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智,趙冠威,羅鈺瀟
(寶山海事局,上海 200949)
隨著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快速推進,長江航運經濟也保持著快速發展,內河船舶的數量不僅逐年增加,還向著大型化發展。同時,這些大型內河船存在著船舶載重量大、船員人數多、排放生活污水量大等特點。出于一些原因,大型內河船舶違法排放生活污水案件時有發生,這些大量大型內河船舶生活污水的產生和違規排放給長江水域環境造成嚴重威脅[1]。這與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相徑庭,因此對大型內河船生活污水排放監管的必要性凸顯出來。筆者認為有必要再次督促船公司、船舶和船員掌握相關的法規要求,嚴格落實規章制度,避免大型內河船舶違規排放生活污水的情況重復發生。
大型內河船舶在學術上并沒有明確定義,筆者根據航運市場上營運的船舶,劃分出大型內河船舶的特點,并與普通內河船舶進行比較,如表1 所示。

表1 大型內河船舶與普通內河船舶特點對比
根據《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GB3552-2018)規定,400 總噸以下且核定載運15 人以下的船舶是不強制要求生活污水采取達標排放或船上存儲交岸處置。可能是考慮這類船舶本身空間比較小、配員也較少、多在港區內、航行區域小、離碼頭作業時間短等因素,所以沒有強制要求。
但對于大型內河船來說,因為其船員多、航線長等特點,一般要求裝設生活污水貯存艙(柜)或者生活污水處理裝置來處理生活污水[2]。筆者認為大型內河船生活污水的監管應重點關注,以提高對其生活污水排放的管控力度。
根據《內河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11 年)》的定義,生活污水是指下列各種水質:
1)任何形式排放的糞便污水;
2)從醫務室(藥房、病房等)排出的污水;
3)裝有活的動物處所的排出物;
4)混有上述排出物的其他廢水。
根據大型內河船的運營及結構特點,其產生的生活污水主要來自于船舶廁所產生的污水。
根據《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GB3552-2018)規定,在內河水域,根據船舶類別和安裝(含更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時間,利用船載生活污水處理裝置處理的船舶生活污水分別執行相應的污染物排放限值,《標準》上都有具體數值可以依照。
2019 年全年期間,筆者所在的寶山海事局通過船舶現場監督檢查或船舶安全檢查的檢查方式,共查獲50 余起2000總噸以上的內河船舶在上海港內不按規定排放或超過標準排放生活污水的案例,其中30余起為5000總噸以上的內河船舶。同時,寶山海事局于2019 年聯合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對28 艘船舶開展了生活污水取樣檢測工作,發現19 艘船舶生活污水檢測不達標,不合格率達67.8%。
根據上海港長江段出現的大型內河船排放生活污水案例,筆者進行一些分析比較,整理出大型內河船舶違規排放生活污水的常見形式,如表2 所示。

表2 大型內河船舶違規排放生活污水的常見形式
根據表2 大型內河船舶違規排放生活污水的常見形式,海事監管部門對船舶生活污水排放的各個環節進行檢查。
初步檢查:檢查船上生活污水處理裝置證書與配設的船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型號是否一致;裝置附近是否配有操作說明;設備外觀是否完整并保持整潔;閥門與管路標示牌是否有且清晰;對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維修保養記錄進行核查。
船員操作情況檢查:詢問船員是否掌握船舶生活污水的操作過程,判斷其是否符合裝置的操作規程。
設備維護保養情況檢查:執法人員對船上生活污水處理裝置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可打開集污柜頂部的投藥口或曝氣室頂部觀察蓋觀察,判斷集污柜或生化處理裝置的使用情況。
排放管路檢查:檢查生活污水排放接頭是否使用標準尺寸的法蘭,管系中的通海閥是否有效關閉。
綜合現場檢查及典型案例分析,筆者認為大型內河船違規排放生活污水的主要原因有:
1)船舶或公司為了節約成本,明知法律法規有相關要求,卻存在僥幸心理,不安裝或不使用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甚至另造管系違法排放生活污水;
2)一些大型內河船舶雖然配備了生活污水儲存設備,但部分港口不具備接收生活污水的能力,在儲存設備裝滿之后,船方只能將生活污水排放入江;
3)船員素質較差,不了解相關法律法規,不熟悉操作規程,設備維修保養不達標,造成排放不達標。
1)船舶公司應該提高管理水平,充分掌握相關政策信息,給予船舶所需的岸基支持。因為關于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要加強政策信息的宣貫。同時,應提高船員操作水平,將生活污水設備相關的操作流程和要求有針對性的培訓到責任船員。
2)船舶所有人、船長和責任船員應保證船舶相關設備的運轉良好和可用,保證設備的處理能力。
3)保證船舶相關文書保存、記錄完整合規。船舶設備維修保養規范記錄并備查,如生活污水排放應準確記錄排放起止日期和時間、船位、操作人員信息,生活污水接收憑證、記錄等關鍵數據也要保存并備查。
4)港口企業要落實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配置責任,配置船舶垃圾接收設施,采取固定或移動接收設施接收船舶生活污水,強化運營管理。
5)建議政府鼓勵港口企業采取聯盟方式建設和運營接收設施、環境應急設施,要求港口企業不得拒絕接收靠港船舶送交的生活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