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春
(東海航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隨著中國經濟及全球貿易的發展,中國海運運力已成為國際航運市場的重要力量,隨之而產生的航運保險需求也增速迅猛。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19 年國內沿海貨運船舶運力分析報告”,國內沿海貨運大中型船舶最新數量為3645艘的運力,沿海省際干散貨運輸船舶1752 艘、6247.51 萬載重噸,沿海省際集裝箱運輸船舶(700TEU以上,不含多用途船,下同)共計290 艘、載箱量77.11 萬TEU,同比增加38 艘、5.53 萬TEU。沿海省際油船(含原油船、成品油船,不含油品、化學品兩用船)共計1249 艘、1028.44 萬載重噸;沿海省際化學品船(含油品、化學品兩用船,下同)共計281 艘、112.25 萬載重噸。沿海省際液化氣船共計73 艘、24.82 萬載重噸。
福建運力發展以2008 年以來數據為例,從2008 年開始,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航運市場出現了長達十年的下跌走勢,而福建航運接連簽下大單,抓住造船市場低位,為運力擴張帶來的有利機會,積極擴大船隊規模,連續十年保持二位數的增長勢頭。到2018 年福建省登記在冊運力已突破1000 萬載重噸。
在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和上海航運交易所編寫《中國航運發展報告》(航運白皮書)中,福建國航遠洋運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排列第六,成為全國最大民營航運企業,福建海運集團總運力排名也進入前十名。

表1 2008~2016 年福建航運數據
到2019 年福州市航運水路運輸在海洋經濟發展大趨勢下健康有序地發展。
全市共有水路運輸業56 家,其中海運企業38 家、內河企業18 家;擁有經營性船舶380 艘,297 萬載重噸。其中沿海179 艘196 萬載重噸,內河船舶171 艘13 萬載重噸,遠洋船舶30 艘88 萬載重噸。2019 年全市水路運輸預計完成貨運量1.41 億噸,貨運周轉量2532 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7.77%和15.03%;旅客運輸量140 萬人,旅客周轉量2100 萬人/公里,同比增長21%和4%。重要指標位列全省第一。參加核查的船舶370 艘,載重量269.79 萬噸。已完成核查營運船舶362艘(其中沿海173 艘,載重量255.96 萬噸;內河船舶189 艘,載重量11.98 萬噸)。
航運保險作為金融業和航運業的連接點,是港航物流和國際貿易發展不可或缺的金融服務支持,在航運業和金融業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航運保險屬于高風險的業務,航運保險在國際保險界稱之為水險Marine Insurance,主要包括船舶保險MaineHull、貨運保險MarineCargo 和戰爭險WarRisk 等。貨運險針對船上所運輸的各類貨物,由商業保險公司經營。福建參與航運保險的人保、太保、東海、大地、國壽財、平安、中華聯合、太平、陽光、紫金等公司同步得到快速發展。特別“一帶一路”、“建設海洋經濟”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的實施又為航運保險帶來新機遇、新需求。為此,2015 年12 月東海航運保險應運成立,成為國內首家專業航運保險法人機構,成立之初便被寄予厚望。公司專注航運領域,更加專業規范地管理航運保險,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在傳統船舶、貨運保險基礎上,研發更加豐富的航運、港口、物流及其他高附加值的航運保險產品,發展一體化、集成化的物流、供應鏈等保險業務,為福建船東增加一個重要的服務平臺。
近年來,亞洲海上保險發展迅猛。2017 年,亞太水險保費已占據全球份額的9.2%,連續4 年上漲。2008 ~2017 年,我國航運保險收入基本呈現穩步增長態勢。貨運險方面,中國和日本保費收入已列為一、二位;船舶險方面,中國和新加坡保費收入分列二、三位。
但近幾年來由于航運市場持續處于低位運行的狀態,從全球航運保險的保費收入來看,貨運險有小幅增長,船舶險和能源險板塊均有小幅的負增長。但是,利好的一面是負增長的幅度相較前幾年要小,這得益于航運市場的復蘇以及國際貿易的增長[1]。當然,航運保險市場仍處于非常困難的時期,部分航運保險的經營主體關停或者部分關停了其航運保險業務,這增加了市場的緊張氣氛。不過,航運市場的復蘇以及國際承保能力的收縮,將在一定程度上使航運保險市場趨于理性,從而提升保費的充足率,對航運保險的經營結果將起到積極作用。
2017 年,全球船舶貨運保險收入達230 億美元,我國航運保險總收入為148.2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4%,占全球10.6%的市場份額。我國是全球第二大航運保險市場和第一大貨運險市場,2018 年數據如圖1~圖4 所示。

圖1 2018 年全球貨運險保費分布情況

圖2 2018 年全球貨運險保費分布情況

圖3 2018 年全球船舶險保費&船舶價值&總噸位情況

圖4 2018 年國內公司船舶險保費狀況
與航運業快速發展的態勢相比,我國航運險發展與航運中心建設需求仍不相適應,在中國航運保險總體增速放緩的趨勢下,承保能力明顯不足,航運保險服務經營情況自然也就不盡如人意。2018 年以來,我國航運險市場出現了因保險費率低導致業績虧損問題,多家全國性保險公司年度利潤總額仍為負數。
進入2020 年,根據習總書記“打造對外開發新高地”,“共建一帶一路,搭建開放合作的國際平臺”,以及“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的講話精神,福建各家航運保險,在經營好現有船舶險業務的基礎上,將積極拓展航運產業鏈上下游業務,積極開展擴大業務范圍,圍繞航運和金融保險進行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作為全資國有企業的東海航運保險,2015 年以來,開展專業化經營的全新積極嘗試,保費規模穩定增長,運營體系逐步完善,沿海布局基本完成,創新能力不斷提高,風控體系安全有效,為整個行業的專業化發展探索一條新路。針對航運業轉型升級的科技化、生態化和金融化三大趨勢,以互聯網、大數據和區塊鏈為代表的科技將實現對航運業的重構,保險是區塊鏈應用的典型場景,與區塊鏈具有基因性聯系,因為兩者均關注處理和管理社會化的個體與集體的關系和利益,屬于鏈式經濟,區塊鏈技術或將成為航運保險的突破點[2]。區塊鏈能夠為航運業構建相對剛性的信任體系,能夠打造航運數字資產管理與交易平臺。在電子化和數字化的發展趨勢下,構建和維護產業鏈信用體系至關重要,基于“保險+科技”,航運保險作為航運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大數據等科技手段,破解航運金融難題,通過核保、定價、理賠等手段,打造一個面向未來的航運保險的新業態,既促進航運企業的轉型升級,又為航運保險的發展開拓全新的空間,要做到有效的風險管理,解決資金流動,打造航運生態圈。共同助力航運轉型升級,助力發展中國海運事業,共筑海洋強國夢想。為更高質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保險創新建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2020 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特別是受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發展的較大影響,沿海干散貨運輸需求增長有限,新增運力短時間內難以消化,運力供給將長時間過剩,運價走勢難以樂觀。預計2020 年沿海干散貨運輸市場仍將延續弱勢行情,國際運輸市場將低位震蕩,運費不斷下挫,福建航運市場或將出現行業虧損的態勢。航運業,仍被列為風險極高的產業,航運各環節都需要運用航運保險來有效控制及減少風險。航運業保險人和保險團隊,必須進一步開拓航運保險領域,構建一個聯系船東、聯系船廠、聯系客戶的平臺,從險種承保、跟蹤服務、險種理賠等各環節針對性地滿足船東等客戶的多層次需求,力求與船東客戶共度航運低谷。竭誠為所有新老客戶提供專業、高效、優質的航運保險服務。
航運市場經濟周期對于福建航運、保險企業而言,既是危機,又是轉機。福建航運、保險將緊緊抓住“六區疊加”和“一帶一路”的重大歷史機遇,推動與“海絲”沿線國家港口、航運行業合作交流,搭建航運、保險服務新平臺,同舟共濟,互相扶持,馳騁新絲路,續寫藍色夢想。