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網萍
用問題來驅動學生的學習是當下廣大一線教師最常用的數學教學策略之一。但有些教師在進行問題驅動式數學教學時往往只重視問題驅動外在的形,如設計的問題隨意性太大,有時候想到什么問題就隨口說出來,也不去思考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不去深究它到底能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這種表面上的問題驅動式數學教學,非但不能有效開啟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思維,相反,還會把學生的數學思維帶入誤區。下面,筆者結合蘇教版五下《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一課的教學,初步談談怎么來有效地開展問題驅動式數學教學。


師:真好!大家看這道算式,它是把什么分數轉化成了什么分數來計算的?
生: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了同分母分數。
師:這一步,我們可以稱作什么?
生:通分。
師:那大家說一說,解答異分母分數加法時,第一步應該先做什么?
生:先通分,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
師:那這塊生日蛋糕吃完了嗎?可以在練習本上算一算,也可以在自己的折紙上畫一畫。
師:真不錯!下面,就請同學們解答課本上的練習題。注意,要先通分喲。
…………
教師教學時應破除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的思維,引導學生用聯系的視角梳理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并把新知識融入原有的知識系統之中。如課尾,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來引導學生回顧與總結:請你說一說,整數加減是如何計算的?小數加減是如何計算的?分數加減又是如何計算的?如此,學生在梳理過程中就會明確,整數加減的關鍵是數位對齊,小數加減的關鍵是小數點對齊,分數加減的關鍵是通分。這樣做,可以使學生既鞏固了新知,又與舊知建立起了聯系,從而建構起了新的、相對完整的知識網絡。
總之,問題驅動式數學課堂是一個探究型的課堂,教師要以有效的問題引領學生進行操作與思考,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育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