性能的測定 參照柏峻 (2019)的方法,每個試驗組隨機抽取平均體重相近的3頭試驗育肥牛運至附近屠宰場宰殺。測定宰前活重、屠宰率、胴體重、背膘厚度、眼肌面積。
1.3.3 甲烷排放的測定 參照王勇勝等(2019)的方法,測定每個試驗組育肥牛的腸道甲烷產量。
1.4 數據分析 試驗結果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SAS進行單因素多重比較,用P<0.05表示差異顯著性。
2.1 玉米秸稈和苜蓿混合青貯對育肥牛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試驗2組的平均日增重高于1組,差異性不顯著(P>0.05),試驗3組的平均日增重與1組相比顯著提高16.7%(P<0.05),試驗 2、3 組之間差異性不顯著(P > 0.05);試驗2、3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1組,但未達到差異顯著水平(P>0.05);試驗2組的料重比低于1組,差異性不顯著(P>0.05),試驗3組的料重比與1組相比顯著降低10.4%(P<0.05),試驗2、3組相比差異性不顯著(P>0.05)。

表2 玉米秸稈和苜蓿混合青貯對育肥牛生長性能測定結果
2.2 玉米秸稈和苜蓿混合青貯對育肥牛屠宰性能的影響 由表3可知,試驗2、3組的宰前活重、酮體重、屠宰率均高于1組,但未達到顯著差異水平(P>0.05);試驗2組的背膘厚度低于1組,差異性不顯著(P>0.05),試驗3組的背膘厚度與1組相比顯著降低14.7%(P<0.05);試驗2組的眼肌面積高于1組,差異性不顯著(P>0.05),試驗3組的眼肌面積與1組相比顯著提高17.0%(P<0.05),試驗2、3組之間相比差異性不顯著(P>0.05)。

表3 玉米秸稈和苜蓿混合青貯對育肥牛屠宰性能的測定結果
2.3 玉米秸稈和苜蓿混合青貯對育肥牛甲烷排放的影響 由表4可知,試驗2組的甲烷排放量低于1組,但差異性不顯著(P>0.05),試驗3組的甲烷排放量與1組相比顯著降低19.0%(P<0.05),試驗 2、3 組之間差異性不顯著(P > 0.05)。

表4 玉米秸稈和苜蓿混合青貯對育肥牛甲烷排放的測定結果g/d
3.1 玉米秸稈和苜蓿混合青貯對育肥牛生長性能的影響 玉米秸稈和苜蓿混合青貯可以提高其玉米秸稈和苜蓿青貯品質、營養價值和利用率,實現玉米秸稈和苜蓿混營養互補。趙夢迪等(2018)報道,采用紫花苜蓿與玉米秸稈為原材料,用單因子分為8組不同比例的紫花苜蓿與玉米秸稈組合青貯,結果顯示,1~2 cm的紫花苜蓿與玉米秸稈按75:25或65:35的兩種比例混合青貯,紫花苜蓿與玉米秸稈組合青貯品質較好。董志國(2018)報道,鮮苜蓿與玉米秸稈按65:35比例混合后,青貯料感官評分最高,pH最低,青貯效果最好,有效改善苜蓿青貯發酵品質,實現鮮苜蓿青貯和玉米秸稈利用。本試驗研究表明,試驗3組的平均日增重與1組相比顯著提高16.7%(P<0.05),料重比與1組相比顯著降低10.4% (P<0.05),試驗2、3組的平均采食量均高于1組(P>0.05)。說明飼喂25%玉米秸稈+75%苜蓿混合青貯料可以提高育肥牛平均日增重和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提高其生長性能。與李新媛等(2015)報道的帶穗玉米與40%的紫花苜蓿混合青貯,可顯著提高育肥肉羊日增重結果基本一致。
3.2 玉米秸稈和苜蓿混合青貯對育肥牛屠宰性能的影響 屠宰性能是直接反映動物生產性能和經濟價值的重要指標,其中基礎日糧中的能量水平及能量攝入量直接影響著動物的屠宰性能 (刁小高,2018)。眼肌面積是反映胴體品質主要指標之一,其面積越大,胴體重也越高,產肉性能越好,背膘厚度直接影響著瘦肉率(劉艷豐,2019;張俊英,2019)。本試驗研究表明,試驗2、3組的宰前活重、酮體重、屠宰率均高于1組(P>0.05),試驗3組的背膘厚度與1組相比顯著降低14.7%(P<0.05),試驗3組的眼肌面積與1組相比顯著提高17.0%(P<0.05)。說明飼喂25%玉米秸稈+75%苜蓿混合青貯料可以顯著提高育肥牛眼肌面積,降低背膘厚度,因而提高其育肥牛的屠宰性能。可能由于玉米秸稈和苜蓿混合青貯,通過有效的組合可提高其營養價值和利用率,使苜蓿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可以改善育肥牛的物質代謝,促進其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從而降低體內脂肪沉積,提高其屠宰性能。
3.3 玉米秸稈和苜蓿混合青貯對育肥牛甲烷排放的影響 甲烷是養殖環境中主要的有害氣體之一,對環境和動物的危害較大(王勇勝,2019)。反芻動物甲烷排放量減少主要通過減少氫的產生量或者降低產甲烷菌的數量,改善瘤胃發酵性能等,有效降低反芻動物甲烷排放量,同時也能減少反芻動物飼料能量的浪費 (李斌昌,2019;王秋玲,2019)。相關研究表明,可以采用改變飼糧組成比例、植物提取物添加劑、脂類添加劑等多種方法來降低反芻動物甲烷排放量。本試驗研究表明,試驗3組的甲烷排放量與1組相比顯著降低19.0%(P<0.05)。說明飼喂25%玉米秸稈+75%苜蓿混合青貯料可以顯著降低育肥牛的甲烷排放量。其主要的原因可能由于玉米秸稈和苜蓿混合青貯后可以改善瘤胃內的發酵性能,促進了丙酸的合成,從而降低了甲烷生成量。
飼喂25%玉米秸稈+75%苜蓿混合青貯料可以提高育肥牛的生長性能和屠宰性能,降低其甲烷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